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微信风靡全球的时代,不知有多少人还在用QQ聊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的确,我自己的QQ号也已多年不曾登录,只是,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一直牢记心间,从未忘记,偶尔还会用它来收个邮件。保存照片,前段时间出差去深圳,恰逢路过腾讯,在那个偌大的展厅里,随处可见的可爱企鹅形象、传统的网吧设置、经典QQ头像展示勾起了我对QQ的无限思念与回想,仿佛又穿越到了那个久远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我的QQ号是个世纪宝宝,申请于2003年初,彼时,我刚到湖南衡阳求学,QQ刚刚在校园兴起。酷爱上网的朋友带我到附近的网吧帮我申请了一个号码,从此,我的业余时光𣊬间丰富了许多。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约上室友去校门口的网吧泡一会儿, 每一次,当看着好友栏里那一个个闪烁的小头像时,聊兴顺起,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QQ好友名单里,除了真实的同学朋友,更多的仿佛是熟悉的陌生人,也就是“网友”,那些网友或者来自于网游大厅,或者来自于校园网站,或者来自于某个学习交流平台,或者来自于某个聊天室,总之,来源广泛,也遍布各地。聊得久了,彼此熟悉起来,也就自然变成了QQ上的好友。当然,互联网时代,我们甚至不敢确定屏幕前那个闪着头像与自己聊天的人是男是女,是年少还是年长,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通过QQ聊天的时光,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记忆,快乐的,忧伤的,欣喜的,疯狂的,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记得室友贵州的几位同学就特别爱出去上网,每天回来都会各种说他们在网上又怎么聊了认识谁了,也许是大家都来自云贵老乡,那时我的第一个QQ名字叫做“幽默男孩”人如其名,超级幽默,当时也是一个文采飞扬的爱好写作的人,也是位名副其实的故事大王,每天会给讲各种有趣的故事,主打一个不说普通话,就是方言,跟他们熟了后也偶尔跟出去上网,于是,晚上熄灯后,说的或故事或笑话或糗事在宿舍生动的转述中便成了我们宿舍卧谈会的主题,直到把大家笑得肚子疼,笑声会随着熄灯或者学生会来查房,我们方才在查房人的训斥声中安静下来,悄悄入睡。 </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叫“秦人送分一号”的网友,已经不记得他最早是出现在哪位室友的好友列表中了,只记得在我们都迷上围棋游戏时,他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我们共同的好友,每天都和我们组队,然后故意输掉游戏,直到助力我们的段位都达9级。于是我们都戏称他“雷锋叔叔”。起初,我们一直以为他是毫无棋艺的小白,后来细聊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位围棋老师,自己的另一个QQ号上早已是棋艺顶级达人,申请新号纯粹是为了帮助棋艺不佳的爱好者增加信心。得知这一真相后,我们开始对他肃然起敬,后来再一起组队时也便虚心了不少。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QQ上网友们的名字也像如今微信的名字,五花八门,个性张扬。七星瓢虫、蚂蚱、会飞的蝗虫、三叶草、疯狂的梧桐树、故乡的云、流星雨、轻舞飞扬….从动物到植物,从抽象到浪漫,几乎我们能想象到的每个词都有人用来作网名,而某位网友的奇特名字,也便成了我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p> <p class="ql-block"> 此去经年,我已记不起最后一次登录QQ时的情景,只记得2013年前后,我的社交圈都慢慢转移到了微信,渐渐的,渐渐的,QQ仿佛退出了我的生活圈,而我好友列表中的几百人,除了现实中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其他的诸如"秦人送分一号"之类的网友,也便永远尘封在了列表名单,从此,和我的QQ一起,烟消云散在网络世界。但是,现在想来,有QQ陪伴的那些年,恰是自己青春正盛、年少轻狂的时光,那些年,因为有QQ相伴,岁月仿佛不再漫长,心事也随之慢慢沉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QQ不再,青春亦不再,唯有那些按键声中的印记永不消失。那些酷爱聊天的朋友们,可曾从这些经典又熟悉的QQ头像中找到些许青春的回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