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颖教授讲述《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以学生发展中心的音乐新课堂—中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一策略》。以下是第五组老师们的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组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四中学 刘卓拉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现在的中学音乐教育,正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新玩法,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素养成长场。</p><p class="ql-block"> 教的是音乐,更是审美:从即兴伴奏到作品分析,把技能学习和情感体验绑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学的是知识,更是表达:让学生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说“我喜欢这段旋律的理由”,把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感知;</p><p class="ql-block"> 评的是表现,更是成长:不只用“唱得准不准”打分,更看学生有没有用音乐传递情绪、理解文化。</p><p class="ql-block"> 当音乐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音符里藏的就不只是节奏——是审美力,是共情力,是能陪孩子走更远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第二中学 王琦老师</p><p class="ql-block"> 学习李颖教授的课程后,我对音乐课堂的“育人方向”有了全新认知。教授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指出传统课堂重“教”轻“学”的局限,强调音乐教学需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的综合培育,这一观点直击教学核心。</p><p class="ql-block"> 教授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策略极具操作性。她主张通过主题式项目学习串联音乐知识,让学生在创编、合作表演中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同时建议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课堂,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这些方法解决了我过往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目标模糊的难题。</p><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让我明确,音乐新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主角”。未来我会将核心素养目标细化到每节课,设计更多互动性、探究性活动,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提升素养、滋养心灵的成长空间。</p> <p class="ql-block"> 组员:锡林郭勒盟第一中学 王冬冬老师</p><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围绕“教学评一体化”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新课堂,令我深受启发。李颖副教授的讲解使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音乐教育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歌曲教唱与知识传授,而应转向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育。</p><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体化”是关键路径。它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与课堂评价必须紧密围绕学生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意味着,在备课阶段就要思考“学生将学会什么”、“如何证明他们学会了”,从而设计出更贴近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这种模式促使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评价者”,通过持续的过程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将努力把这一理念付诸实践,致力于构建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在审美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的音乐新课堂,切实提升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组员: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金河校区 齐鸿艳老师</p><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学音乐课堂需跳出“教技能、听歌曲”的传统框架,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教、学、评”三者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体化并非简单的“边教边考”,而是从课堂设计之初就明确素养目标,比如让学生通过创编旋律理解乐理,再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既评价成果,更关注学生在合作、表达中的素养成长,这让音乐教学从“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p><p class="ql-block"> 未来教学中,我会尝试将“评价任务”转化为有趣的音乐活动,比如用“班级音乐小剧场”展示学习成果,让评价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激发他们热爱音乐、主动探索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助教”。</p> <p class="ql-block"> 组员: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二中学 魏晓菲老师</p><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实践路径。教学评一体化通过目标统整、教学实施、评价反馈、优化改进闭环流程。关于目标设计李颖老师提出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原则:目标设计需具体明确,如设定可量化的音乐技能掌握程度,确保教学目标清晰;(2)可达性原则: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例如通过分阶段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相关性原则:教学目标应与学习兴趣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如结合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光明学校 吴志强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颖教授主要从以下方面讲授本节课:</p><p class="ql-block">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p><p class="ql-block">1、审美与人文素养.2、艺术表现与实践能力.3、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目标一致。</p><p class="ql-block"> 明确教学目标 评估与教学同步 学生目标导向,过程融合。音乐教学与评价的同步设计。学生参与,反馈闭环性即时反馈机制。学生自我反馈,家长参与反馈。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实践路 。教学评一体化</p><p class="ql-block">二、目标设计</p><p class="ql-block">立足教材,锚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①整合音乐知识与技能。 ②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③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 </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老师以自身经验传道授课,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程,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 韩缘奇老师</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国培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李颖老师讲到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堂,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我将以审美核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聆听、演唱、创编等实践活动,引导其感受、表现与创造音乐。同时,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关注过程性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音乐课堂真正成陶治情操、启迪智慧的成长空间。</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学校 呼斯楞老师</p><p class="ql-block">聆听李颖教授《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新课堂》课程后,我对音乐教学的“育人本质”有了颠覆性的认知与深刻思考,收获颇丰且备受启迪。</p><p class="ql-block">课程中,李颖教授始终围绕“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主线展开讲解,精准指出传统音乐课堂重“教”轻“学”的固有局限,鲜明提出音乐教学需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能力的综合培育。这一观点直击教学痛点,让我幡然醒悟:音乐课堂的价值不止于教会学生演唱歌曲、掌握乐理,更在于以音乐为载体,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其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教授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为我破解教学难题提供了清晰路径。她主张通过主题式项目学习串联零散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创编、合作表演等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知识、建构认知,而非被动接受灌输;同时建议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文化语境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建立文化认同与自信。这些方法精准解决了我过往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目标模糊的困境,为课堂革新提供了可行方案。</p><p class="ql-block">此次学习让我明确了音乐新课堂的构建关键——“让学生成为主角”。未来教学中,我将把核心素养目标细化拆解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精心打造更多互动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让音乐课堂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真正成为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滋养精神心灵的成长空间,助力学生在音乐的浸润中实现全面发展。 </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新右旗第一中学 宝音陶格陶老师</p><p class="ql-block"> 聆听李颖副教授的讲座,我对中学音乐教学有了全新认知。讲座围绕“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清晰阐释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构建路径,极具指导性。</p><p class="ql-block"> 李教授指出,音乐教学需打破“教、学、评”割裂的困境,让评价贯穿教学全程。她分享的情境化任务设计、多元化评价方式等策略,让我明白音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以往教学中,我常重教轻评,忽视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今后,我将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优化教学目标与评价设计,让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此次讲座为教学革新注入动力,我将把所学转化为实践,打造更具生命力的音乐新课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特日棍老师</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听了李颖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李颖老师作为音乐高级教师,同时身兼新城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多重身份,在音乐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她的讲座《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新课堂——中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紧扣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为我们打开了音乐教学的新视野。</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李颖老师深入阐释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践方法。她强调,音乐教学应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让我意识到,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或许过于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以及与教学的联动性重视不足。李颖老师通过分享她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成果,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p><p class="ql-block"> 李颖老师还特别强调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她指出,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几首歌、演奏几件乐器,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这让我对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参与中提升核心素养,让音乐课堂成为滋养学生心灵、提升学生审美品质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短短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它不仅更新了我的音乐教学理念,更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融入每一堂音乐课,不断探索、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中学音乐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国培经历,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将继续砥砺前行,与学生共赴音乐的美好旅程。</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启东校区 蒯路阳老师</p><p class="ql-block"> 参与本次国培学习,我对中学音乐教学有了全新认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课堂,应打破传统模式,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需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演唱、创编等丰富实践,创设生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兼顾个性发展与全面提升。评价不应局限于结果,而要贯穿教学全程,聚焦过程性表现,让评价成为促进成长的助力。未来我会将所学落地课堂,让音乐真正发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打造让学生乐于参与、学有所获的音乐新课堂。</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光华校区 白闻雪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讲座让我对音乐课堂的认知有了新突破。她强调,音乐教学需跳出“教技巧、记知识”的局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发展。如“情境体验+实践创造”的教学模式让我深受触动,比如通过创编简单旋律、赏析多元音乐作品,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又能锻炼艺术表现能力。这提醒我,今后要减少单向讲解,多设计让学生参与、表达、创造的环节,让音乐课堂不仅传递美感,更能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二校 李娜老师</p><p class="ql-block"> 聆听李颖教研员《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课堂》讲座,我受益匪浅。讲座聚焦“教学评一体化”,清晰阐释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与策略。</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结合案例分享的实操方法,解决了我以往教学中评价与教学脱节的问题,明确了课堂设计的核心方向。此次培训为优化中学音乐课堂、提升教学实效提供了有力指引。</p> <p class="ql-block">审阅、编辑:刘卓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