<p class="ql-block">  为精准破解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易混淆、阅读信息难提取、写话起步缺章法”三大核心难题,助力教师明晰教学方向、优化教学策略,2025年10月23日下午,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组织开展了二年级语文问题教研活动,全体二年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由陈荣荣主持。</p>  <p class="ql-block">  一、教研背景与核心目标</p><p class="ql-block">    (一)背景分析:</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是学生识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已掌握部分汉字和拼音,但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形象、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识字量增大,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容易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产生畏难情绪。</p><p class="ql-block">     (二)核心目标:</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旨在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元、有趣、高效、实用”的识字教学方法体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能在阅读和生活中灵活运用。</p>  <p class="ql-block">  二、高效识字的核心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1.情境化:将生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场景或故事中,让识字“有温度”。</p><p class="ql-block">      2.趣味化:利用游戏、竞赛、表演等形式,让识字过程“好玩”,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p><p class="ql-block">       3. 规律化: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如形声字、会意字),掌握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能力。</p><p class="ql-block">       4. 生活化:打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识字“有用武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三、高效识字活动策略与案例集锦</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高效识字活动分为三大类:课堂主阵地、游戏化巩固、生活化延伸。</p><p class="ql-block">      (一) 课堂主阵地:深挖教材,精讲巧练</p><p class="ql-block">         1.“字理”溯源法:</p><p class="ql-block">        · 策略:对典型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通过展示甲骨文、讲述小故事等方式,揭示汉字的演变过程。</p><p class="ql-block">       · 案例:教学“休”字,展示“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的图画;教学“看”字,做手搭凉棚远眺的动作。</p><p class="ql-block">        2.“字族”归类法:</p><p class="ql-block">        · 策略:以一个基本字为基础,通过加偏旁、换偏旁的方式,带出一串生字,形成“字族”。</p><p class="ql-block">       · 案例:以“青”为母体,引出“清、晴、请、情、睛”。编顺口溜:“有日天气晴,有水河水清,有言说声请,有心好心情,有目是眼睛。”</p><p class="ql-block">      3.“语境”猜读法:</p><p class="ql-block">      · 策略:在阅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插图来猜测生字的大致意思,再进行验证。</p><p class="ql-block">      · 案例: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蹲”字,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小青蛙的姿势,并自己做“蹲”的动作来理解。</p><p class="ql-block">   (二)游戏化巩固:玩中学,学中记</p><p class="ql-block">      1.“生字扑克牌”:</p><p class="ql-block">      ·玩法: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可以玩“钓鱼游戏”(我出“猫”,你出反犬旁的字)、组词接龙、抽卡读字等。</p><p class="ql-block">       2.“汉字魔术师”:</p><p class="ql-block">       ·玩法:利用磁力贴或卡片,进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游戏。如“波”减去三点水是“皮”,“皮”加上提手旁是“披”。</p><p class="ql-block">      3.“情境表演猜字”:</p><p class="ql-block">      ·玩法:一个学生用动作、表情表演一个字或词(如“慌张”、“兴奋”),其他学生猜并举起对应的生字卡。</p><p class="ql-block">      4.“识字闯关游戏”:</p><p class="ql-block">      ·玩法:将识字任务设计成“青蛙过河”、“太空探险”等主题闯关游戏。每认对一组生字,就前进一步,增加挑战性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三)生活化延伸:处处留心,皆是语文</p><p class="ql-block">       1.“生活中的识字报”:</p><p class="ql-block">       ·活动:鼓励学生收集食品包装袋、报纸标题、广告单、路牌、商店名等生活中的汉字,剪贴制作成“识字小报”或“识字剪贴本”,定期在班级展示。</p><p class="ql-block">        2.“班级识字墙/识字树”:</p><p class="ql-block">        ·活动:在教室墙面布置一棵“识字树”,学生将新认识的字做成“果实”或“树叶”贴上去,让识字成果可视化,营造浓厚的识字氛围。</p><p class="ql-block">       3.“阅读打卡”计划:</p><p class="ql-block">      · 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课外阅读(绘本、童诗、童话),在具体的阅读语境中复现和巩固生字,感受识字的用处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  四、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1.时间分配:每节课的识字教学应控制在15-20分钟,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避免疲劳战。</p><p class="ql-block">       2.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识字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拓展阅读;对稍有困难的学生,多采用游戏、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建立其信心。</p><p class="ql-block">      3.评价多元化:改变单一的听写评价。将课堂参与度、游戏表现、识字小报、阅读记录等过程性评价纳入考核,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识字能力。</p><p class="ql-block">       4.家校联动: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推荐识字方法和亲子游戏(如出门认路牌、超市认商品名),形成教育合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次高效识字活动通过“趣味+实用”的设计,突破了传统识字的枯燥局限,让学生在玩中学、用中记。后续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结合课文主题设计系列化识字任务,同时联动家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持续积累生字,让识字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乐趣,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