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骑天下拍美景2025.11.02.

青松🇨🇳

<p class="ql-block">那晚的月亮格外明亮,银辉洒在树梢间,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着大地。我站在那棵苍劲的老松前,风从林间穿过,带着秋夜的凉意和一丝静谧的神秘。红色的骑行外套在月光下依旧醒目,头盔下的我望着满月出神——这一路穿越山野、踏过晨露,只为追寻天地间最本真的风景。青松队的旗帜虽未展开,却早已在心中猎猎作响。</p> <p class="ql-block">进入沈阳生态保护红线区时,天光微亮。石碑上“沈阳古陨石”几个字沉稳厚重,仿佛承载着亿万年的沉默记忆。这片土地不只是自然的庇护所,更是时间的见证者。我们轻轻驶过荒草丛生的小径,不敢惊扰这份宁静。骑行不仅是行路,更是对大地的致敬,而青松人所经之处,总带着一份敬畏与守护。</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在拉萨的蓝天下巍然矗立,洁白的墙体与金顶交相辉映,像一首写在山巅的诗。游客如织,车流缓缓,而我站在远处静静凝望。那一刻忽然明白,骑行的意义不只是抵达,更是以最缓慢的方式,去贴近每一寸土地的灵魂。从东北平原到雪域高原,青松的车轮碾过四季,也丈量着心中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25日中午,室内横幅高挂,红黄相间,像一团不灭的火焰。我们五人手握证书,笑容藏不住疲惫后的欣慰。杂物堆在一旁,空间拥挤,可心却无比开阔。这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旅程的印记。青松人从不在乎排场,只在乎是否真正走过、看过、拍下了属于我们的山河。</p> <p class="ql-block">墙上那条横幅写着:“拉萨至埃拉定客(布达拉宫)八天川藏挑战赛圆满成功”。四个人举着奖状,脸上是藏不住的骄傲。有人还戴着骑行头盔,身上是被风吹日晒过的外套。我们不是职业选手,只是热爱远方的普通人。这一路翻越高原、穿越峡谷,用镜头记录下每一帧壮美。胜利不在终点,而在每一次咬牙坚持的转弯处。</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屋子中央,双手展开“战狼骑士团”的横幅,红底金字,如烈火燃烧。奖牌挂在颈间,头盔未摘,眼神里全是光。那一刻,我仿佛看见青松队的影子——不张扬,却坚定;不喧哗,却有力。我们或许名字不同,但都有一颗不肯停歇的心。</p> <p class="ql-block">雪峰在晨光中泛着银光,石阶蜿蜒向上,通往未知的高处。我穿着红衣站在碎石地上,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2018年6月26日,这个日子刻进了记忆。脚下的路崎岖,可前方的风景值得所有跋涉。骑行至此,不只是体能的挑战,更是灵魂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清晨六点半,阳光刚刚爬上树梢。我们四位骑友并肩而立,头盔、墨镜、骑行服整齐划一,身后是那面写着“沈阳青松骑行队”的红旗。大拇指高高竖起,笑容灿烂。树林环绕,空气清冽,新的一天正随车轮开启。这不仅仅是一次合影,更是一份承诺:只要车轮还在转,青松就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远行2018.8.10.环东北长途。</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在漠河相遇,缘分不浅。</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中国最北点”的标志前,蓝衣黑裤,右手高举,姿态自信。天空辽阔,岩石裸露,寒风掠过脸庞。这里是地理的尽头,却是梦想的起点。青松人一路向北,穿越森林、湿地、极寒之地,只为把祖国的边界线,一寸寸收入镜头,也收入心底。</p> <p class="ql-block">“神州北极”的巨石前,一群人笑得像孩子。安全帽下是一张张被风吹得微红的脸,身后是水域与山林交织的画卷。晴空万里,云淡风轻,这一刻的欢愉纯粹而热烈。我们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想用脚步和车轮,读懂它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我找北!”石碑静静立在草原中央,他站在前面,双手比出V字,阳光洒在脸上。草地平坦开阔,白云悠悠飘过。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一种执念——找寻方向,也找寻自己。青松人骑行万里,拍下的不只是美景,更是内心一次次的确认与回归。</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石碑前,一群骑行人整齐列队,头盔反光,笑容轻松。蓝天之下,树木葱茏,自行车排成一列,像一支即将出征的队伍。我们不说豪言壮语,但每一次集结,都是对自由的呼应。车轮滚过的地方,就是青松的版图。</p> <p class="ql-block">站在刻着“北极”二字的大石旁,自行车静静倚靠。红白相间的地砖延伸向远方,山脉在天际线起伏。蓝天如洗,风轻云淡。这一刻,极地不再遥远,它就在我们停下呼吸、凝望天地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冷极村 China coldest village”的木牌前,一群人围站在一起,笑容在微冷的空气中格外温暖。田野开阔,几栋小屋静静伫立,天空多云却不压抑。这里是寒冷的代名词,却是热血的聚集地。青松人不怕冷,只怕心不热。</p> <p class="ql-block">贝尔旅游驿站的木质招牌下,白色汽车与黄色巴士并排停着。2018年9月1日,阳光正好。我们短暂停留,补给、休整,也为前方的路积蓄力量。驿站不大,却像家一样让人安心。骑行路上,每一个这样的角落,都是故事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站在“满归”与“漠河”的蓝色路标前,我微微侧身,头盔下的目光投向远方。树林掩映中,小镇的气息扑面而来。左转或右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在前行。青松的路线没有终点,只有下一个风景。</p> <p class="ql-block">土路上,车轮碾过落叶与尘土,阳光透过林隙洒下斑驳光影。我们一行人穿行在密林之间,背包鼓鼓囊囊,头盔反光,笑声回荡。这不是比赛,而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骑行,让我们重新学会用身体去感受世界。</p> <p class="ql-block">“中国冷极村”的石碑旁,绿色旗帜随风轻扬,自行车静静停靠。通信塔高耸,小木屋错落,天空清澈。这里冷得彻骨,却热得滚烫——因为有一群人,用热情融化了极寒。</p> <p class="ql-block">站在“黑龙江 2016年”的石碑前,阳光穿过树叶,在地面织出光影的网。头盔、墨镜、红衣黑裤,我静静伫立。那一年,我们从这里启程,如今故地重游,风景未变,心境却更深了几分。青松的旅程,从来不只是地理的跨越,更是时间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骑行至“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天空阴沉,气氛肃穆。现代建筑线条冷峻,石碑无声诉说。我停下车,默默伫立。骑行不只是追逐美景,也要直面历史的伤痕。青松的镜头,记录壮丽,也铭记沉重。</p> <p class="ql-block">“中国冷极 美丽金河”的蓝色标牌立在秋林前,黄绿交织的树叶在风中轻摇。这里寒冷,却不荒凉;偏远,却充满生机。青松人一路向北,拍下的不只是极地风光,更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美。</p> <p class="ql-block">“龙江第一湾”的巨石前,四位骑友并肩而立,头盔反光,背景是茂密树林与斑驳光影。阳光穿过叶隙,洒在笑脸上。这一湾江水,弯出了黑龙江最美的弧线,也弯出了我们心中最深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北极光</p> <p class="ql-block">挑战抚顺天女山十八盘山路,故乡的眷恋年年往返抚顺县。</p> <p class="ql-block">骑行长白山,雨中完成了一个生日里程(2018.8.15.)</p> <p class="ql-block">雾气弥漫的清晨,他骑在湿漉漉的路上,护目镜后是笑意,右手比出胜利手势。树木模糊,道路延伸,黄色标线如指引。骑行,就是在不确定中前行。青松人不怕迷雾,因为我们心中有光。</p> <p class="ql-block">抚顺矿工回故乡,一个世纪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我找北!”的石碑矗立在草地中央,周围空旷而宁静。现代雕塑静静守望,白云在天边游走。这块碑,不只是一个打卡点,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为何出发。青松人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对初心的回答。</p> <p class="ql-block">骑云贵湘2024.春</p> <p class="ql-block">站在“亚洲第一湿地”的巨石上,身后是辽阔的沼泽与远山。阴沉的天空压着地平线,前景的蓝色塑料布随风轻响。这里荒芜而壮美,寂静</p> <p class="ql-block">创作:2025.11.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