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小故宫 —— 回王府

山鹰

<h1>  回王府位于新疆哈密,是国家4A景区。清代哈密回王的宫殿,是康熙皇帝亲批修建的,始建于1706年,由首任回王额贝都拉延请汉人工匠设计并修建。建筑融合了汉、满、蒙、维等多民族的建筑风格,因红墙金瓦,飞檐翘角参照了紫禁城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颇具些故宫特色而被誉为“西域小故宫”。</h1><h1> 维族首领额贝都拉因平定葛尔丹叛乱有功,获康熙皇帝册封。回王九世家族在哈密统治了233年(1706 - 1930),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是清代治理新疆的象征,除了平叛外,还通过屯田、贸易促进了新疆的发展。<br></h1><h1> 1931年因战火而毁之一炬,2004年在原址又新建了回王府。</h1> <h1><b>兵营区</b><div><b> 是回王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军事职能,是守护保卫王府的核心。主要展示了军事防御系统,包括牢房,碉堡,军官活动室,军事议事厅,点兵台,军官值班室等。</b></div></h1> <h1>右侧是牢房;左侧壁画是“贡瓜传奇”。</h1> <h1>一世回王选供品<div>  康熙三十七年(1698)一世回王选中鹿角、加格达甜瓜和磨刀石等为觐见贡品进京朝拜,当康熙和群臣们吃到加格达甜瓜时,因其甜如蜜、脆如梨、香味浓郁而赞不绝口,于是康熙便给这瓜御赐个名字叫“哈密瓜”。</div></h1> <h1>二世回王智擒葛尔丹之子<div>  1697年,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派长子郭帕率兵300,设伏,将叛军葛尔丹之子生擒并押解朝廷,康熙皇帝授予额贝都拉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其长子为二等札萨克并协理政务。</div></h1> <h1>四世回王封郡王<div>  四世回王玉素甫足智多谋,对朝廷忠心耿耿,在大小和卓叛乱时期,他主动请战,在清军被围时,他带领100名军士里应外合使清军大获全胜。他的忠勇表现深得乾隆帝信赖和器重,随被提拔为“具著劳绩,著加恩赏给郡王品级”。</div></h1> <h1>七世回王勇战叛军<div>  七世回王伯希尔,在位53年,是任期最长的回王,因哈密发生农民起义,关键时刻他带兵迎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被杀。清政府认为他是为国捐躯,追封为和硕亲王。</div></h1> <h1>碉堡<div>  主要用于军事警戒和防御,与点兵台和军事议事厅等构成了完整的军事体系。</div></h1> <h1>七世回王议军事<div>  七世回王伯锡尔在位时期,正是全疆大动荡年代,因此要经常议军事,安排部署作战计划。两侧站着的是大台吉、师爷和军官,他们都是王爷的智囊心腹。</div></h1> <h1>军事议事厅<div>  这是王府的“军机处”,也是军营的核心部分。军官们常在这里商议战事,决策部署等军事活动。</div></h1> <h1>  两侧均为八旗服装,回王家族属于镶红旗,因镶红旗的旗色为红色镶白边而得名镶红旗。</h1> <h1>军官活动室<div>  军官们在紧张的操练后,便来到休息室,展示其能歌善舞的天赋。右侧手里拿的是手鼓,左侧弹的是热瓦甫。最左侧摆放的是弹拨尔、都塔尔和艾捷克乐器。</div></h1> <h1>  这位军官正在戏耍石锁,好大的力气。室内还摆放着其他锻炼器械。</h1> <h1>两位军官正在休息</h1> <h1>点兵台(中间建筑)<div>  是回王府的重要军事设施,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和阅兵活动。</div></h1> <h1><div><br></div><div><b>王爷台</b></div><div><b> 是回王府的主体建筑,主要用于回王家庭居住、议事及宗教仪式等,是政治权利的象征。</b></div></h1> <h1>与军营区等高的王爷台牌楼</h1> <h1>沿台阶登到高处便是王爷台景区</h1> <h1>进门两侧陈列的兵器</h1> <h1>清真寺</h1> <h1>王爷家族居住的地方</h1> 陈列品 <h1>回王大殿,两侧墙上陈列着九世回王画像。</h1> <h1>回王与王妃</h1> <h1>  皇帝的御封和御赐。其中“一等札萨克达尔汗”是御封给一世回王的;“镇国公”是1727年御赐给三世回王额敏的,因其协助清廷平叛有功而获得;“固山贝子”是1729年御赐给三世回王额敏的。</h1> <h1><b>九世回王简述</b></h1> <h1>一世回王<div>  额贝都拉,1697年至1709年在位,因其主动附清平叛有功,被册封为哈密回部“一等札萨克达尔汗”(哈密回部的最高首领)坐镇哈密。</div></h1> <h1>二世回王<div>  郭帕,额贝都拉长子,青年时随父讨逆并屡建奇功,因积劳成疾,在位仅三年即病逝。</div></h1> <h1>三世回王<div>  额敏,1711年至1740年在位,因平叛有功,又大力发展屯田,筹粮助军,被御赐镇国公和固山贝子。他曾觐见过康熙和乾隆两任皇帝。</div></h1> <h1>四世回王<div>  玉素甫,1740年至1766年在位,他足智多谋,对朝廷忠心耿耿,战功卓著,深得乾隆帝的信赖和赏识,被恩赏为贝勒品级,后又被封为君王品级。</div></h1> <h1>五世回王<div>  伊萨克,1766年至1780年在位延续回了王统治。</div></h1> <h1>六世回王<div>  额尔德希尔,1780年至1813年在位,被赐“多罗贝勒”,统治时期,回王势力达到了顶峰。</div></h1> <h1>七世回王<div>  伯希尔,1813年至1867年在位,在位时间最长,战功卓著。后因农民起义,在关键时刻他带兵迎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被害。清政府认为是为国捐躯,被追封为和硕亲王。</div></h1> <h1>八世回王<div>  默哈莫特,1867年至1881年在位,但因先天性软骨病无力处理政务,只是世袭回王。</div></h1> <h1>邁里巴钮<div>  七世回王伯希尔之妻,因其子身患疾病,无法理政,王府的政务就由八世回王默哈莫特母亲邁里巴钮“垂帘听政”,她为哈密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br><div>  </div></div></h1> <h1>九世回王<div>  沙莫胡索特,1881年至1930年在位,因八世回王无子嗣,清廷特允七世回王伯希尔的女婿继位任九世回王。其能力颇强,一生干了几件好事,发展扩大了农田,为哈密大规模修建了坎儿井,发展了农业,至今还有些坎儿井正在为农田服务。</div></h1> <h1>  <b>  在清朝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的回王府,于1930年6月九世回王去世后,哈密放生了农民暴动,住哈密的省军掠夺财务并放火烧毁了回王府,从此终结了回王家族的统治,也使西域小故宫不复存在了,虽于2004年又重建,但原貌已无法复现。</b><div><b><br></b></div><div><b>谢谢您的关注和欣赏!</b></div><div><b><br></b></div><div><b>摄影制作:刘子英(山鹰)</b></div><div><b>拍摄时间:2025.08.12</b></div><div><b>制作时间:2025.11.02</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