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像融化的金箔,轻轻裹住我们一行人。穿过专属的VIP通道时,仍能感受到身后蜿蜒的人潮,可此刻心已先一步飘向那座“国中之国”——梵蒂冈,这个在我心愿清单里躺了许久的名字,终于要在眼前铺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大教堂即圣彼得大教堂,内部有许多值得参观的景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参观点:</p> <p class="ql-block">今年开这扇圣门,排队进门的人太多了,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排队的半个多小时,倒成了绝妙的铺垫。指尖触到圣彼得大教堂厚重的石门时,所有等待都有了回响。抬眼的瞬间,最先撞进心里的是那座穹顶。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弧线像被上帝吻过,阳光从穹顶的窗棂漏进来,在斑驳的壁画上流动,仿佛文艺复兴的灵魂仍在穹顶下盘旋,每一道光影都在诉说着时光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最惊喜的是走进了圣门。推开那扇门的瞬间,像是穿过了一道时空的界限,身后的喧嚣被隔绝在外,只剩下内心的平静。指尖划过门板上的浮雕,每一道纹路都在诉说着过往,这一刻,梵蒂冈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而是成了藏在记忆里的温暖印记。</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座像:位于大教堂右侧中殿,靠近圣门一侧,是一尊青铜坐像,相传触摸其右脚可以获得好运。</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守卫所穿的红、蓝、黄三色条纹制服,其现行样式是由瑞士近卫队队长朱尔斯·雷庞(Jules Repond)在1914年设计确定的 。</p><p class="ql-block"> 朱尔斯·雷庞在设计时深入钻研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尤其从拉斐尔的壁画中汲取了灵感。他废除了原有的帽子,引入了贝雷帽,用普通白领取代了褶皱护颈,并对胸甲进行了改造,从而形成了如今人们所见到的更为精致且富有象征意义的制服样式。</p><p class="ql-block"> 虽然有广泛流传的说法认为该制服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但经历史学家考证,这是艺术家们以讹传讹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堂时,夕阳正温柔地洒在广场的柱廊上,鸽子掠过头顶,留下一串清脆的啼鸣。原来有些遇见,真的会让人觉得,所有的等待与期盼,都值得。</p> <p class="ql-block"> 中央祭坛与华盖:由贝尔尼尼设计,高近30米,位于圣彼得墓地正上方。其青铜扭曲立柱极具巴洛克风格,是教堂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啊哈哈,闻名世界的青铜华盖:四根螺旋形的铜柱缠绕着藤蔓,顶端的天使雕像仿佛随时会振翅而起,阳光落在铜面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庄严里又透着几分灵动。而华盖后方的圣彼得金座,更是璀璨得让人移不开眼,金色的光芒与教堂的肃穆交织,仿佛能让人触摸到信仰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穹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内部有精美的马赛克装饰。登顶后可近距离欣赏圆顶内部壁画,还能走出露台俯瞰罗马全景</p> <p class="ql-block">《哀悼基督》:位于教堂右侧第一个小堂,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杰作。雕像细腻地表现了圣母怀抱耶稣遗体的场景,庄严而富有情感!</p> <p class="ql-block">顺着人流往前走,《圣殇》就在不远处静静伫立。大理石在贝尔尼尼的手下仿佛有了温度,圣母怀抱耶稣的姿态温柔得让人心颤。没有繁复的装饰,却藏着最动人的力量,我下意识放轻了呼吸,怕惊扰了这份跨越千年的悲悯。</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不仅是圣彼得广场的视觉中心,还兼具日晷的功能,其影子可以在广场铺地的大理石圆盘上标记出正午的时间。此外,它见证了早期基督教徒的受难,在基督教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教廷重要礼仪活动的中心坐标。</p> <p class="ql-block">3个在编警察碰上2个!</p> <p class="ql-block">这个氨糖广告打到7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观看!</p><p class="ql-block">摄影:TL及队友</p><p class="ql-block">文字:搜索+感悟</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10.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