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纸山民间俚语:“脚肚毛剃爻走”</p><p class="ql-block">“脚肚毛剃爻走”是一句在泽雅纸山流传了很久的民间俚语,俚语中的脚肚,便是小腿,“剃爻”是温州方言“剃掉”的意思,字面直白又显滑稽——把小腿上的汗毛剃净了再出门。俚语的引申意思为:空着手出门。</p><p class="ql-block">在泽雅纸山,先民们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与充沛的水力,手工造纸在没有机械辅助的漫长岁月里,人们的生活与“手”和“担”紧密相连,每一项造纸工序都离不开双手,每一次物料运输都离不开扁担的肩挑背扛。从上山砍伐竹子,到将竹料劈成竹丝,再到浸料、腌料、捣刷、捞纸、晒纸等,七十二道工序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需要携带对应的工具,砍竹要用柴刀,劈丝需拿篾刀,捣料得靠水碓,捞纸离不开纸帘,晒纸要备挑纸的柴络。即使是农忙时节,纸农们放下造纸工具,也要拿起锄头、犁耙等农具,到山间梯田里耕种水稻、番薯、蔬菜,维系一家老小的口粮。如果你是“脚肚毛剃爻走”空着手,那将会一事无成。</p><p class="ql-block">当然,“脚肚毛剃爻走”的俚语也含着纸山人的谦虚与客套。泽雅纸山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交往频繁,过去,纸山人的生活并不富裕,手工造纸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纸张的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收入微薄而不稳定。即便如此,每当有客人来访,主人家总会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的心中难免过意不去,便会带着歉意说出那句“你太客气了,我都没送什么礼物给你,我是脚肚毛剃爻走的”。这句看似自嘲的话语,实则是纸山式的谦虚。在纸山人的交往逻辑里,登门拜访理应携带伴手礼,这是对主人家的尊重,也是人情往来的基本礼仪。礼物不在贵重,在于那份心意。主人家听到客人这话后,总会立刻摆手,笑着回应:“人来就好,还带什么东西,太见外了!”简单的对话里,没有虚情假意的客套,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p><p class="ql-block">纸山人不擅长花言巧语,却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着对他人的尊重与感激。在纸山的村子里,至今仍能听到以上这样的对话。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提着简单的行李去拜访长辈,进门便会笑着说:“爷爷奶奶,我脚肚毛剃爻走,没带什么好东西来看你们。”长辈们总会乐呵呵地接过行李,拉着年轻人的手往屋里走:“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家里什么都有。”厨房里,柴火噼啪作响,饭菜的香味弥漫开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笑声在山间回荡。</p><p class="ql-block">同时,俚语“脚肚毛剃爻走”,在某些场合也是对懒惰者的委婉批评,纸山人认为,勤奋是生存的根本,懒惰则会被众人所不齿。手工造纸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与耐心的工作,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浸料要在溪水中浸泡数日,腌料要在石灰池中腌制数月,捣刷要经过几个小时,捞纸更是需要力道均匀,稍有懈怠,纸张的质量便会大打折扣。而懒惰的人,往往不愿付出这样的辛劳,总是敷衍了事,甚至空着手就想完成工作。这样的人,难免会受到大家的非议,有人便会不客气地对他说:“你真懒,脚肚毛剃爻走,还能做什么事?”语言间,带着失望与责备,更带着对劳动的敬畏。</p><p class="ql-block">在纸山人的眼中,劳动是光荣的,而懒惰是可耻的。“脚肚毛剃爻走”,意味着这个人连最基本的劳动准备都不愿做,这样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完成繁重的工作?纸山的老人常说:“手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个道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双手创造出赖以生存的纸张,也用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p><p class="ql-block">“脚肚毛剃爻走”这句俚语,之所以能在纸山流传,不仅因为它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更因为它承载了纸山人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在手工造纸技艺逐渐式微的今天,泽雅纸山的年轻人大多走出了大山,涌入城市打拼,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祖辈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需要每天带着工具上山劳作,也很少再有“脚肚毛剃爻走”的实际场景。但是,当纸山的年轻人在城市里遇到朋友来访,依然会笑着说:“你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我都快脚肚毛剃爻走了,那有什么东西。”熟悉的对话,熟悉的俚语,让远离家乡的朋友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民风淳朴的山间村落。当他们教育子女时,也会偶尔提起这句俚语,讲述祖辈们勤奋劳作的故事,把纸山人的谦虚、真诚与勤奋传递给下一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