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重镇:忻州古城

伟伟道来

相传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山西大同),幸而突围,南撤至忻州地界方脱险,高祖笑曰:六军欣然如归。因“欣”与“忻”同音,忻州之名由此而生。<br>忻州古城,则始建于1800 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 年)。时值匈奴常扰边陲,朝廷内迁边民,在忻州境内筑城设郡立县,忻州古城(当时称九原县)应运而生,为今日忻州古城的前身。<br>忻州古城北靠雁门关,南临省府太原,素有“晋北锁钥”之称,乃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晋北重镇,忻州古城保存了最完整的明代城墙,总长3500米、高12米,高大雄伟,东西南北四门齐备,并各有瓮城,形成“四面城墙八座门”的格局。 北城门楼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名拱辰门,取“拱卫北辰,四方归向”之意,是忻州古城保存最完整、最具标志性的城门建筑。楼身坐落在12米高的朱红色城墙之上,总高28米。城楼三层檐之下高悬“晋北锁钥”匾额,下筑深邃券门,边关要塞之气概尽显。 <p class="ql-block">南门景贤门亦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三层檐下正中悬挂“三关总要”匾额,彰显忻州作为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三关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p> 城楼高12m,四角飞檐,蓝瓦红柱,十分醒目。 城门之外,瓮城环抱,犹如铜墙铁壁。 南门外的土稍门,原名“土哨门”,顾名思义,为士兵站岗放哨之所。 从北门拱辰门到南门景贤门,一条青石铺就的大道纵贯南北,这就是古城的主街——南北大街。它曾是太原以北的唯一官道,为“晋北咽喉和门户”,千百年来,承载着晋北的兴衰荣辱。 南北大街中段,富丽堂皇的明月楼拔地而起,它是古城内最高地标,通高22m。始建于明万历24-26年(1596-1598年),原名凌云楼,在清康熙年间御赐"明月楼"匾额,遂更其名。‌‌400多年风雨沧桑,几经修缮,并于1954年不幸被毁,幸而在2019年复建,得以重生,再次焕发生机。 <p class="ql-block">南北大街东西两侧,青石小巷纵横,在这些巷子里,云集着酒肆茶室和民俗工坊,汇聚了山西各地风味美食,吸引着八方来客的味蕾。于是,无论晴雨,街巷间总是熙熙攘攘、顾客盈门。</p> 作为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忻州古城文风昌盛,享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美誉。古城内,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交相映辉,千年文脉绵延不绝。 创建于北宋时期的泰山庙供奉五岳大帝,主位是东岳大帝,故又称“东岳庙”。 明永乐年间所建的的财神庙供奉着五路财神,分别是东路财神比干、南路财神柴王爷、西路财神关公、北路财神赵公明、中路财神王亥。庙内香客不断,皆为求财而来。 <p class="ql-block">古城西南隅的九龙岗,座落着被誉为“晋北文脉摇篮”的秀容书院。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由时任知州鲁潢筹资兴建,因忻州古称“秀容”而得名。自书院创建起,在随后的127年间共培养进士39人、举人165人,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书院改制为 “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从科举转型近代教育之先河,成为今忻县中学的前身。</p> 书院占地45亩,依山势而建,分上、中、下三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形成步步登高的格局。 下院保留了唐代白鹤观遗址,中院是明代遗存文昌祠,祠内有柏树院、枣树院、槐树院,寓意“百年树人、早日成才、胸怀大志”。 在上院,书院的标志性建筑,三亭呈线性排列。南侧是八角亭,又名“望萱阁”。相传时任知州邱鸣泰思念母亲,故择高地筑亭,常登高望远以解思念之情。古人以“萱堂”代称母亲,故此亭饱含孝子之心。 北侧六角亭名曰“寥天阁”,亭高9m,是书院的最高点,登临可俯瞰全城。亭前原有砖拱门,称“天之衢”,意为读书人的通天之衢,登寥天阁,可飞黄腾达,仕途亨通。 <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既是文脉聚集之地,也是登高揽胜之所。1925年,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来此讲学,登阁远眺,赞之:“城外山河,楼中书卷 ,一般不厌百回看”。</p> 四角亭叫魁星阁,位于八角亭与北六角亭之间,犹如三亭之轴。亭内设坛台,上塑主管功名的魁星,学子无不膜拜奉尊。 本着“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如今的秀容书院已成为“三晋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高地。<br><br>秀容书院以西、西城墙以东,是新辟的景观公园——西园。 园中景致以中式古典园林为基础,融入忻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依次分为怡苑、梅苑、梨苑、柏苑、杏苑、松龛几大块。梅苑以纪念徐向前元帅为主题,展现将帅风范;梨苑纪念的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体现戏曲元素;柏苑通过义士阁、托孤台、取义亭等建筑,再现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位忻州义士舍身救孤的壮举;杏苑由文宗楼、遗山轩、杏苑亭等建筑组成,以金元时期一代文宗元好问为主题,弘扬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松龛则是为游客提供休憩、购物、集散服务的商业街。 通过将晋北重镇独特的文化元素,与现代人文精神相结合,忻州古城已逐步打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古城里的窑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