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能完成这万字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我首先要感谢李校在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否则,我也是平日里只知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却不知道及时总结经验。一总结才知:不觉半生已过,我也早已是有故事的人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回溯到 1999 年,当时我从太谷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上梁小学任教。那时的我,不满 18 岁,却毅然接过了二年级 49 个孩子的教育重任,除了数学外,其余科目都由我教授。到了 2000 年,初中校长希望我调到初中任教,可小学校长舍不得放我走,直到 9 月 4 号,我才正式踏上了初中的教学岗位。初到初中,缺数学老师,我便改教数学并继续担任班主任,还分管了学校教研、团委和少先队工作。2007 年,我调到了八中。参加工作26年来,只有生老大那半年、后来生老二后自己又生病那三年、刚调下来代初三那两年没担任班主任。即便如此,在这 26 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担任班主任的时间已有 21 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且意义重大。因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尤其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成型、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工作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班主任的管理并非是对学生的约束,而是要<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用公平树立信任、用爱心温暖心灵、用规则明确方向、用自律激励成长、用目标驱动奋进、用读书增长智慧、用担当唤醒意识、用关注扼杀问题、用团队协作引领远方,用家校携手聚力护航,</b>为学生搭建一个稳定的成长坐标系,让他们能在这个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并茁壮成长。</p> 一、用公平树立信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在班里,无论成绩好坏、家境贫富,我都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记得07年刚调到八中时,我带的是初三103班,一起搭班的是李晓明老师,王林梅老师,李老师是班主任。刚接班,李老师就给我下任务,搞得我压力山大,没办法只能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吧。没过几天,王老师便开玩笑地和我说:“自从你来后,学生们下课都不找我了,害得我都失宠了。”李老师立马去教室问学生为什么喜欢邢老师呀,她不打不骂温柔吗?学生答道:“不温柔。”“那你们还喜欢她?”“因为她公平。”学生们的回答可能道出了绝大多数孩子的心声。公平,正是学生的首要需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公平可以筑牢信任根基,让每个孩子都有存在感。初中生日渐敏感于差别对待,所以我始终坚持机会均等,评价多元。评优评三好,以“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一条龙排队,择优取之。上课回答问题,人人有份,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差别不大,多给一些机会,可能就会少一些差生。处理问题时,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都会无差别对待。今年我们七年级有三位新班主任,学生问题稍多一些,每次帮他们处理一些问题时,总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能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记得前些天张书记在操场发现两个学生打架,其中一个被扇了巴掌,脸上留下了鲜红的巴掌印。到办公室后,班主任不在,我立即接手处理。最后,两个孩子都开心地离开了办公室。我想这些应该都源于“公平”二字。</p> 二、用爱心温暖心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么多年,无论我接手哪个班,都会像妈妈一样给予孩子们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爱孩子们,所以我的原则是:绝不抛弃、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只要分到我班的,都是我心尖上的宝贝,所以孩子们在我的班都很有归属感。像今年,我就抽到了唐宝宝,这个孩子刚开始总是上课睡觉打呼、偷吃零食,到现在不仅不睡了,还会给我倒水、送东西、擦黑板、发作业、开多媒体、督促我批还剩一半的作业等等,我想这种转变应该都源于我对她的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我真心爱着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或许正是因为我喜欢他们,他们才会喜欢我、喜欢我教的课,成绩也随之提高吧。记得李校在 2019 年时曾说过我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的确,我一直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更在于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独特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说过:“一个好老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乐趣。但是仅有爱还是不够的,正确的爱必须建立在真诚而炽热的情感、智慧、思想、情操的基础之上。”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切忌偏爱、溺爱、虚爱。所谓“虚爱”,就是虚假的、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披着师爱的外衣,实则并非真正的爱。这种虚爱一旦被学生察觉,就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心理,甚至养成极坏的品质——虚伪。所以当我们决心做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时,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他们。</p> 三、用规则明确方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爱学生虽然能产生感化、引导、鼓励和调节的作用,但爱并不能替代教育和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 2009 年开始,教育部门强调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当时又是我调到八中后首次带班,我就琢磨该如何管理班级呢。后来,我就琢磨出了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并制订了配套的班级管理制度,一直坚持至今,真正做到了纪律严明、以“法”治班。这个方法效果显著,不仅班级纪律井然有序,学生也在这套激励机制中积极主动、追求卓越。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筷子里拔出的旗杆越来越多。193班从初一分班时年级前十只有一个且名次靠后,到初二时年级前十有六个,就是最好的佐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套管理办法曾被上了介中的孩子们传授给他们高中的班主任,在高中多个班级实施。马爱萍老师刚调到汾秀当班主任时也曾求助过我,我也把这套办法倾囊相授。每届和我搭班的老师和同届的班主任只要需要,我都会教给他们这个小组管理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时间一长,学生们都知道我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所以对我的话就格外重视。这些年经常有人问我:“怎么上你的课学生都那么听话?怎么你们班的纪律那么好?怎么你不在学生还是那么井井有条有事可干?”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说:人格魅力。其实我觉得这都应该归功于我严格的管理。记得193班初二开学情分析会时,张怀玉老师说,这么多年,代193是最舒服的,是最不发愁进的班;前年冬天蕊霞也说过193的学生你不带了还那么怕你,简直怕到了骨子里;海峰前几天也和我说,咱们班纪律真好呀,连我们这副科都不用管纪律:李晓红老师听我的课后曾说过:终于知道你为啥成绩高了,因为你的学生是狼狗,耳朵都是竖着的;马爱萍更逗,她曾和我说:听你的课不要说学生了,我都怕得不敢乱动,平时挺和气一人怎么一上讲台就气场全变了,威严尽显。这或许就是多年班主任生涯刻在骨子里的规则意识使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的学生,守规矩、知敬畏、懂感恩,这都是必修课。通过遵守规则,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在不同的场合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规则也让学生明白,自由是在规则范围内的自由,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在班级这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p> 四、用自律激励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子》有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再完善的规章制度,若无人去躬身践行,也只是一纸空文。此时,优秀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实话,我做不到孝清的“守”,由于要接送儿子,加之身体也不太好,所以,我的班级管理只能另辟蹊径——让学生学会自律和自主管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起初,2009 到 2012 年带 126 班时,我也是从早守到晚,当时赵丽娜经常说我就像一块磐石,每天坚守阵地。是的,为了守学生,我大冬天黑洞洞的便把上幼儿园的女儿送到幼儿园门房老太太那儿,时间一长,有时候人家还没有起床,我女儿也不好意思老打扰人家就自己一个人坐到教室等老师来;为了守学生,在 2011 年那个学校到 12 月份还没有送暖气的冬天,我还一直坚守在西楼三层那间小办公室,每天脑袋似被浸在冷意里,只觉阵阵阴凉,寒意丝丝缕缕往脑仁里钻,最后竟得了严重的头疼病,年年一到冬天就头疼欲裂,前年开始更是天天头疼,记得有一天头没疼,感觉好轻松呀,我还兴奋地发了个朋友圈。直到今年春季开学,连着吃了 100 天中药,才彻底治好我的头疼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确实管用,那届学生 7 个班,每个班五十多个人,初一时年级前十 126 班只有一个,到初三时有四个,中考数学 52 个学生只有 5 个不及格 2 个差生,但就是这届让我最引以为豪的学生,有的孩儿们到了介中以后,放飞自我,下自习后在宿舍打扑克被抓,几乎到了被开除的边缘。这让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反思。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那我爱学生也应该对其做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我希望我的学生能一直好下去,而不是只好三年。自此,在我的教育责任观中便完成了“从为学生升学负责”到“为学生一生负责”的转变。虽然我女儿经常心疼地说我,别再给你的学生逆天改命了,可我仍乐此不疲。所以,从那以后我便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无数事实证明,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世界狠狠奖励的永远都是那些自律的孩子!我的每个班在刚开始组建阶段都是我从每件小事、每个细节去以身作则和认真管理,为班干部和同学们树立榜样。在班级形成一定秩序后,我便放手让班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选班干部必须深思熟虑,选择后还要精心培养,然后大胆放手。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选择了他们,就不会过多限制,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锻炼,从而提高工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这样的培养,不仅班干部尤其是班长越来越像我,而且其他孩子也表现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了我不在班里比我在更好。王林梅老师和我合作七年,感触最深,就经常笑着和我说,瞧瞧又培养出一个小邢娟;丽婷女儿姬米这才培养短短两个月就已经有模有样、透着股专业范儿了。</p> 五、用目标驱动奋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班主任,我始终坚信:目标从不是贴在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照亮学生前行之路的“导航仪”,是驱动学生成长的内在引擎。用对方法,就能让迷茫的孩子找到方向,让懈怠的孩子燃起斗志,让每一颗年轻的心都在清晰的追寻中绽放力量。具体做法如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化“遥不可及”为“触手可及”,让目标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十几岁的孩子,会被“考名校”“变优秀”这类宏大目标吓得望而却步,这时,我会引导他们把目标拆解到可落地的日常。比如想考重点高中,先算清各科需达到的分数,再拆解到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本周数学选择题正确率提高10%”“这月背完300个英语单词”等。每个小目标达成后,我会在班里公开表扬、加分、考试后给予物质奖励等等,让孩子们在一次次“说到做到”中积累自信,在点滴进步中深刻领悟:“伟大的梦想,从来都是无数个小成功的叠加与沉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融“个人热爱”于“成长目标”,让动力源自本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目标的生命力,在于与学生的兴趣、憧憬深度绑定,而非班主任的强行灌输。我会利用班会、谈心时间,听学生聊理想:想当医生的,就引导他“学好生物、化学是基石,现在多积累医学常识”;喜欢编程的,就鼓励他“先打好数学基础,课余尝试简单编程练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2012届126班的张未央,学生时代对篮球的热爱近乎痴迷,课间、周末总能看到他在球场上奔跑的身影。我没有让他因爱好耽误学业,反而引导他“把对篮球的执着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告诉他“专业的体育道路更需要扎实的功底与坚韧的毅力”,最终他顺利考入晋中学院体育系,如今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篮球教练,还活跃在全国性的篮球赛场,让热爱绽放成了职业荣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126班初中时就对历史如数家珍的任晨辉,每次聊起历史典故都眉飞色舞。我抓住这份热忱,每周班会特意为他开设“历史讲堂”,让他分享朝代更迭、名人轶事,既满足了他的表达欲,也让他在准备过程中深耕历史知识。我常对他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就能成为人生赢家”,在这份鼓励与引导下,他始终朝着历史教育的方向奋进,如今已成为新疆一名扎根边疆的历史老师,用自己的热爱为边疆教育事业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届140班的岳心怡更是如此,大学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康复专业,却在毕业前夕坦言对康复领域并无热忱。放假时她来家中谈心,我没有劝她“坚持到底”,而是鼓励她“遵从内心的声音,兴趣才是长久奋斗的底气”,支持她攻读中文本科二学历,去追寻真正热爱的方向。如今她在新的领域稳步前行,用亲身经历印证了“目标与热爱同频,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所以,当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个目标是为自己而设”,便会自发燃起持久的奋斗热情,主动向着心之所向笃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借“可视化”与“同伴力”,让奋进蔚然成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让目标更具牵引力,我在初接每个班时都会让孩子们写下阶段目标与终极理想,定期更新进度,让成长轨迹清晰可见;同时,我常告诉孩子们:“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就像身后有追赶的力量、前方有引领的标杆,才能形成‘前有狼后有虎’的你追我赶之势,倒逼自己不敢懈怠、稳步向前。”这一点,193班的钱浩伟和张锦辉就是最鲜活的例子——初一时浩伟爱玩儿、纪律松散,虽会听课却总难沉下心;张锦辉则缺乏自信,遇事不敢开口、畏畏缩缩。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俩结成“竞争伙伴”,既比学习成绩,也比纪律表现和课堂参与度。没想到,这份良性竞争让两人互相影响、彼此带动:浩伟收敛了玩心,学着锦辉的踏实稳进;锦辉则在浩伟的带动下变得大胆自信,敢于主动表达。他们既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最终双双逆袭冲进年级前三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这些成功经验,我将班里性格互补、目标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互助成长小组”,每月开展目标复盘,分享学习技巧、互相加油鼓劲。基础薄弱的学生与进步较快的学生结对,前者习得高效方法,后者在助人中巩固知识,形成“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氛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我始终密切关注学生状态,目标过难便适当下调,给予缓冲空间;目标过易则适时拔高,保持成长张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中,持续迸发奋进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四)做“加油站”与“避风港”,让成长少些坎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追梦之路从无坦途。考试失利的沮丧、状态下滑的迷茫、努力无果的失落,都可能让学生怀疑自我、放弃目标。此时,我愿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主动谈心交流,帮他们精准分析问题症结,而非简单指责“你不够努力”;耐心疏导情绪,告诉他们“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遇到困难调整路径而非放弃方向,正如航船遭遇暗礁,校准航向方能继续远航”。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的目标驱动,从来不是让学生“被迫赶路”,而是帮他们看清“为何出发”,并在前行中感受成长的力量,在坚守中收获内心的丰盈。当每个学生都有了清晰的目标,班级便会凝聚成一股向上的合力,让拼搏成为一种常态、让成长成为一种自觉、让奋进成为一种习惯。</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h03n8u" target="_blank">以心为舟,渡向育人繁华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