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2日,肇庆高要区的初冬仍带着暖意,全区初中教师一同走进肇庆长田学校的培训会场,沉浸式参与了肖玉英博士主讲的“AI助燃智慧课堂生成AI赋能科学教育教学教师数字素养关键维度”培训。这场培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教师们对“AI+教育”的认知盲区,更让我们对未来的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一、培训:一场“数字素养”的认知刷新 </p><p class="ql-block"> 培训开场,肖博士以“造一艘船,先激起对大海的向往”的比喻切入,瞬间让我理解了“AI赋能教育”的核心——技术是工具,而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随后的内容,更是层层递进地重塑了我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政策锚点清晰:从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部署,到2022年《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2025年教育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让我们明确了“提升数字素养”不是“可选项”,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 AI发展迅猛:从ChatGPT到GPT-5,从国内多类大模型的布局,让我真切感受到:AI已从“未来技术”变成了“课堂刚需”,若不主动拥抱,便会与新时代的教学脱节。</p> <p class="ql-block">二、践行:让AI真正“融入”日常教学</p><p class="ql-block"> 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教学革新的起点。未来我会从这几个方面落地所学:</p><p class="ql-block"> 1. 用AI优化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借助大模型工具(如培训中提到的平台),快速生成教学设计初稿,再结合班级学情调整——比如用AI生成“分层作业”,同时辅助制作动画、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教学资源,让课堂更贴合学生的认知节奏。</p><p class="ql-block">2. 借数字工具精准育人</p><p class="ql-block"> 尝试用智能测评系统分析学生的知识漏洞,针对学习差异开展个性化指导;同时利用数字平台开展家校协同,比如通过线上问卷收集家长反馈,结合AI生成的“学生成长报告”,共同制定育人方案。</p><p class="ql-block">3. 以数字素养带动学生成长</p><p class="ql-block">在教学中渗透“计算思维”培养,比如引导学生用AI工具整理学习笔记、分析实验数据;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字社会责任,教会他们合理、安全地使用数字资源。</p> <p class="ql-block"> 素养维度具象:《教师数字素养关键维度》表格里,从“数字化教学设计”到“数字化协同育人”的细化要求,让我知道“数字素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用智能问卷分析学生学情、用数字工具制作教学资源、用AI辅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能力。</p> <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场培训让我们明白:AI不是教学的“替代品”,而是教师的“增效器”。未来的课堂里,我们既要守住“育人”的初心,也要握住“技术”的工具,以数字素养为笔,以AI智慧为墨,在教育的画卷上绘出更生动的成长图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