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核心保护区

金智敏

<b>广富林文化遗址</b>,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3206弄,是上海三处以遗址命名考古学文化的古遗址之一,包含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及周、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遗址,文化层主要分为三层,上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中层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1999年,该遗址正式开始发掘;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b>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b>:位于骨针广场北,面积约十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和研究确认,这里是遗址的主要埋藏区,地下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蕴含着更多的未解之谜。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该区域被国务院文物保护委员会确定为不经批准、不得开挖的核心保护区,是广富林遗址研究最具价值最珍贵的神秘之地,也是所有前来观光者最应驻足凝望和沉思的地方。 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现在地面上,东部为油菜花展示区,往西,过了永安桥,北面为有机水稻展示区、荷花观赏区、水红菱展示区和牛羊鹿展示区;南面为本地蚕豆展示区、西南面为水蜜桃展示区,春天可观赏桃花。 秋天,观赏“有机水稻展示区”。 该区域种植了大片的有机水稻,在秋季(特别是九月下旬到十一月初)会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稻浪,景色非常壮观,是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 “<b>第四届知也禅寺·广种福田收割节</b>”。广告牌高耸着“<b>骨针</b>”。“<b>骨针</b>”位于骨针广场,是原始人类用于缝纫的工具,由鱼骨或动物肢骨通过削刮、磨制、钻孔等工序制成,存在于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它的出现和使用意味着人类已从荒蛮走向文明,其历史意义被认为不亚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这片稻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理念。园区坚持绿色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还原了最原始的农耕风貌,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遗址‌。 “富林塔”位于稻田的东南方,在稻田的西北侧观赏富林塔,中间有“荷花观赏区”。 <b>金牛雕塑</b>,位于稻田河边,是园区内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广富林地区流传的“金牛之地”传说。雕塑以农耕文化中的牛为原型,象征着风调雨顺、财富吉祥,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荷花观赏区和富林塔。 “牛羊鹿展示区”位于稻田的北侧,小朋友玩耍的地方,有圆形牌子“<b>米小鹿的家欢迎您</b>”。 在树荫下休息的“米小鹿”。 米小鹿与广富林遗址的农耕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梅花鹿的引入呼应了松江“茸城”的历史渊源。 “牛羊鹿展示区”养殖者白羊、黄羊和黑羊。 旁边有小店供应喂羊、喂鹿的黄瓜、蔬菜。 这是一只黑羊。 “牛羊鹿展示区”内,今天没看到牛,在稻田南面看到一位农民正在赶着牛犁地。不过这只是稻草扎成的草人、草牛,形象很逼真。 “牛羊鹿展示区”旁就是荷花观赏区。几只白羊雕塑站在田头。 北侧有座草亭。 草亭呈方形,有十二根木柱支撑,置有石桌石凳,游客可以休息。 “<b>拾柒棉农场‌</b>”是一个融合农耕体验、文化创意与时尚生活的特色空间,其核心亮点包括:‌稻田时尚秀场‌:以稻田为秀场、田埂为T台,举办过文化衫走秀等活动,展现海派农耕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纺织文化体验馆‌:馆内提供咖啡、文创、服饰及棉纺体验课程,游客还可参与文化衫DIY制作‌;‌多元场景‌:农场包含稻田、果园、菜园等,营造自然惬意的乡村氛围‌。<div> 近期活动(如2025年10月30日的巾帼丰收节)也在此举办,进一步凸显其农文旅特色‌。</div> 水稻展示区边上,立着“<b>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富林遗址</b>”的石碑。 在稻田的一侧眺望“骨针”。 眺望“<b>富林塔</b>”。富林塔为仿汉唐风格的三重檐攒尖顶塔,采用榫卯结构建造,飞檐饰有瑞兽雕刻,整体庄重大气‌。其三层结构象征良渚文化、崧泽文化与广富林文化的传承‌。 有机水稻展示区位于遗址保护区内,跨过考古研究展示馆南侧小河上的木桥即可到达‌。游客可以在此欣赏田园风光,感受农耕文化。 跨过这座小木桥,南面就是“考古研究展示馆”。 小木桥的背面有一座亭子。 站在亭子里,眺望东北方的“广富林希尔顿酒店”。 “广富林希尔顿酒店”南面的石桥,通往广轩路上的“广富林希尔顿酒店”。 这座八柱八角亭,临水的两面设吴王靠,找不到亭名,只有一副春联“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风顺年年好”,横批:“五福临门”。 亭子南面,为“考古研究展示馆”。 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是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核心展馆之一,位于广富林文化遗址核心保护区北侧‌。 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由法国设计师团队设计,建筑外观灵感来源于考古发现的陶罐,造型独特‌。 这是展示馆入口。 展示馆内部空间约2960平方米,设有一个正厅和三个独立展厅‌。展览通过“考古+艺术+科技”的展陈模式,结合实物、视频、触摸屏、LED屏等多媒体手段,全面展示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展厅内容:‌正厅‌:以“广富林大考古”为主题,核心展项为考古发现的大型史前房址(如广富林第12号房遗迹),系统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 ‌一号厅(文明之源)‌:展示史前文明遗物,如崧泽文化玉镯、良渚文化鹿钺纹陶尊等。 ‌ 二号厅(城市之光)‌:聚焦周代青铜礼器、武器及工具,阐释广富林作为上海城镇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三号厅(历史之脉)‌:展出周代至明清的器皿、用具等,呈现松江物质文化史,实证“上海之根在松江”‌。 隔河眺望“陶罐”造型的展示馆。 金黄色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温暖光泽,微风吹过时如波浪般翻滚,形成一片金色海洋‌。 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是广富林文化遗址中最重要的区域,位于骨针广场北侧,面积约10万平方米。这里是遗址的主要埋藏区,地下6米深处保存着跨越4000年未中断的文化层,包含陶器、建筑遗迹等珍贵遗存‌。该区域被国务院确定为不经批准不得开挖的核心保护区,是研究上海文明发祥的核心区域。 核心保护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古代遗存,是广富林遗址研究最具价值的神秘之地。目前核心保护区表面为农田,按季节种植玉米、向日葵、水稻等农作物,形成独特的田园景观。 迎着秋日的阳光,离开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的美景,走向下一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