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离开袁家村,前往乾县拜谒乾陵。</div><div>进入乾县境内,便随处可见关于乾陵“唐陵之冠、帝陵典范”等宣传标语,心里并不以为然,心想各个帝王陵大同小异,乾陵如何能放此豪言?等游览完,便完全被它折服。乾陵确定无愧“天下第一陵”的称号。</div>乾陵,位于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所有营建达57年之久,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5A级景区。乾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因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br>乾陵门票100元,但包含了主陵乾陵、陪葬墓区(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仿唐乾陵地官等主要游览景点,并不算贵。乾陵景区面积很大,5个景点相对分散,需要乘坐景区观光车,整个行程最快也需要近3个小时。<br>买好票,先到永泰公主墓和仿唐乾陵地宫参观,然后乘坐观光车依次游览章怀太子墓、乾陵、懿德太子墓。一圈走下来发现,其实如果自己开车也可以到达各个景点,但乘坐景区观光车便利。 规模宏大的乾陵景区门外广场。 从这里进去开启乾陵之旅。 永泰公主墓。永泰是唐朝公主李仙蕙的封号,唐中宗李显第七女,母为韦皇后,生于684年,卒于701年。嫁于魏王武延基,因与武延基、兄长李重润议论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兄弟被处决,年仅17岁,与丈夫合葬。中宗复位后,将其墓升格为陵,成为唐代唯一按帝王陵墓规格下葬的公主。乾陵博物馆便建在永泰公主墓上。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泰公主墓入口。 墓内通道。永泰公主墓与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内部构造一样,都是这样的通道,两边墙上有壁画、开有洞窟里面有各类陪葬品,墓穴最底下存放石槨。 虽然残缺,但难掩风采的精美壁画。 墓道上面是这个样子,那座房子后面便是坟墓。 永泰公主墓旁边便是仿唐乾陵地宫。因乾陵至今未开挖,人们只知道乾陵是仿唐长安城修建成的,但地宫里面实际是什么模样仍是一个令人浮想连片的谜。仿唐乾陵地宫,模仿地宫的样子修建,里面有一些人造的展现唐代政治经济宫廷生活景象的雕塑、壁画等,用于安放人们的好奇心。 乾陵地宫入品。门面虽小,但里面别有洞天。 这样宏大的彩雕有许多处,虽然是仿制的,但也可以一窥盛唐风貌。 离开乾陵地宫,搭乘观光车前往懿德太子墓。<br>懿德太子墓,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太子妃裴氏的合葬墓,也是唐高宗乾陵的陪葬墓之一。这里随葬品丰富,出土各类文物多达1000余件,壁画近400平米。这些壁画堪称初唐至盛唐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中极为罕见。<br>唐大足元年九月三日(701年10月8日),邵王李重润与妹夫魏王武延基被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诬陷私下议论武则天内帏之事,武则天震怒,将李重润与武延基杀害,时年十九岁。<br>墓内构造与永泰公主墓基本一致,但懿德太子墓景区有几处展厅,里面展示了许多这里出土的文物和懿德太子相关文史资料,有时间慢慢看看还是不错的。 景区大门。 墓道口 园内有许多石雕、碑刻。 展厅内有各类文物展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多留一会儿,仔细欣赏。 离开懿德太子墓,便到景区最主要的景点——乾陵。<br>一入梁山,便是大雾迷漫。梁山难觅真容,看来要一睹帝王颜面果真不易。<br>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千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如今这些建筑已不复存在,但沿着主轴线拾阶而上,雾气弥漫中,松柏森森,各类建筑雕塑点缀其中,静谧沉默,尽显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br>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帝王象征的一对华表,然后依次是一对石刻翼马、一对驼鸟、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来到内城,首先便是举世闻名的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然后在阙楼两侧,先是四对石狮,然后便是“六十一蕃臣像”,进了朱雀门,才正式到达乾陵。风景主要在沿途路上,到了真正的陵墓处,大雾封山,无景可观,便返回了。 八棱柱石华表,高达八米,东西各一,是帝王陵墓的标志。 石刻翼马,气宇轩昂,几欲腾空而起。 中轴线两侧矗立着肃穆庄严、恭顺静默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 声名远播的无字碑。当初虽无题一字,但后人写下无尽追思。述圣纪碑正在维修,无法参观。 高大雄伟的石狮,共有4对8尊,尽显岁月沧桑。 仿建的阙楼高大雄伟,如果是真迹可能更显王者威仪。 “六十一蕃臣像”,位于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 再来一张看看 真正的陵墓在上面的山上,雾太大,天色已经不早,就此返回了。 离开乾陵,来到最后一个景点——章怀太子墓。<br>章怀太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 ),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这里是其和太子妃房氏的合葬墓,也是高宗乾陵的陪葬墓之一。<br>李贤,生在皇权家庭便是悲剧,他是两个皇帝的儿子,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他先是被封为潞王、雍王,并曾立为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和武后猜忌。调露二年(680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害死于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县),终年31岁。中宗李显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将其棺柩由巴州迁回乾陵陪葬。景云二年(711年),睿宗李旦追封他为章怀太子,与妃房氏合葬。<br><br> 景区大门。来到这里,少不得需要背诵一遍《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章怀太子墓外观全貌 游览完乾陵景区,天色已经不早,下午刚到时在街上见到有个“驴蹄子面”店,本想找一家试试,便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只好先回家,将这个遗憾留在其他补上。 离开岐山时,县城正在施工的大道上的“二圣”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