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游】 葡萄沟的秋天

冬虫

<p class="ql-block">作者:冬虫</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8838229</p><p class="ql-block">图片作者</p> 2025秋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 10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 <p class="ql-block">2024年国庆节刚过,我和老伴通过平台订了新疆十日快乐游,到乌鲁木齐机场开始加入旅游团。这个时间国庆长假刚好结束,比较合适我们退休人外出旅游,气温也比较合适,不是太冷。我们去感受一下新疆的秋天。十月的风裹着甜丝丝的果香,我们踩着课本里的脚印,走进了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描绘的地方。出发前,我特意把课文翻了三遍——“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些句子像小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我在想象梯田这两个字,难道和我家乡云上梯田一样,在高山峻岭之上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红河元阳梯田吗?</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心地乘坐大巴车,一路前行待到拐过天山余脉时候,眼前突然铺开一片绿色波浪。导游古丽指着层层叠叠的田埂说:“这就是梯田!”我踮起脚望过去,果然,一行行葡萄藤顺着山坡攀爬,叶子挤挤挨挨,真像课文里说的“绿色的凉棚”。阳光透过叶子缝隙洒下,在地上织出斑驳的金网。老伴夏草拽拽我:“快看!葡萄!”我抬头,绿叶间坠满了一串串“宝石”——红的像玛瑙,紫的像水晶,白的透亮得能看见光,连最淡绿的都泛着蜜色光泽。这哪是葡萄?分明是把彩虹揉碎了,串成串儿挂在架上!导游古丽笑着说:“这就是‘五光十色’呀!”我忽然想起语文园地四的词语表,“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这些词,原来都藏在葡萄沟的风里。和心中的元阳梯田一对比,这是两种不一样的梯田,这在我家乡,称为坎坎坡倒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转过弯,几位本地维吾尔族老乡笑着迎上来。扎着花头巾的阿依古丽阿姨蹲下来,轻轻摘下一串紫葡萄塞给我:“尝尝看,刚摘的最甜!”葡萄皮薄得能抿化,汁水“滋溜”溅在嘴角,比我吃过的所有甜都浓。她汉语说得软软的,拉着我的手往葡萄架下走:“尊贵的客人们要是喜欢,让阿拉达爷爷给你们讲讲葡萄干怎么做。”原来,那些晒不干的葡萄会被送进阴房——用土块垒成的小碉堡,四壁全是小孔。热风从孔里钻进来,葡萄慢慢失去水分,就成了有名的吐鲁番葡萄干。我想起课本里的插图,阴房歪歪扭扭却结实,此刻亲眼见了,才懂什么叫“智慧藏在生活里”。</p> <p class="ql-block">傍晚坐在葡萄架下吃晚饭,大盘鸡的香气混着葡萄香飘过来。老伴夏草不知啥时候把包里的语文课本给翻了出来说:“你们看,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作者用眼睛看、用嘴巴尝、用心感受写出来的。”我忽然明白,语文园地四教的不仅是词语,更是教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灵触摸文字。那些“茂密的枝叶”“热情的老乡”“五光十色的葡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是新疆的阳光、风、还有人们的笑脸。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最深刻的感受,永远在自己亲身的体验里,“百闻不如一见”。</p> <p class="ql-block">回家路上,我把葡萄干分给妈妈。她咬了一口说:“真甜。”我眨眨眼:“因为这是跟着课本找到的甜呀!”课本是钥匙,旅行是门,推开它,我不仅看见了葡萄沟的美,更读懂了:我们的祖国,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动人的故事,等着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脚步去热爱。再有就是我最少懂得了云南红河梯田和新疆葡萄沟梯田的一样,和不一样。一样的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不一样的是云南的梯田在红河谷种水稻,新疆的稻田是在坎坷坡上种葡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