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导 言】</p><p class="ql-block"> 一方画在泥地上的格子,三两颗砖块磨成的“大炮”,十几粒石子充作的“小兵”,便构成了我们童年最恢弘的战场。这名为“大炮吃小炮”的游戏,规则至简,却暗合最古老的围猎与突围之道。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棋枰上的得失算计,更是人生中“小兵合围可困巨兽,孤炮善弈亦能破局”的朴素哲理。时光流转,那盘泥沙里的兵法,至今仍在心底回响。</p><p class="ql-block">图/网载</p><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浯溪散人</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炮,是晒得发烫的砖块在泥地上画出的三枚“工”字;那时的兵,是十五颗从河边捡来的圆润石子。</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午后,槐树下的一方阴凉就是整个世界。表哥的手心里总攥着那三尊“大炮”,而我小心翼翼地将我的“小兵”们排兵布阵。</p><p class="ql-block"> “将!”他一声吆喝,他的炮隔着空格跳过来,“啪”地一声,我的石子便被弹飞出去。那便是“大炮吃小炮”了——规则简单得像头顶的蓝天:炮隔山打牛,兵只能前进一格,要么炮把兵吃光,要么兵把炮围死。</p><p class="ql-block"> 我总爱当小兵。看着我的十五个兄弟前赴后继,像潮水般缓缓推进。开始时漫山遍野,渐渐变得稀疏,但活下来的个个都是精兵。它们手挽着手,织成一张越来越密的网。表哥的炮左冲右突,威风凛凛,可棋盘上的疆域却一寸寸丢失。最后,当他的三尊猛炮被逼到角落,动弹不得时,我那些浑身是泥的小兵,便完成了一场蚂蚁吞象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如今,孩子们的手指在屏幕上飞舞,追逐着更绚烂的光影。再没有人蹲在泥地上,为一颗石子的得失而屏住呼吸。</p><p class="ql-block"> 但我依然记得,当夕阳西下,我们用手抹平那个粗糙的棋盘,所有的胜负都随风而去。只有那份专注、那份为最简单规则而燃起的斗志、那份在手起子落间完成的,关于围剿与突围的最初启蒙,沉淀成了岁月里最朴素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原来我们都曾是棋手——在人生这盘更大的棋局里,谁都当过势单力薄的小兵,也都有机会成为威风八面的大炮。而真正的智慧,或许就始于那个蝉鸣悠长的午后,始于泥地上那场砖头与石子的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