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州登云湖中央公园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登云片区的大型城市公园,以自然生态和亲子互动为核心特色。东接鼓山风景区,西邻鹤林生态公园,北连鼓岭旅游度假区,周边有三环路、化工路等主干道,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500亩(含邻近太平洋高尔夫俱乐部),其中中央公园面积超800亩,绿地面积达1300多亩。 规划有咖啡馆、书屋、室外剧场等人文场所,二期、三期工程持续完善社交功能。</p> <p class="ql-block"> 一期占地面积约800亩(相当于75个标准足球场),由BAM、张唐等国际团队设计,中央公园含登云湖自然探索乐园(马蹄莲滑梯、竹节虫秋千)、水母滑梯、戏水区及沙坑,保留古榕树、原生湖泊、溪流、山丘地貌,白鹭栖息频繁,融入云朵观景台、折纸风格驿站等现代六大元素公园体系构成,被称为福州版“纽约中央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一期开放了云湖自然探索乐园,含水母造型滑梯、节虫秋千、攀爬网等儿童设施,以及5公里环湖步道和观鸟台。2022年10月正式开园,免费对公众开放。建议错峰出行,上午探索乐园避开人流,下午体验水母滑梯,傍晚登云桥观落日。登云湖前身是登云水库,湖水清澈,周边青山环绕,沿湖设有3公里长的环湖步道,铺设防滑塑胶,每隔500米设有休憩驿站,适合慢跑、骑行或散步。傍晚时分,湖面泛着金黄波光,远处山林层叠,可欣赏落日余晖与秋意交织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走进登云湖中央公园,就被那座半球形的建筑吸引住了。它像一颗被轻轻搁置在绿地上的未来之眼,网格状的外壳在微光中泛着柔和的银灰。几条滑梯从高处蜿蜒而下,像孩子们笑声凝成的曲线,旁边那两个圆滚滚的雕塑,仿佛是从童话里滚出来的精灵。身后是连绵的山,眼前是葱郁的树,云层低垂,风很轻,一切都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 水母大滑梯:位于公园中部偏西位置,结构类似巨型水母触角,适合胆子较大的孩子体验。滑梯高度约8米,坡度较陡,建议4岁以上儿童在家长陪同下滑行。</p><p class="ql-block"> 秋千组合:水母滑梯旁设有单人、双人、三人秋千,材质为加固钢缆,承重能力强。建议错峰使用,避免秋千晃动幅度过大时发生碰撞。</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那座白色的网状穹顶愈发清晰,像一张温柔托住天空的网。滑梯从顶端弯弯曲曲地垂落,像一条调皮的龙脊。一条木步道通向它,护栏低矮,刚好让人扶着走,又不妨碍视线。站在这里,山是背景,草是地毯,而那穹顶,像是为孩子们撑起的一个梦。</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驻足的是那个藏在网状建筑里的游乐设施。蓝绿交织的几何结构像积木堆出的迷宫,顶上悬着一个巨大的绿色球体,风铃挂在上面,风一吹,叮叮当当,像是树梢上的小精灵在说话。蓝色的楼梯盘旋而上,栏杆光滑,显然被无数双小手磨亮了。孩子们爬上去又滑下来,笑声和风铃声混在一起,成了公园里最动听的背景音。</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另一个游乐结构也极富巧思。绿色球体上绘着蓝色圆纹,像一颗被精心打扮的星球,下方是镂空的蓝色平台,阳光穿过孔洞,在地上洒出斑驳的光影。小凳子安静地摆着,仿佛在等某个孩子坐下来,仰头看云。整个设计不张扬,却处处透着想象力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往深处走,草地开阔起来,两座巨大的白色环形结构静静立在绿意之中,内圈嵌着明黄的座椅,像是特意为发呆的人准备的角落。坐上去的时候,山丘在远处缓缓起伏,阴云压着天边,却并不压抑,反倒让这一刻的宁静更显珍贵。我忽然觉得,这不像是公园里的装置,倒像是城市留给自然的一句悄悄话。</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一条绿荫小路慢慢走,两旁的树影婆娑,远处山峰若隐若现。天空湛蓝,白云悠悠,路灯安静地立着,像一位老朋友默默陪伴。远处隐约可见的起重机提醒我,这里并非与世隔绝的桃源,而是城市边缘正在生长的绿洲——但此刻,它只属于风、树和我。</p> <p class="ql-block"> 草地中央立着一座金属雕塑,造型抽象,却莫名让人觉得熟悉,像是某种情绪的具象化。四周树木环抱,远山在云影中沉默,光线柔和地洒在雕塑表面,仿佛它本就该生长在这里。我绕着它走了半圈,没读懂它的语言,却被它的静谧打动。</p> <p class="ql-block"> 竹节虫乐园春秋的时候,这里开满了粉色的花。一丛丛挤在树下,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盒。山峦苍翠,植被层层叠叠,天空虽有厚云,却挡不住透出的光亮。站在花前,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泥土的湿意和花香的甜,整个人都轻了起来。</p> <p></p> <p class="ql-block"> 另一片草地上,云层更厚了,风也凉了些。树木围成天然的屏障,山丘在远处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一根路灯孤零零地立在左侧,像守夜人,而右侧的灌木丛却生机勃勃。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自然的呼吸,缓慢而深沉。</p> <p></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露营地格外安静。白色的帐篷整齐排列在草地上,像一群刚睡醒的云朵。远处的山脉还裹着薄雾,植被浓密,天空灰白中透着柔光。一台黄色起重机静静停着,仿佛在等待某个开工的信号。但此刻,这里只属于宁静,属于帐篷里还未醒来的梦。</p> <p class="ql-block"> 汽车露营营地几顶帐篷错落分布,中间那顶锥形的大帐篷像个指挥官。露营设备随意散落,却有种随性的美。青山环抱,云层厚重,空气湿润得能拧出水来。我坐在帐篷边的椅子上,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山,听着风穿过树梢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一排帐篷前,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像是准备迎接一场野餐。远处的起重机高高耸立,与山脉形成奇妙的对比——一边是建设的痕迹,一边是自然的怀抱。可在这里,它们竟能共存,互不打扰,像两个世界悄悄握手。</p> <p class="ql-block"> 这片露营地格外开阔,帐篷之间停着几辆汽车,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那顶大锥形帐篷旁,桌椅和装饰物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人支起了小旗子。云朵在天上慢悠悠地走,山在远处静默,而这里,是城市人短暂逃离的驿站。</p> <p></p> <p class="ql-block"> “舒湖营地”的咖啡馆藏在树荫里,招牌简洁,遮阳篷洁白。屋里几张桌椅,几盆绿植,有人在看书,有人在发呆。远处山脉依旧,电线杆静静立着,现代与自然在这里达成了默契。点一杯咖啡,坐一下午,也不嫌长。</p> <p class="ql-block"> 帐篷旁停着一辆摩托车,金属车身映着微光。一块木牌上写着“舒树躺地”,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幽默与自在。几顶帐篷围成一个小圈,桌椅随意摆放,像是刚结束一场深夜闲聊。这里没有规则,只有放松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两顶尖顶帐篷立在树影下,旁边一个木箱搭成的小装置格外醒目,黄色图案写着几个字,像是某种宣言。山丘上树木茂密,高压电塔在远处若隐若现。云层厚重,但天边已透出蓝意——就像生活,哪怕有些许阴霾,总还留着光。</p> <p class="ql-block"> 马术俱乐部与云谷集市营业时间未到点,周边显得格外静好。几棵细长的树用支架撑着,像是还在成长的少年。背景是绿意盎然的山丘,一排白色建筑静静立在远处,线条干净,与自然并不冲突,反而像被山林邀请而来。云朵飘过,光影流转,一切都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的树开始变色,绿中带黄,秋意悄然降临。草地平展,建筑现代而克制,高压电塔在远处划出垂直的线条。云朵浮在天上,像一群慢行的旅人。这里没有激烈,只有季节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云谷街区”几个字刻在低矮的石墙上,灰色与白色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中。玻璃窗映着天光,安静而明亮。这里像是住宅,又像是公园的延伸,界限模糊,却让人舒服。</p> <p class="ql-block"> 休息亭一半是金属,一半是木头,长椅上坐着一位老人,闭目养神。山峦在后,植被浓密,天空灰蓝相间。几步之外,几台健身器材静静等待使用者。这里是属于所有人的角落,不喧哗,却温暖。</p> <p></p> <p class="ql-block"> 水库水面如镜,倒映着山林与云天。堤坝上一条小路通向远处的管理房,电塔立在山脊,像是守护者。植被葱茏,画面宁静中带着力量——这是自然与人类共存的另一种模样。</p> <p class="ql-block"> 山林与城市在此交汇。左侧是绵延的绿,右侧是整齐的高楼,高压电塔的电线横跨天际,像一根根连接两个世界的弦。云层厚重,光线柔和,而我站在这中间,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共生”。</p> <p class="ql-block"> 山间的水库静谧而壮丽,植被覆盖着每一道坡,堤坝清晰,道路蜿蜒。远处电塔耸立,提醒着人类的存在,却不破坏这份宁静。水、山、云、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登云路途中有座“石竹山分堂登云山九仙观”。</p> <p class="ql-block"> 交通信息:乘地铁4号线三角池A东北口出口步行10米到公交三八路口转乘地铁接驳专线9号线直达,或乘公交64路终点站站步行约1公里。自驾导航至“福州登云湖中央公园”,周边设有停车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