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老街

苗克森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石板路上,我沿着老街慢慢走着。两旁的建筑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老人,沉默却有故事。门框上的雕花有些褪了色,招牌却依旧热闹,红底金字的、蓝底白字的,一家挨着一家,写着“清补凉”“男装”“时装市场”,像是在争着诉说自己的营生。几辆小车安静地停在路边,仿佛也怕惊扰了这条街的梦。</p> <p class="ql-block">路过“金爵男装”门前时,一位老太太正站在屋檐下,抬头看着那块斑驳的招牌。她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像在等什么人,又像只是贪恋这一刻的宁静。那座老建筑的拱形窗顶爬着淡淡的青苔,雕花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影子。树影婆娑,风一吹,叶子轻轻晃动,仿佛在替她说着那些没出口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便是“文昌阁”了。牌匾高悬,金漆虽有些剥落,但“文昌”二字依旧庄重。屋檐下的雕刻层层叠叠,像是凝固的乐章。几位行人从门前经过,脚步不急不缓,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轻声交谈,像是怕惊了这方天地的静。我驻足片刻,听见风穿过廊柱的声音,像是一句低语,从百年前传来。</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墨镜的老人坐在阁前的石阶上,穿着浅色衣衫,姿态从容。他不看手机,也不说话,只是望着前方,仿佛在等一场早已约定的日光。绿植从墙角探出头来,藤蔓缠着柱子,悄悄爬上白墙。那一刻,时间像是被拉长了,老阁、老人、老树,都成了这条街最自然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深蓝连衣裙的女士从阁旁走过,裙摆轻轻摆动。她站在门口,像是要拍照,又像是在回忆什么。那扇门上的雕饰依旧精美,旁边的绿植茂密得几乎要掩住半边墙面。木质与石板交错的地面,踩上去有种踏实的回响,像是在提醒我:这里的一切,都还活着。</p> <p class="ql-block">转过街角,一阵笑声传来。几位老人围坐在长椅上打牌,手里的扑克翻飞,桌上散落着零钱和烟盒。他们不争不吵,赢了就笑,输了就叹,日子就在这方寸之间缓缓流淌。树影落在他们肩上,像披了一件旧而温暖的衣裳。</p> <p class="ql-block">长廊下的木椅上又聚着一群人,有人站着说话,有人低头听着。他们不像是在开会,倒像是在分享一段家常。木质横梁被岁月磨得发亮,拱形结构撑起一片阴凉。这里没有喧嚣,只有人声低语,像老街的脉搏,一下一下,安稳地跳着。</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座三拱门的建筑静静立着,雕花门洞像是通往另一个时空的入口。一辆电动车停在门前,车牌清晰,现代生活的痕迹就这样悄然嵌入古意之中。树影浓密,天空湛蓝,仿佛连风都放轻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一座牌坊横跨街道,红灯笼高挂,金色字迹在柱上闪着微光。新楼在背景里若隐若现,摩托车停在石砖地上,像是现代与旧日在此握手言和。我走过时,听见有人在店里喊“阿圆,眼镜好了没”,声音清脆,像是一根线,把过去和现在轻轻缝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的每一个转角都藏着相似又不同的风景。红色百叶窗、石板路、行人、摩托车,还有那些写着“庄记”“麦香”的清补凉招牌,像是老街的味觉记忆。我走过时,一位戴草帽的老人正推着手推车,车上堆着布匹,他走得慢,却稳,仿佛知道这条路,从来不急。</p> <p class="ql-block">一幢灰石老楼外墙斑驳,拱窗上的红百叶关着,窗框雕花依旧清晰。楼下是几家小店,“旺角休闲装”“艳艳童装”,名字俗气却亲切。电动车停在门口,一位男子低头看手机,身影融在街景里。这些建筑老了,可生活还在继续,像藤蔓,从裂缝里长出新绿。</p> <p class="ql-block">“榜义发用品店”前,一位穿黑裙、戴白手套的老太太站在那儿,手提包搭在臂弯,脸上带着笑。她不说话,却像是整条街最温柔的注脚。她的出现,让这斑驳的墙、老旧的招牌,忽然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推车的老人又出现了,草帽压得很低,车轮碾过石板,发出轻微的咯噔声。他停在“旺角休闲装”前,和店主说了几句,笑了一声,又推着车走了。红电动车停在旁边,像是在等它的主人,也像是在等下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庄记清补凉”“麦香清补凉”,两家店隔街相望,招牌颜色不同,却都写着“清补凉”。夏天还没到,但我想,那时的冰碗一定格外清凉。树冠在头顶连成一片,阳光漏下来,斑斑驳驳,像撒了一地的碎金。</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黑裙的老太太走在石板路上,挎着浅色包,微笑着。她不赶时间,也不回头看,只是走着,像走在自己的回忆里。摩托车停在路边,行人来来往往,可她仿佛独享一条安静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阿大时装”和“美”两个招牌并排挂着,一个白底,一个红底,像是老街的时尚宣言。白自行车靠墙停着,车篮空着,像是刚送完一封信,正等着下一次出发。石砖地面被踩得发亮,映着天光,也映着过往。</p> <p class="ql-block">“诚记装场”“艳艳童装”的招牌下,一位男子站在那儿,像是在拍照,又像是在找什么。晾衣绳从窗间拉过,挂着几件衣服,在风里轻轻晃。这些建筑老了,可生活还在上面晾晒,像是一天天不肯褪色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安静得能听见脚步声。石板路、老墙、红窗、招牌、摩托车,所有元素都恰到好处地存在着。没有刻意的修复,也没有喧闹的游客,只有本地人照常生活,买菜、打牌、开店、散步。老街不是博物馆,它是活着的。</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黑蕾丝上衣的女士走过欧式老楼前,粉包挎在肩上,步伐从容。招牌写着“诚信时装市场”,墙皮剥落,可那股子体面劲儿还在。她没停下,只是走过,像一阵风,轻轻拂过老街的脸。</p> <p class="ql-block">天色有些阴,云层低垂,整条街蒙上一层淡淡的灰调。可“阿圆眼镜”的招牌依旧醒目,摩托车停在石板上,像在等雨来。老墙上的雕花在阴影里更显深邃,仿佛藏着无数未说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街”牌坊下,一位穿黑蕾丝上衣的老太太站在中央,手拎包,神情安然。旁边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孩跑过,笑声清脆。摩托车停着,像是老街的日常配乐。她不说话,只是站着,像在替这条街,接受时光的凝视。</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蕾丝裙的女士站在街心,黑色鞋子踩在石板上,身影优雅。她身后是“诚记装场”和“艳艳童装”,车停在远处,行人缓缓移动。她不像是游客,倒像是从这条街走出的旧日美人,回来走一走,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专业配镜”的店里,眼镜整齐排列。一位男子骑着电动车经过,车轮碾过石板,发出轻响。老墙上的彩色玻璃在阴天里依然泛着微光,像是一双看透岁月的眼睛,静静望着这条街,日复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