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 “度量世界的小工匠” ——曾都区铁树学校三年级数学项目化学习之认识毫米、厘米、分米

💗花忆丹心💗

<p class="ql-block">曾都区铁树学校三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部分新增了一个核心词——量感。”这个新变化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构建度量观念。为此,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了《“度量世界的小工匠”》项目化学习,让孩子们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长度单位,发展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一、项目介绍</p><p class="ql-block"> 度量是连接数学与现实的桥梁。本项目基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旨在破解学生“单位概念模糊、量感薄弱”的学困点。我们引导孩子们化身“小工匠”,从为自己设计并制作一柄“个性尺”这一真实任务出发,在全程中深刻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的意义与关系。通过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测量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我们身处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3-4年级)指出: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p><p class="ql-block">二、项目任务实施</p><p class="ql-block"> 本项目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将单元知识重新整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四大任务。每个任务都包含具体的操作指引和开放性的思考,确保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有层次地展开探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项目活动安排表</p> <p class="ql-block">三、项目实施及成果</p><p class="ql-block">任务一:解构标准尺</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像真正的工匠一样,首先研究自己的“工具”。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直尺,找到了那“1小格”——毫米,并通过寻找“笔尖的宽度”、“身份证的厚度”来建立1毫米的表象。在“找一找”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找到了大量生活中的1厘米和1分米,为后续制作打下了坚实的“量感”基础。</p> <p class="ql-block">任务二:测量大闯关</p><p class="ql-block"> “小工匠”们需要为制作尺子采集数据。他们利用标准尺,认真测量了任务单上的所有物品,并精确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正确的测量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时候用毫米?什么时候用厘米?”的实际问题,测量技能和单位选择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p><p class="ql-block">任务三:匠心打造——个性尺诞生记</p><p class="ql-block"> 这是项目的高潮部分。孩子们将此前积累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倾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他们精心地在卡纸上绘制刻度,并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进行装饰:有的画上了彩虹色的刻度,有的将数字设计成小动物的形状,还有的在尺子空白处绘制了精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四、项目成果班级展示及大比拼</p><p class="ql-block"> 项目尾声,我们举办了“小工匠个性尺博览会”。通过这场大比拼,孩子们不仅展示了成果,更在交流与比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五、项目小结</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度量世界的小工匠”》项目化学习,学生们成功地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制作“个性尺”这一核心任务,驱动他们去深刻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价值,去精准掌握测量的方法。当孩子们能亲手制作出一把精确的尺子时,他们对“毫米”、“厘米”、“分米”的认识便已超越了书本,内化为一种可应用的素养。活动虽已结束,但孩子们手中那把独一无二的尺子,将持续度量物品,也度量着他们与数学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p><p class="ql-block">六、项目反思</p><p class="ql-block"> 本次项目化学习的成功,源于对以下核心要素的把握:</p><p class="ql-block">1. 在真实创造中驱动学习: 项目以“制作个性尺”这一极具吸引力的创造任务为核心,让学生明确“为何而学”。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目标感和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充分激发。</p><p class="ql-block">2. 在动手操作中内化量感: “量感”是一种难以言传的直观感知。本项目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标准尺(建立表象)→ 测量实物(应用知识)→ 亲手绘制刻度(创造输出)”的全过程,使抽象的度量单位在反复的体验中变得具体而深刻。</p><p class="ql-block">3. 在多元展示中融合五育: 项目成果不仅考察了数学的“精准”,还融合了美术的“设计”与“审美”,以及劳动教育的“动手制作”和语文的“口头表达”。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完美体现了“以美育人、以劳育智”的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