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20日上午乘绿皮车离开邯郸,60公里45分钟就到达了安阳。票价11元,在穷游计划之内。</p><p class="ql-block">安阳也是大城市。曾经是古代建都的城市。</p><p class="ql-block">知道安阳几十年了,当然是因为甲骨和殷墟。这次终于能看到了,有点小期待。</p> <p class="ql-block">一不小心又走进了一个千年古都。</p> <p class="ql-block">这是安阳老城,比开原老城好多了。前面就是天宁寺里的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放下行李,略为休息,就开始第一站:天宁寺。</p> <p class="ql-block">主要就是看文峰塔,它上大下小,塔顶还有塔,国内少见,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制的塔。</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以其上大下小的伞状造型闻名,为国内外所罕见。</p><p class="ql-block">赵朴初先生1977年游览后题诗:</p><p class="ql-block">层伞高擎窣堵波,洹河塔影胜恒河。</p><p class="ql-block">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p> <p class="ql-block">街上有一个“三顾冒菜”馆,真不明白什么是冒菜。墙上这幅字讲了冒菜是刘关张三顾茅庐时发明的,硬说诸葛亮是闻到香味从梦中醒来,料定天下三分。</p> <p class="ql-block">街景、钟楼。钟楼的石狮都站在城门高处。右下是明朝大官郭璞祠。</p> <p class="ql-block">老城还会来,先去看袁林。袁林就是袁世凯的墓。中国帝王的墓称为“陵”,比如“十三陵”、“中山陵”,但袁世凯名声不好,虽然当过“大总统”、“洪宪皇帝”,还是觉得不能称“袁陵”,而叫了“袁林”。</p> <p class="ql-block">我去过的只有洛阳的关羽墓“关林”,袁林是第二座。把“洪宪皇帝”降格为“汉寿亭侯”级别也算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规模还不小。一层层院子走进来。</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是当年的文武官员;碑文是“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毕竟没敢写“洪宪皇帝”;右下图是墓的石狮雕塑。</p> <p class="ql-block">从1906年袁世凯去世到解放,几十年的战乱,袁林已经破败。1953年,毛主席来到这里,当地领导汇报准备铲平袁林。主席说留着做反面教材吧。这才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的墓。使用的了中西结合的设计。据说里面放的是袁世凯夫妇的棺椁,再砌墙封顶,不留入口。袁的遗体是不是还在里面,没有说明。</p> <p class="ql-block">有几个展室介绍袁世凯的生平。我注意看了怎么说他出卖谭嗣同的。果然只是说“戊戌变法前夕,袁世凯被委以'围园劫后'的重任,然而他最终选择投靠后党”。</p> <p class="ql-block">这个提法我真是第一次听说。</p><p class="ql-block">《白彝寿史学二十讲》说。是康有为等策划兵围颐和园捕杀慈禧,一方面请光绪召见袁封赏,一方面由谭嗣同密见袁,要袁先杀荣禄再兵围颐和园。但是袁世凯回到天津立刻报告了荣禄,荣禄又立刻报告了慈禧。这才有了戊戌政变。</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的事,干嘛遮遮掩掩?直接说1898年9月18日夜,谭嗣同在北京法华寺夜访袁世凯。</p><p class="ql-block">由于袁世凯的出卖,造成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被囚在瀛台,康梁逃亡海外。百日维新失败。</p><p class="ql-block">其实,就凭光绪、康梁等几个人,变法根本无法成功,他们懂什么。</p> <p class="ql-block">慈禧去世后第二年即1909年。袁世凯被贬回乡。他的家乡是安阳洹上村。袁世凯表面退出政界军界,实际上还是掌握着北洋军权,窥视时政。终于在1911年借辛亥革命之机东山再起,直至逼迫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自己坐了大总统。</p><p class="ql-block">上图:袁世凯在洹上村</p><p class="ql-block">下图:今日洹河。此处往前就是洹上村。</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二公子袁克文的对联:</p><p class="ql-block">小窗多明使我久坐</p><p class="ql-block">入门有喜与君笑言</p><p class="ql-block">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挂在售票处?</p><p class="ql-block">问了一下deepseek才知道,这幅对联的作者是北京的“菊花刘”刘文嘉先生,袁二公子是书写者。</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幅:</p><p class="ql-block">壬戌之秋东坡赤壁</p><p class="ql-block">葵丑暮春右军兰亭</p><p class="ql-block">还真是挺对仗的!</p><p class="ql-block">学者是清代许昌麟,还是袁克文书写。</p><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句,袁克文多才多艺,人称“民国四公子”(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溥侗)之一,他怎么总写别人的作品啊。</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5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