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舟,渡向育人繁华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2)

星语心愿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gwuad9" target="_blank">以心为舟,渡向育人繁华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1)</a></p> 六、用读书增长智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汲取知识和力量。记得2011年学校为班级配备书柜后,我把书柜上的标语定为“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而程校则在她125班的书柜上写下“读则长智 静则生慧”八个大字。当时就觉得这八个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在今年布置教室时我直接借用了这两句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执教班主任这些年,我始终坚守着下午午读的纯粹时光,让阅读成为班级不变的约定。从最初孩子们坐立不安、目光游离,到如今短短两月,纵有外界纷扰,也能沉心静气、沉浸书海,这份由浅入深的专注,正是时光沉淀出的最美成长。我认为:读书虽不能让每个孩子都满腹经纶,却能让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从书中明事理,长智慧,有时比我们苦口婆心千百句都管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让学生读书的同时我也每天坚持读书,但是时间有限,只能辅导儿子等他10点多睡觉后,才能开始读,不然就觉得这一天的任务没有完成,不敢睡也睡不着。我还养成了边跑步边听书、边开车边听书的习惯,没想到这对儿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也陆续听了《影响世界的八十个名人》《封神演义》《诸葛亮传》《卑鄙的圣人-曹操》《水浒传》等书籍。这或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是学生增长智慧、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我注重在班级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设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自带书籍互相分享;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通过读书,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增长智慧,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p> 七、用担当唤醒意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呐喊穿越百年,依旧在警示世人:担当是唤醒责任意识的钥匙,是驱动人生前行的引擎。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具备担当意识呢?作为陪伴学生成长的班主任,我始终认为,担当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在日常点滴中慢慢涵养的生命力量。它关乎学生的人格成长,更影响其未来立足社会的根基,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需要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在“知、行、悟”中层层递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在班级生活中赋予“具体责任”。我会根据学生特点,分配小组长、图书管理员、安全专干、多媒体管理员等岗位,让每个孩子都有“专属职责”——值日生要保障教室整洁,小组长要协调小组任务等。就像古人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看似微小的责任,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会“我的行为影响集体”,从而唤醒责任自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在挫折教育中引导“主动担责”。学生犯错时,我不会简单批评,而是引导他们直面问题:“这件事造成了什么影响?你能做些什么弥补?” 当小组合作失败时,鼓励大家一起复盘“各自的责任是什么”,而非互相指责。正如先贤所言“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让学生在承担后果中学会反思,明白担当不是逃避错误,而是勇敢面对、积极补救。成功案例有很多,最近地就是九年级分到我193班的姚子皓,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犯错,起初这个孩子犯错后总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不是我,我没有,到后来几乎不犯错,即使犯错也会找我主动认错,承担责任,大家都说他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在榜样引领中筑牢“担当认知”。我会分享抗疫英雄、科研工作者的担当故事,也会表扬班级里“主动帮助同学”、“默默捡起垃圾”的微小善举。同时,我也会以身作则,面对班级问题不推诿,承诺学生的事必兑现,用行动告诉他们“担当是言行一致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养担当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耐心浇灌。而意识的觉醒,终将成就更坚定的担当。正如鲁迅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每个人的微小担当,都能唤醒一份沉睡的意识,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这个需要责任与使命的时代,我一直在尽全力唤醒孩子们心中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与奉献意识。教他们不必畏惧前路坎坷,教他们不必纠结个人得失,唯有主动担当、勇于负责,才能在唤醒自我的同时照亮他人,让意识的光芒照亮人生征途,最终成长为有责任、有温度、有格局的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执教班主任这些年,我始终坚信:引导学生读书,是为心灵注入养分;而帮他们铺设人生之路,才是教育最深远的担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影响力,从来都不容忽视——十几岁的少年心智未熟,恰似行在迷雾中的旅人,难免随波逐流、茫然无措,此时的一句指引、一份点拨,或许就能为他们照亮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使命,从来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当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遭遇成长的风浪时,成为那个为他们校准航向、注入力量的人。欣慰的是,这份坚守总能收获温暖的回响:有学生说,初中时我种下的数学兴趣,让他们在大学毅然选择数学系,坚信探索数学的乐趣;去年考上211军校的178班武志恒,高中时曾因成绩波动陷入迷茫,来看我时眼神黯淡。我与他聊人生、谈目标,聊择校的权衡,也聊毅力与恒心的可贵,临走时他眼中重燃光芒,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这份蜕变,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的聪慧与悟性,但能成为他迷茫时的一盏灯,我深感荣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的人生能否行稳致远,与教育者的陪伴和指引息息相关。若能在他们困惑时给予启迪,在他们受挫时给予支撑,在他们抉择时给予方向,不仅能为无数家庭减少遗憾,更能为国家与社会培育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始终认同: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让学生淡忘了课本上的具体知识后,那些沉淀在气质里、刻在骨子里的品格与力量——是面对困境的坚韧,是选择时的清醒,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笃定,这才是教育留给学生最珍贵的馈赠。</p> 八、用关注扼杀问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班主任,我始终相信,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救火”,而在于“防患”。学生的很多问题,从叛逆抵触到学业滑坡,从人际矛盾到心理波动,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藏在日常的细节里。唯有把“关注”做深做细,才能敏锐捕捉苗头、及时介入引导,让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p><p class="ql-block">(一)用“多双眼睛”,捕捉细节里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节处见成败。”学生的状态变化,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上课突然走神、作业字迹潦草、课间独自发呆、和同学说话变少、甚至吃饭没胃口……这些都可能是问题的“预警信号”。我会坚持“三多”:多巡课观察课堂状态,多在课间蹲守教室角落,多和各科老师同步反馈。比如发现孩子最近总犯困,不是先批评“不认真”,而是私下问问是否熬夜、家里是否有变故;看到作业错题突然增多,先和科任老师沟通,而非直接否定努力——只有把细节看在眼里,才能让隐藏的问题“浮出来”。</p><p class="ql-block">(二)用“耐心倾听”,走进心灵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心灵的唤醒,而非单向的灌输。”很多学生不愿主动倾诉烦恼,却渴望被理解。我会特意留出让学生“敢说话”的空间:利用课间、放学后的十分钟,和学生聊聊天,不谈成绩,只说兴趣、聊日常;每周写反思,让不善言语表达的孩子也能说出困惑;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主动拉近距离,用“我当年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共情,替代“你应该怎样”的说教。当学生感受到“老师是懂我的”,才会愿意把小烦恼、小矛盾说出来,那些可能发酵的问题,也就能在倾诉中被化解。</p> <p class="ql-block">(三)防患于未然,远胜于治乱于已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学生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我会主动搭建“防护网”:面对七年级刚入学学生不会听课、课堂纪律松散的问题,专门开展“安静的力量”主题班会,通过“一分钟静思”“无声自习挑战”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专注带来的效率,教他们用“眼神跟着老师”“笔尖跟着思路”的小方法培养听课习惯,从源头遏制课堂涣散的问题;发现有孩子间发生口角时,及时开展远离“毒友谊”、“人际交往小课堂”,教学生如何化解矛盾、尊重他人、正确择友;要知道,益友是成长路上的重要助力。178班的刘德雅和童梦茹,刚入学时成绩中下游,在我的引导下,她们主动选择和班里的第一名降培婧结对交友,在这份正向友谊的带动下,两人从年级170多名稳步进步到30来名,最终分别考上了四中和十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择善而从”的力量。考试前我会组织“压力疏导会”,分享调节情绪的小方法;发现青春期学生有懵懂情愫,不急于批评,而是用“成长的美好需要珍惜”引导正确看待。同时,我会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对家庭变故的学生多给关怀,对成绩波动的学生多给鼓励,对性格孤僻的学生多创造融入集体的机会——提前预判、主动引导,才能让潜在问题“不发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场慢工出细活的修行,关注学生,就是关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守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当我们用细节捕捉信号、用倾听温暖心灵、用提前介入筑牢防线、用家校同心凝聚力量,就能让学生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少遇荆棘。而这,正是班主任最该有的坚守——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p> 九、用团队协作引领远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歌词中那句“一群人一条心,一直坚持走下去”,恰是教育路上最动人的写照。一个人或许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在我多年的班级管理生涯中,始终坚信:班主任从不是孤军奋战的“孤勇者”,而是团队协作中的“领头人”,科任老师的鼎力相助、年级同仁的守望相助,才是班级稳步前行、学生茁壮成长的最强底气。</p><p class="ql-block">(一)科任同心,是班级前行的“承重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温度,藏在团队的默契里;班级的稳定,离不开科任老师的并肩托举。犹记2020年带178班初三时,年级要求班主任早晚提前到岗。彼时我大病初愈,身体实在难以支撑高强度的早到值守,起初常因未能早到被分管领导批评。但渐渐地,领导发现即便我偶尔晚到,178班依旧秩序井然——只因我的科任老师们早已主动扛起责任,每天学生未到,他们便已坚守在教室,盯早读、查考勤、解疑惑。这份无需言说的补位与支撑,不仅让班级稳步推进备考,更让我赢得了“亲和力强、团队协作力突出”的认可。去年带198班,王老师、陆老师更是将这份协作精神延续:知晓我日常事务繁杂,她们主动包揽早到值守,常笑着说“有我们在,你放心”;今年接手初一新班,海峰、吕老师、褚蕾、熙婷、李鲤、李炜等几位科任老师,更是处处体谅我的忙碌,但凡有他们的第一节课,总会提前告知“你不用急着赶来,我们来盯班”,让我能在疲惫中稍作喘息。就连体育梁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变化,无论是情绪波动还是人际矛盾,都会第一时间与我同步反馈。这些细碎却温暖的瞬间,让我深深懂得:科任老师不是班级管理的“旁观者”,而是“合伙人”。他们用专业的坚守、真诚的体谅,为班级筑起一道坚实的“承重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全方位的关注中成长,也让我在教育路上不再孤单。在此,想由衷地对我的每一位“战友”说:一路同行,有你们真好!</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共济,是教育成长的“生态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行快,众行远;众行稳,方致远。”教育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事业,年级班主任之间的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才能形成滋养学生成长的良好生态圈。在我们七年级,协作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觉行动:我将三位新班主任拉进我的班群,把多年积累的带班经验、应急处理技巧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帮她们快速适应角色;而丽婷、雯清、雅慧总会把精心制作的家长会PPT、主题班会方案,以及高效实用的表格模板等分享到群里,供大家按需取用、共同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藏私的竞争,只有真诚的互助;没有孤立的前行,只有抱团的成长。正是这份“资源共享、经验互通、难题共解”的良好氛围,让我们七年级的班主任团队拧成一股绳,既能让新班主任快速成长,也能让我这老班主任汲取新鲜思路,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学生——他们能在更专业、更全面的教育引导下,少走弯路、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三)协作致远,是学生成长的“铺路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本质,是用一群人的光,照亮另一群人的路。教师团队的协作,从来不是简单的“分工配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心聚力”:科任老师的学科互补,能为学生搭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班主任与科任的密切沟通,能精准捕捉学生的成长动态;年级同仁的经验共享,能让教育方法更科学、更高效。这份协作,是当学生偏科时,科任老师联手制定补弱计划;是当学生情绪波动时,班主任与各科老师默契配合、合力疏导;是当班级遇到难题时,年级团队群策群力、共寻良策。它让教育不再是零散的“单点发力”,而是系统的“全面赋能”,最终为学生的成长铺就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心齐,泰山移。”教育路上,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但团队的合力无穷无尽。正是这份跨越学科、不分你我的协作精神,让班级管理有了温度,让教育事业有了深度,更让每个孩子的成长有了厚度。未来,我仍将珍视这份协作的力量,与我的“战友们”继续同心同行、携手并肩,用集体的智慧与担当,为学生的梦想保驾护航,共赴教育的诗和远方。</p> 十、用家校携手聚力护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更是一场家校携手的双向奔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孩子的成长从不是孤军奋战,学校是培育成长的沃土,家庭是滋养心灵的港湾,唯有家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才能为孩子的人生之路筑牢基石、护航远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最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人。我会定期和家长沟通,不只反馈成绩,更会分享孩子的情绪状态、人际互动;引导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少些指责多些倾听,少些攀比多些肯定。比如当家长说“孩子最近不愿说话”,我们会一起分析原因,而非各自焦虑;当发现孩子有沉迷电子产品的苗头,家校同步制定合理规划,而非单方面禁止——家校拧成一股绳,才能让问题在萌芽时就被“合力掐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班主任,我会和家长分工协同发力,互补教育短板,比如请家长督促孩子规律作息、珍惜时间、不打折扣完成作业、坚持阅读等,多花时间高质量陪伴,不只是“陪着”,更要“倾听”“交流”,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班主任,我会积极联动家长,凝聚教育共识,统一规则底线,引导家长尊重教育规律,多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只盯着最终结果,用家校合力搭建起温暖的“护航屏障”,让学生在挫折中学会坚韧,在困境中懂得坚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投身教育这些年,最温暖的收获莫过于家长们始终如一的鼎力支持与双向奔赴。他们用点滴行动,为班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爱与力量,让教育之路满是温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溯2003年的元旦联欢晚会,至今想起仍满是暖意——45班张海峰家长得知班级晚会需要影音设备,二话不说便主动提出,将家里的大彩电专程搬到教室。那台沉甸甸的彩电,不仅为晚会增添了鲜活的视听氛围,更承载着家长对班级的满心热忱与对孩子们的真挚关爱,成为那年元旦最珍贵的温暖注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让我动容的是193班张梓欣、张梓悦的家长,更是把班级当成了“大家庭”:最初家长提议收取每人5元班费时,他们坦诚建言这笔费用难以满足奖励需求,此后便主动扛起责任,每个学期都精心筹备海量物资——从实用的本子、钢笔、文件袋、笔筒,到孩子们喜爱的玩具、盲盒、挂钩,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办不到,各类奖品、用品一应俱全,为班级激励孩子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梓欣、梓悦家长的无私付出,如一束光点亮了家校共育的温情之路,更成为了无声的榜样。在这份热忱的感召下,一届又一届的家长们纷纷接力,主动让孩子带来各式精心准备的奖品,让这份不计回报的关爱与支持代代传递,为每一届孩子的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开学伊始,班级需要擦拭玻璃,张梓萱、边俊茹的家长二话不说,主动到校忙前忙后,把窗户擦得窗明几净;得知班里缺少钟表,曹凯涵家长立刻响应,第一时间将钟表送到教室,解了燃眉之急;学校还没布置班级文化建设,范禹铭妈妈便主动联系我并全程免费制作,更携手老父亲共同参与钉装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校共育的温暖底色;想要用绿植装扮教室、营造清新氛围时,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各式花草,让教室瞬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临近考试,家长们的支持更是暖意融融,大家自发带来各类丰厚奖品,堆满了我的储物柜,直到再也无处安放,在我的再三劝阻下才作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份不计回报的付出、这份不分你我的热忱,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家校配合,成为了教育路上最动人的风景。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有温度、有担当的家长,我的班级才更像一个温暖的“同心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陪伴中茁壮成长。</p> 结   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年,只要和我合作过的年轻人们调走时,比如蔺海军、陈华英,杜晓娟等等都给我发过好长一段话。感谢在他们工作的起始阶段,能遇到我这么温暖的前辈,和我学到好多等等。这学期刚开学,王紫睿在作文中写道:能分到我的班感觉自己像被上天选中的天命之子;另一个孩子孙劲茂写道:我有这样的班主任,可能是我上辈子拯救了太阳系,我们的班主任很好,又温柔又善良。虽然这么多年来,优秀班主任的称号没怎么光顾过我,但同事的认可、家长的信赖与孩子们的喜爱、亲近,早已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回馈,足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谁说班主任退去的青丝换来的只是根根白发?班主任有班主任的自豪,班主任有班主任的幸福,有天真烂漫的孩子常伴左右,心中就永远是春天。即使霜染两鬓落眉梢,也朝气蓬勃,春意盎然。永远年轻的感觉,是班主任得天独厚的享受。千金难买,万金不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大家!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