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思林环游土耳其(七)漫游土耳其南方

虎思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旅行团离开美丽的棉花堡后,一路向土耳其西部行进,眼瞅着湛藍色的爱琴海裹着涛涛浪花扑面而来,海风阵阵,气温渐高,人们清楚地感觉己经来到南方,与希腊隔海相望。这几天这一偶气温基本保持在23一11度之间,气候宜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终于来到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木马屠城记》发生地一一世上真的有这么座古城、一个真的神话故事,虽然仅是一堆堆残墙烂砖堆砌的遗址故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土耳其特洛伊古城,‌位于土耳其恰纳卡莱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这个古城因其著名的特洛伊木马故事而闻名世界,‌该故事源自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特洛伊木马计发生在公元前9世纪,‌当时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特洛伊最终沦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特洛伊木马以及木马屠城记虽然众所周知,然而几个世纪以来,特洛伊城一直被认为是神话中的地方,并不存在于现实中。1871年 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在土耳其特洛伊城找到了特洛伊古城 ,并挖掘出许多珍贵文物 ,证实了特洛伊古城的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遗址地是一片废墟, 到处是石头和短墙。历经几十个朝代的更迭,特洛伊古城历建历毁。考古学家将其兼并归纳为六个文化层。第一文化层相当于青铜时代早期,第二文化层属青铜时代中期和晚期,第三文化层属早期铁器时代。第四文化层比原来的大。公元前1300年这座城市毁于地震。第五文化层于公元前1250年被掠夺并被烧毁。  第六文化层特洛伊城建于公元前7世纪初,繁荣了很多年,这是最后一座城。公元400年左右因为一场大地震,这座城市被毁灭离弃,就是今天所见到的模样。我们漫步故园遗址,内心格外惆怅,既感慨历史苍桑沉伦,又畏惧宇宙毁天毁地的神力,真得不可逆转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遗址,旅行团就近来到所在海滨城镇码头游览,那里也放置着一座高大的木马造型,大家瞧着比遗址门前那座建筑显得更古老更威武。一座古城,一张名片,这里因《木马屠城记》而闻名于世,也让土耳其为之影响更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一月三号,今天是旅行团环绕土耳其西部游览的第七天。我们一路颠簸经过五个小时的蹍转,终于又回到伊斯坦布尔城。旅行团在这里将要补上最重要一段行程: 乘坐游轮畅游博斯普鲁士海峡~~连接欧亚两洲的战略要地,世界上最窄的国际通航海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欧亚大陆的交界处,海峡如一条碧蓝的丝带,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左岸是欧洲的繁华,右岸是亚洲的静谧。我们此行的目标,便是乘船穿越这条承载千年文明的海峡,感受“左手欧洲,右手亚洲”的奇幻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乘坐游艇近观欧亚大桥,想当年“瓦良格号”就被阻挡在该大桥前507天,迟迟无法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前往地中海,真的忿忿不平可悲可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瓦良格号,通过此海峡以后,负责运送的船员该是多么的轻松自在……</span></p> <p></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旅行社安排,我们游览了土耳其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大巴扎”。偌大的市场容纳着四千多个各类商业摊位,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我们漫步其间,感受着繁华热闹,其乐融融,颇有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天的土耳其之行即将结束了,但那些美妙体验留给我的思考还在继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篇那些精美的旅游照片没有错是真的,这里有传奇的文物古迹,有传统的人文风貌,有传说的神话故事,土耳其确实很美。但那些照片就像过滤镜一样,只展示了最光鲜的一面,却遮蔽了这个国家最珍贵的东西——人。真实的土耳其不只有蓝色清真寺和热气球,更有那些愿意为陌生人停下脚步热心服务的普通人,像地接导游大汗、五十岁老司机、路遇的警察、机上或宾馆服务员等,他们每天都虔诚按时地祷告,也把尊重职业操守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在资夲主义世界里依然保持友好热情的,值得为之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体验让我重新思考一些基本问题: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公共信仰值得社会推荐?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如何平衡?效率和人情味能否共存?我不敢说土耳其的制度方式就一定更好,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至少在欧美这类国家旅行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看到了那些在我们追求现代化进程中可能正在失去的共享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不是为了拍出多么美的照片发朋友圈,而是为了在异国的镜子里重新审视自己,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寻找更好的可能性。那些网上的宣传贴确实很美,但真实的体验更珍贵。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人们都能去欧美国家走一走,不是去图钱财为炫耀,而是去感受那些照片里拍不到的温度,品味人生的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加油!为信仰可劲地活,为自己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 font-size:20px;">  在土耳其,水烟是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尤其在</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伊斯坦布尔</span><span style="color:rgb(0, 3, 17); font-size:20px;">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林坡</span><span style="color:rgb(0, 3, 17); font-size:20px;">”等地,人们边吸食边聊天。休息时导游带大家进入茶馆体验一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