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

刘浏

<p class="ql-block">重阳节前一天傍晚,搭顺车去双龙镇王木匠村随礼。因为跨了市,惯例攻略,好像并不太远。同时见到了从首府赶过去的三名同学,平时各忙各的,即使同城跑腿,也没准备过专一同学聚会。通过此次契机,再次认真聚了一回。</p> <p class="ql-block">过去取道包头,只记得经过一个将军夭,其它小村小舍没记住对应名。沿着这条线路,一行出走五申,落山的太阳作陪。想到流传已久的俗语:走五申过伞盖哈拉板申来得快,这或许便是早期的实时导航吧。返回时从旧城爬上东阁坡到新城,没走重复路线。</p> <p class="ql-block">定位到了村委会,主家在村口位置。有美丽的路灯,借着月色,街上还有散步的行人。推翻了我对现在农村的印象:地广人稀,安静。王木匠村应该是不错的村庄,繁华富庶,盛产的不止木匠吧?乡里还有酒店支持住宿,我村所在的镇从前的乡,就没这环创。听说办事宴的饭馆也快要开不下去了,门前冷落鞍马稀。</p> <p class="ql-block">移动餐车移动厨房,移动服务不亦乐乎。村里还保留着原始、淳朴的礼仪风俗习惯。报名记礼账,账房先生给客人发一盒烟。聘闺女前一天中午便开吃,娶亲当日一天四顿的吃:早中晚,外加傍晚五到六点一顿衬席饭:汤糕,硬饭。重头戏在回门这天,给新女婿专门准备的下马饺子,依然汤糕,中午筵席。至此圆满礼呈,俗称长三天。</p> <p class="ql-block">席面相当丰盛。自己家养鸡养猪养红头雁,悉数上桌,羊肉外买的,放心农家肉。去到略晚,完美错过衬席饭,实诚的又吩咐厨房给我们四人单独做一顿。从这桌转移到那桌片刻,20点迎来晚间的卯夜席。试想,中间只间隔不到两三小时,已定满满一肚子几碗汤几只油糕,无论环保养生,哪还能吃得动?</p> <p class="ql-block">见惯了县城餐桌上的五花八门,极尽夸张。什么形状的餐盘都有,圆的不圆的。有的中看不中用,空有一副皮囊,无多少内容可食用。最早到达和第一退席的是同一波人,呼朋引伴。他们根本不关心主持人煽情的提问,关注的是吃好喝好,绝不拖沓。不管哪个圈子,哪个层次,始终能发现相熟友好,三五交集好不热闹。大家都在同一个朋友圈里混嘛,转来转去,同一片蓝天下。</p> <p class="ql-block">这宴席,厚重大方。独特的餐具别出心裁转边儿摆一圈,正好一个完整大大的圆。众星拱月,中间一个热锅。所谓的不同地域,风格迥异,一如主人热情、纯朴、真情实意。马上联想到我曾经写过的一首五绝中的一句:筵宴酒斟肥。</p> <p class="ql-block">代东只有一个,质朴纯粹,言简意赅简洁干练。中心思想吃好喝好,招待不周不是东家的过,是代东检点不够。10人一桌自由组合。时隔许多年,近距离听到如此回味,很亲切,有那么一瞬间竟然恍惚许久,仿佛回到了当年村里光景,太熟悉这种场景了。</p> <p class="ql-block">比起六人、八人,甚至一干人等有男有女浩浩荡荡的庞大代东团队,貌似逊色多了。仅凭一己之力,托举众多宾客。吃好喝好是酒席宴上永恒不变的主题,除了远方的客人,本村的邻村的,附近的,我看到的是秩序井然,就像事先商量妥,不早到不迟到,约定俗成遵守邀约。</p> <p class="ql-block">谈老人谈孩子谈家人,奢侈至极。宴罢,宾主尽欢,去后院小憩。偌大的院落干净整齐,明灯蜡水漾天窗。房屋若干,正房室内设计装修布局可与楼房对等媲美,南房一字排开占地面积大应有尽有,一看就是勤劳殷实富足人家。</p> <p class="ql-block">居C位,同学们分列两厢。我儿时的小伙伴,同桌的你,被岁月的杀猪刀似乎只是轻轻的吻过。秋高气爽天气格外好,盛情款待挽留不住各自撤退,各有各的事要做,要忙。</p> <p class="ql-block">偷偷打量了一下同学们,着装不一。仅有的男生,西服衬衫紫红皮鞋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女同学一个短衣薄尼另一个短款薄袄。我穿了黑色风衣,同路二同学,薄皮皮衣。两路领队司机是同学老公,朴实无华,积极为我们的合影拍照留念。全程陪同任劳任怨护送,又摸黑赶回,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末班车何去何从,后来居上?不管嫡亲朋亲,来者都是亲。虽然只做短暂停留,浓缩的是无比珍贵、久违了的真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