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

南京的那个宁

树黄了,水静了,秋深了。<br> 最美的滤镜,从来都是季节本身。<br>  重阳后连续几日天高云淡,找个临水的地方坐下,仰面享受午后的阳光。 月牙堤建在南京植物园南园内,是前湖北岸修建的一道深入湖中的圆弧形人造堤。沿堤错落有致的种着许多乌桕树,堤上和水中交相辉映,色彩仿佛是从堤上流淌进水中。乌桕树用绿的、黄的、红的叶,一笔一笔添加南京的秋意。<br> “南京的秋天是从月牙堤开始的。”<div>  有人感叹、有人惊讶、有人心服口服。</div> 乌桕树叶太浓的时候,树的枝干不明显,少了曲折。逆光中的叶依然透明,重重叠叠,多了些晕影,但同时也多了点亮点。靠前的明亮,靠后的厚重。摄影的摄影,读书的读书。一切显得自然,安宁。 婀娜的乌桕树用叶的红黄绿描述秋天的深浅,最重要的是她那天然内敛的“骨相美”,当风吹去部分树叶,叶影中的悄然露出的黑色枝干,恰到好处的有直有弯,以妩媚的造型表达秋天的柔情。逆光中,月牙堤显得格外静谧。这长堤最不能缺的是那张带靠背的长椅,而长椅上最不能少的是一位静坐着的美人,而这美人可以是在陶醉中读一本书,也可以是闭着眼、仰着脸在享受午后阳光。 天上的太阳已偏向西南,堤上的树在偏逆光中略显发红,延申至堤的中段,连接着一座极普通的小红桥,简单的木头桥、简单的红色,却使每个经过的游人都忍不住停下留影。人影挡住阳光,更显明亮。就像太阳照得地球一片灿烂,而在阳光来的途中,宇宙深处却是一片黑暗。 月牙堤建在前湖的北岸,远处更北的地方是紫金山天文台,人群从堤上穿过,就仿佛是从山中走来。乌桕树的叶还那么浓密,红衣白裙的美女竟然如此夺目,她静静的站着,没有说话,一切就那么美好。 这或许是月牙堤的最佳观景点,这里望去堤上的乌桕树基本熟透,树叶的浓密适当,此时午后的阳光,极易穿透叶影,画面生动艳丽。 随着秋的深入,月牙堤环抱的湖心岛上和岛边的植物渐渐由绿转黄,依旧浓密,在午后的阳光中丝毫没有凄凉的感觉,却显得杂乱富有而不拘小节,任性的让人嫉妒。羡慕的人,恨不得在上面打个滚,好宣泄一下情感。 北岸两片陆地的之间有一条河,河上有座古老的石桥,桥旁架着一架水车。岸上长着高大的落羽杉,差不多是水车高度的十倍。以前我们是站在石桥上看堤上的小红桥,这次却是站在小红桥上看石桥。湖水流经那幽静的石桥,在水车上留下的吟唱,是否还是那古老的歌谣。 宽广湖面上的睡莲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有点慵懒,但绝不是臃肿,甚至有点单薄。睡莲的圆叶围绕着花蕾,绿中透着黄。水里还有半截影子,增加了睡莲的立体感。平铺水面,宛如书法,收放适当,却处处顶着力道。岸上的芦苇、黄杨和落羽杉,枝条不乱,层层递进。 午后的阳光,让堤上的乌桕、岛边的芦苇和水中的睡莲变得越发透明,如同在玉石上压灯,里面的色会泛映出来。因为午后的阳光自带一种悠闲,一种短暂的放松,使堤上的乌桕、岛边的芦苇和水中的睡莲看起来都那么随意洒脱。假如你身临其境,是否愿意立即放下身边的一切,找个草窝坐下,或是找个树根靠靠,然后闭上眼,扬起下巴,轻松惬意的晒一会太阳。 睡莲花褪去厚厚的壳,露出的花瓣更水灵鲜活。睡莲的花蕾生长是并列的,开花却有前后的顺序。同时开可能有争艳斗丽之嫌,分开于前后,却互不相干,各自发挥。晚开几天,花蕾吸住更多的养分,或是能开的更美? 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善良的人民,享受着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