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的工业记忆(二)

水易

<p class="ql-block"> 古运河的工业记忆(二)</p><p class="ql-block"> 水易</p><p class="ql-block"> 2025.10.25</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前50年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设近10个“五年计划”中,前30年几乎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后20年逐步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以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古运河恰恰见证了古城50年机械、化工、交通、食品、纺织、民生等主要工业经济门类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自上世纪1950年代末开挖从六圩入江的京杭大运河起,在“里运河”边湾头镇合并扬州“宝塔湾船厂”和泰州“西仓桥船厂”两家“扬州专区造船厂”建新厂,后来成长为省属大型造船集团。由此一路向西,从1960年代开始,沿河左(南)岸先后由东向西陆续排开扬州水泥制品厂、电机厂、化肥厂、陶瓷厂、玻璃厂。直至“黄金坝”沿河向南拐弯,跃过五台山省“荣军医院”,在“东关古渡”段有民国时扬州“两爿半”厂之半爿“蛋厂”即后来的扬州食品厂和毗邻的轻工机械厂,再向南跃过解放桥与跃进桥之间的是扬州油脂化学厂(合成化工厂),过了跃进桥至大水湾处达扬州肉类联合加工(肉联)厂。</p><p class="ql-block"> 沿古运河向南过“大水湾”向西拐形成叉道,一条路沿河边进入古运河老城区工业“核心带”,依次排开扬州水利机械厂、扬州“五交化”公司、“花纱布”公司等仓储基地,还有当年古城重要交通“命脉”之省属扬州汽车运输公司总部和扬州汽车站。过了渡江桥沿河继续向西,即进入盐业仓储和扬州农机厂(柴油机厂)、扬州汽车配件厂向南拐直至通扬桥下;另一条路沿古运河外围是328国道与古运河平行,由东向西沿线布局了扬州拖拉机厂(江阳汽车厂、通运集装箱厂)、拉丝元丁厂新厂、省属扬州汽车修配厂(亚星客车厂)和部属扬州冶金修造厂达古运河与通扬桥相汇。</p><p class="ql-block"> 沿古运河左岸达通扬桥左(东)岸即进入国家粮库和扬州苏北机米厂(啤酒厂)。古运河左(东)岸再向南经“宝塔湾”文峰寺向西再南拐,就到了运河“三湾”,这里古运河南岸左近聚集着扬州农药厂(扬农集团)、制药厂(联环制药)、皮革厂、染化厂等化工企业和中药厂、农配二厂(水箱厂)等重要企业,就像现在的工业园区。</p><p class="ql-block"> 古运河城左(东南)岸尤其解放桥至宝塔湾一线,是扬州港务部门和沿河仓储的水运码头,岸边一路布局起重机塔吊和堆场,常年河下船队排着长龙,岸边吊臂频频旋转,与沿河工厂高耸的烟囱相映成景,一派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 古运河右(北)岸也是从湾头镇“里运河”向西,处于已被船厂新船坞切断的“十字水口”右(北)岸的首家企业,是1958年城内古运河边振扬电厂迁建的扬州电厂,一路向西无多企业,与南岸扬州化肥厂隔河相望的是一家国家某部的901仓库;1970年代初,政府在这里修建了“湾头闸”,拒淮涝于古城之外。由闸向西即为扬州水泥厂、扬州机床厂等企业。</p><p class="ql-block"> 沿右(北)岸抵黄金坝南拐(西岸)便益门外街上是古城民国时“两爿半”厂之“扬州麦粉厂”,进入古城墙遗址上泰州路古运河右(西)岸有扬州针织厂,一路向南为住(棚)户区,河边无企业;解放桥与跃进桥间的泰州路西侧,仅国家某部723船舶研究所实验工厂;跃进桥向南的古运河边也无多企业,泰州路西之北河下街有光明卫生材料厂等。</p><p class="ql-block"> 古运河右岸在古城墙遗址南通路南侧、古运河右(北)岸有了一家情系古城民生“火”了30多年的“媒球厂”和厂区码头,再往西逼近“福运门客运码头”直至渡江桥;与右(北)岸古城墙遗址南通路一路之隔的南河下,有早年迁扬的723船舶研究所本部和一些街道社办企业。1960年代渡江桥提升改造,右(北)岸沿河有了房屋规整的岸上人家,向西紧贴古城墙遗址上的南通路南有扬州交通机械厂和市运输公司起重队;路北南河下有四菱整流器厂和拉丝元丁厂老厂。再过小秦淮河与古运河相交的河口,就是古城墙拆除后平缓的河滩。河滩与南通路之间,是扬州民国时“两爿半厂”最早的一家“振扬电灯公司”后为扬州供电局。</p><p class="ql-block"> 河滩经安江门向南(左)岸拐弯一路背依南门外街到了通扬桥。这段河滩1970年代前延续了古城交通要冲地位,经常停满货船下货经人力车从南门外街转运。过了通扬桥右(西)岸小码头街,有当年从里下河芦苇荡中搬迁过来的新四军被服厂改建的扬州大华棉织厂(巾被集团),向南即到“宝塔湾”,右拐北岸坐落着扬州专区造船厂,与大华棉织厂、船厂左近毗邻的西侧则是依托静慧寺兴建的扬州纱厂(集团),与东对岸苏北机米厂隔河相望。古运河一路向南西拐顺着“宝塔湾”直奔“三湾”而去,1958年建的船厂,与左(南)岸的化工厂(农药厂)隔河相望,1960年代搬迁到古运河的北端湾头古镇。</p><p class="ql-block"> 一条古运河两端都是造船的国有企业,据称,宝塔湾下还有鉴真大和尚当年渡海造船的工场遗址,它们穿越千年诠释了“古运河”,滋养了扬州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灵,延续了千年造船传统技艺,抒写了新社会新时期半个世纪的新工业篇章。</p><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中期曾在市重工业局呆过的我,手上的1975年初“工作笔记”有记载,当年市区重工业系统有36家企业,职工16000人,工业产值1.58亿元,沿古运河企业即有16家,占系统企业总数4.4成。表明,当年古运河沿线企业是当年重工业企业主“阵地”、主“战场”、主“金谷”。</p><p class="ql-block"> 我的1980年3月20日《工作日志》还记载,当年扬州市举办“迎鉴真塑像,回故乡探亲”工业展览,机械(重工)分馆企业送展产品有34件(台),其中,沿古运河机械交通企业的产品为: 柴油机厂495TQ柴油机,农机配件二厂汽车水箱、高压油管、机油冷却器、95气泵等,电机厂2.5瓦发电机、震动器、29起重机等,扬州机械厂搅拌机、喷射器、三联机等,第二机床厂曲轴磨床、凸轮磨床、冲洗机等,冶金厂炉底辊,汽车修配厂140卡车、130卡车、5吨吊车,汽车配件厂汽车挂车,江扬船厂100吨钢驳船、14辆汽车长江渡轮。其中,柴油机、发电机、搅拌机、机床、汽车吊、卡车、汽车渡船等是整机产品,展示了45年前扬州古运河沿线企业工业产品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据1995版《扬州工业交通志》记载,1990年代初,古运河边产值过亿元的机械、交通、食品、化工企业已有10家,销售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10家,利润过500万元的有10家,其中,沿古运河企业约占6成。1990年代末,被我省媒体形容为扬州“规模经济”的“车、船、机、箱、器、化、特”等“七龙齐舞”的工业企业,80%又聚集在古运河边,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经济支柱。</p><p class="ql-block"> 老照片“1961年宝塔湾全景”留下了新中国扬州工业经济的“曙光”,留住了古运河滋养新中国几代扬州人的“记忆”,留驻了古运河沿线当代工业的“发展史”。古运河养育了古代的扬州先人,也养育了共和国的几代扬州今人。功不可没,可歌可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记忆(57)</p><p class="ql-block">全文6500(二)2900</p><p class="ql-block">作于2024年10月,2025年9月修改,受发布篇幅字数所限,按文章(一)(二)(三)三个部分,分三次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