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博青铜器馆

华海星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青铜馆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专题陈列馆,为海内外体系最完备的中国青铜器通史陈列,展出500余件展品(含一级文物60余件),时间跨度从夏晚期至清中期(公元前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涵盖大克鼎、商鞅方升、晋侯苏钟三大镇馆之宝等珍品,并设有青铜器制作技术互动板块。</p> <p class="ql-block">大克鼎‌:西周贵族祭祀重器,高93厘米,腹内291字铭文记载周王室册命典礼,抗战时期曾深埋地下避敌。‌‌</p> <p class="ql-block">晋侯苏钟‌:16件成套编钟刻有355字战争纪事铭文,现存最早可演奏青铜乐器。</p> <p class="ql-block">商鞅方升;战国量器标准器,铭文佐证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政策,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镶嵌十字纹方铖(夏晚期)。1975年二里头遗址出土同类型器物,通过X光检测确认镶嵌工艺流程。‌‌</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王"字源于斧钺造型,印证其作为早期王权象征物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牛首兽面纹铜尊是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046年)的青铜器,肩部设三个浮雕牛首,牛角弯曲弧度达60度,双目镶嵌绿松石(部分脱落)。 ‌腹部兽面纹双角呈分枝状展开,眼睑作“臣”字形,躯干部分简化成勾连云纹。 ‌</p><p class="ql-block">‌ ‌器内残留酒石酸成分,印证其祭祀用途。 ‌牛首数量与《左传》“牺牲玉帛”祭祀传统呼应,每件牛首对应不同祭祀方位。</p> <p class="ql-block">鄂叔簋(西周早期)底部「鄂叔作宝尊彝」六字铭文,印证鄂国作为周王室分封诸侯国的存在,为研究西周分封制度提供物证。‌‌</p> <p class="ql-block">龙首钺。这件钺不仅是西周早期的文物。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钺是皇权和王权的标志,《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曾手持黄钺,以黄钺斩纣头。这件龙首钺,或许就是周武王用以斩纣的那把。</p> <p class="ql-block">‌厚趠方鼎是西周早期(周昭王)青铜礼器,内壁铸有34字铭文记录祭祀事件,自宋代出土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铭文共5行34字,记载周王至成周之年,厚趠受溓公馈赠后铸鼎祭祀其父辛。末句“子子孙永宝”体现宗法传承观念。‌‌</p><p class="ql-block">铭文中的“成周”指西周东都洛邑(今洛阳),印证西周早期政治中心迁移史实。‌‌</p> <p class="ql-block">吴王夫差鉴。鑑的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攻吴王夫差选择氒厥吉金,自作御監”。铭文记载了吴王夫差选用最好的吉金(青铜)铸造了这件作为宫廷御用的器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