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洛阳的清晨,太阳已微微升起,我与玲姐漫步在应天门旁,宏伟的建筑带动着辽阔的步伐,围绕着应天门走到前广场,依然壮阔,不愧同为西安都是十三朝古都,有着帝王城的气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玲姐闲散的走着,随手拍照,被路边的红墙吸引,好像很过瘾的一次各种拍,趁着青春的尾巴,多拍了几张,影像总能给人记录下美丽的瞬间,也会为几张美丽的照片欣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应天门是洛阳这座千年古都最耀眼的文化地标之一,它不仅是隋唐两京(长安、洛阳)时期宫城的正南门,也是目前中国历史上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城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天下第一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核心亮点与历史地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极高的政治等级:应天门是古代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地方。例如,唐高宗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在此登基称帝,并举行“登基大典”和“封禅大典”;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其地位类似于今天北京的午门,但建筑形制更为宏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 开创性的建筑形制:应天门开创了中国古代城门“两重观,三重阙”的最高形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阙”:是城门前的标志性建筑,左右各一。应天门有三重阙,即一对主阙、两对子阙,像三对“翅膀”一样向外延伸,形成巨大的“门”字型格局,气势恢宏,是古代城门建制的巅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观”:是指城门上的楼。应天门上有两重观,即紫微观、东西排廊,上面建有高大的城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 历史变迁: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唐代沿用,唐中宗李显因避其母武则天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之讳,改名为“应天门”。此后历经五代、北宋,至南宋时毁于战火。现在的建筑是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于2019年原址重建而成的保护性展示建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