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车子驶离光雾山景区的层林叠翠,不到一个钟头,南江县城那被秦巴山脉温柔环抱的身影便映入眼帘。时近黄昏,山水平添几分灵秀与静谧。入住南江河畔的旅舍,凭窗可见一脉清流蜿蜒远去。刷着手机,几天前朋友力荐的“马丁自驾”路线又浮上心头——虽郑州之约已然成空,但屏幕上掠过的蜿蜒车道、斑斓秋色,却像无声的召唤。心念一转,何不就此东去,追逐更暖的日色?地图上,大别山腹地的金寨,距此一千二百余公里,成了我今日奔赴的星辰。</b></p> <p class="ql-block"><b> 方向既定,便不再迟疑。银昆、十天、福银高速在车轮下渐次延伸,将巴山的青翠渐渐甩在身后,换作中原大地的平旷。待到傍晚时,人车俱乏,“唐河”路牌跃入眼帘——竟是旧识。月初自内蒙古归来,也曾在此歇脚。那家“方园酒店”的实惠与丰盛早餐,记忆犹新。于是几乎不带犹豫,又一次投入它的怀抱。</b></p> <p class="ql-block"><b> 唐河以二十度上下的温润迎接我,教人忍不住想多住一日休整一下。翌日便驱车漫游,在小城的脉络里自在穿行。解放路两侧,梧桐荫蔽着上世纪的旧楼,墙面斑驳,是时光写就的日记。拐进建设路,市声骤然沸腾:小贩吆喝、电车鸣响、蒸馍的热气白雾,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图画。穿过喧闹,北京大道又是另一番光景——宽阔整洁,新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明净秋阳。文峰路的绿荫下,老者对弈,神情安详。摇下车窗,胡辣汤的辛香竟与道旁槐花的清甜糅在一处,形成一种奇特而专属唐河的味道。再向东,至人民路尽头,唐河水平静流淌,有人在滨河景观带上凭栏,身影落寞又安然。这新旧交织、从容不迫的日常,让匆忙过客也觅得片刻心安。</b></p> <p class="ql-block"><b> 歇足一夜,离了唐河,未走高速,只沿着312国道东行。不多时,“桐柏县革命纪念馆”的指引牌掠过眼前。正欲前行,却见英雄群雕前的广场上,一群孩童在师长带领下嬉戏。广播里,《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旋律婉转悠扬,带着一丝熟悉的忧伤,瞬间攫住我的心神。不由调转车头,驶入那片肃穆园地。</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不算宏阔,却自有其厚重力量。步入展厅,才知这豫鄂交界的桐柏,自古便是烽火之地。大革命的火种、游击战争的坚韧、抗日根据地的峥嵘、中原突围的壮烈,一页页历史在此无声陈列。刘少奇、李先念、王震……一个个光辉的名字,曾在这片“小延安”的土地上留下深深足迹。而那首引我驻足的歌曲,原是电影《小花》的插曲——影片的故事,正根植于这片血与火浇灌的土壤。它所讲述的寻兄故事,那份超越血缘的军民情谊,在艺术的升华下,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旋律,与同出此片的《绒花》一样,早已不仅是音符,更是深情的文化回响。</b></p> <p class="ql-block"><b> 辞别桐柏,取道沪陕高速,在商城服务区略作休整。下午四时光景,终抵此行的目的地——金寨。导航直指红军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座依山势而建的红色圣殿,气势恢宏。入口处,门楼巍然,江泽民题写的“金寨县烈士纪念馆”鎏金大字在秋阳下熠熠生辉。举目仰望,半山腰那圆堆形英雄群雕赫然在目。自下而上,是两道各宽十米、共五十九级的台阶,中间以绿化带分隔——这数字,寓意着这片土地诞生的五十九位开国将军,其中最富传奇的,当属“两次授衔上将”的洪学智将军。</b></p> <p class="ql-block"><b> 缓步踏完这寓意深长的台阶,“浩气长存”群雕的全貌便清晰展现。它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一九二九年的立夏节起义与六霍起义烽火在此点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相继诞生,革命星火由此燎原。再向上,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屹立,“燎原星火”四个大字仿佛仍在燃烧。塔后是宁静的烈士纪念堂,右侧,则是洪学智将军的纪念碑陵。</b></p> <p class="ql-block"><b> 驻足于此,山风拂过,松涛隐隐。我终于明了:这千里驱驰所寻的,不独是温暖的天气,更是这一路山河所承载的、由无数牺牲与奉献熔铸而成的、更深沉恒久的暖意。这暖意穿透岁月,至今仍温润着每一个后来者的心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