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丹桂飘香秋意浓,天高云淡硕果丰。10月30日,南宁市名师团队的老师们来到马山县马山电白小学开展为期两天的送教送培活动。此次活动有来自马山县的122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齐聚马山电白小学观摩学习。名师团队精心准备,周密安排,让参培老师融入到培训活动中,开启了一段深度研习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由马山电白小学黄秀慧老师主持,参加开班仪式的领导有南宁市师培中心黄海老师、帮扶名师团队莫烘霞书记、马山县教师发展中心黄祥副主任、马山电白小学黄红梅校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班仪式上,南宁市师培中心黄海老师强调了此次“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的重大意义,勉励老师们静心学习,潜心钻研,让帮扶项目落地开花、结出硕果。</p> 活动流程 双课竞绽风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首日,马山电白小学的韦利玲老师与名师团队的莫芹老师,围绕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进行同课异构,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智慧与课堂风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韦利玲老师采用“诗唱配乐”“视频解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强化古诗意境感知;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质疑研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字词含义与诗歌画面,始终注重以读促悟,让学生在多样朗读中品悟古诗韵律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莫芹老师巧妙地将《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一起学习。教学先以秋日诗句为引。初读解析诗题,进而指导朗读。精读时,《山居秋暝》通过自学批注圈景物,用句式支架分享画面,理解动静结合的巧妙,结合数字人王维背景理解 “空山” 内涵与 “留” 的情感;经过一首诗的引学,迁移方法,借助表格以四人小组合作《枫桥夜泊》,借评价表互评,结合数字人张继背景品愁绪。最后在情境引读中感受两首的诗景物与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居秋暝》与《枫桥夜泊》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两首诗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在“景与情”的对话中,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提升了文学素养。莫老师的课堂启示我们:古诗教学需“以生为本”,以“方法”为桥,以“情感”为核,在文本细读与文化拓展中,让经典诗词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的来说,两堂课各有亮点,为在场教师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视听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的第二项,先由授课的两位老师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接着帮扶名师团队的凌金波老师针对前两节课的教学组织老师们分组研讨并点评。</p> 凝风厚植初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0日下午,名师团队的莫烘霞书记以《凝练教学风格 弘扬教育家精神》为题开展讲座。莫书记既为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提供了清晰引领——通过拆解教师成长阶段明确研修分层目标,结合案例给出教学风格凝练方法,推动教研精准赋能;也让学员收获颇丰,不仅清晰了自身专业发展路径、掌握了风格提炼策略,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教育场景下的教育家精神,坚定了深耕乡村教育的信念,为后续教学与教研注入动力。</p> 解码教研赋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名师团队的凌金波老师基于课例,带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的备课要点》专题讲座。凌老师紧密贴合乡村教师备课实际需求,既为乡村学校教研提供实用方向——聚焦乡村教师备课痛点,精准推荐适配的AI备课工具,又通过具体方法讲解与资源不足问题的AI解决方案,为教研组开展技术融合型备课研讨提供可落地参考;同时让学员切实受益,不仅认识了适合自身的AI工具,掌握了用AI提升备课效率与质量的方法,更获得了破解备课资源短缺难题的新路径,为后续高效备课与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技术支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培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观摩《古诗词三首》的课堂展示,对新课程方案及学科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将把所学的教学技能与方法灵活运用于自身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活动中,特别设置了教学目标备课成果反馈环节。此前,名师团队入校诊断时曾为学员布置教学目标备课任务,此次便由各组组长代表团队上台分享完成情况,既是对前期备课成果的集中呈现,也为专家团队检验入校诊断后的教学改进成效提供了直观依据。通过组长们的反馈,不仅梳理了各组在教学目标设定中的思路与亮点,也让专家能更精准地针对现存问题给出指导,推动后续教学目标设计更贴合实际教学需求。</p> 文润家国情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第二天,黄琳老师带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彩示范课。课堂上,她通过“角色朗读对话”“补充历史资料”等方式,生动还原课文中“耳闻目睹”的历史场景,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设计“书写立志卡”活动,引导学生将情感共鸣转化为文字表达;拓展环节中,她还融入周恩来《无题诗》的诵读,进一步强化家国情怀的浸润。</p> 研评促教笃行 <p class="ql-block"> 马山电白小学四年级教研组基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例,详细地分享了从学情分析、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到磨课调整的完整教研过程,呈现乡村学校依托集体智慧优化课堂的真实样态,为其他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范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大家热情地参与到评课环节当中,进一步明晰教研协作对课堂提质的具体作用。评课环节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评课与反思能力,更让乡村学校掌握了“观课-研讨-改进”的教研模式,为校本研修落地筑牢实践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恩来与伯父的对话环节,情感表达稍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莫书记及时开展专题指导,为优化对话朗读的情感把控、提升课堂感染力提供了具体方向。</p> 共探教研真味 <p class="ql-block"> 评课结束后,首先由来自南宁市教科所的黄新清老师带来了题为《团队教研的组织与实施》的专题讲座。黄老师精准聚焦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痛点,为教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指引。一方面,系统讲解如何构建高效、常态的校本研修机制,从教研团队科学组建、实用主题确定,到流程优化都给出具体方法论,破解乡村教研“不知如何开展”的难题;另一方面,结合乡村学校实际案例解答常见困惑,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实施方案,既帮助学校明确教研方向,也让参训教师掌握组织优质教研活动的方法,为后续推动本校教研提质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名师团队与全体参培语文教师联合开展主题为《团队教研的内涵、特点、实施路径及表达》的团队教研展示,为教师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实践平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名师团队的莫芹老师基于课例,开展《从“模仿借鉴”到“自成一派”:基于反思的教学风格构建》讲座。莫老师结合本次培训课例与自身成长经历,深入解析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从“模仿”到“创新”的实践路径,指导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实际,逐步打磨并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助力乡村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p> <p class="ql-block"> 随后,由莫烘霞书记开展专题讲座《“切片互动式”改课教研:以单元统整视角开展教学实践》。莫书记详细讲解“切片互动式”改课教研的完整操作流程与核心要点,助力教师掌握精准改课方法。同时结合单元统整教学最新理念,说明如何通过该模式提升教研的精准性与实效性,还针对乡村学校教研规模小、需求精的特点,提供适配的教研模式参考,为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提质与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力指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而,在导师团队的组织下,参培教师分为六个小组开展实操展示,开展单元统整教学实践研讨。大家围绕“词语理解方法梳理”“教研流程设计”“教学风格构建”等不同角度,积极探索、协作研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研实践活动。</p> 研训落幕生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最后,三位导师对各小组的实操展示进行精准细致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全体参培教师的辛勤付出与积极探索,为大家的专业热情与实践成果点赞,并布置了下一个阶段任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融合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案例剖析、展示分享、任务驱动、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深刻释了“精”与“准”的核心要义,为马山县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让参培教师受益匪浅。相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老师们将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同书写教育发展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翠平、曾艳丰、蓝荣星</p><p class="ql-block">图片:蒙兰玉、陆宝卫、赵丽婷</p><p class="ql-block">初审:黄秀慧</p><p class="ql-block">终核:黄红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