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显影:论纪实摄影中的永恒与坚守》

徐鸣

<p class="ql-block">  昨天,站在杭州富阳公望美术馆的展厅里,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正面对着一座时间的迷宫。那些黑白与彩色的影像,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艺术品,更是一扇扇通往过往的窗口,透过它们,我看见了时代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上刻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纪实流传”板块中,二十位摄影家的作品串联起从抗战烽火到现代文明的时光链条。徐肖冰、雷烨等老一辈摄影家的镜头下,是民族的苦难与坚韧;而八零后新秀的取景框里,则是当代生活的复杂图景。这种代际的对话让我沉思:纪实摄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许,它是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中,试图打捞永恒的一种努力。</p> <p class="ql-block">  “山水造物、时代映像”板块中,摄影师们用传统手法与当代技术并行不悖地讲述着故事。这让我想到,无论技术如何变迁,摄影始终围绕着人与时间的关系展开。那些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捕捉到了时间洪流中无法复现的独特时刻,捕捉到了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闪光。</p> <p class="ql-block">  最触动我的,是张闻涛的《坚守.一个人的照相馆》。照片里,老照相馆的昏暗光线中,孤独的守馆人正擦拭着早已过时的相机。他的背影倔强而落寞,仿佛在与整个时代对抗。我在作品前驻足良久,想象着有多少人的记忆曾被这间照相馆收藏,又有多少笑容在这里被定格成永恒。而今,数码相机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随时记录生活,这样的老照相馆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一个人的坚守,更记录了一种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一种关于等待、珍惜与仪式感的生活哲学。</p> <p class="ql-block">  走出美术馆,回望这场名为“超越经验”的展览,我忽然明白:真正的“超越经验”不在于技术的创新或形式的突破,而在于摄影者能够穿透表象,触碰到时代深处那些共通的人性体验。纪实摄影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记录了什么,而在于它通过记录,让我们在飞速变化的时代中,依然能够找到精神的锚点,找到那些值得坚守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一切都在加速消失的时代,或许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影像守护者,用他们的镜头为即将逝去的美好唱一曲深情的挽歌,在时间的洪流中,为我们打捞那些不应被遗忘的永恒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