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重阳节三清山景区推出一周(10.29-11.04)免费政策,对全国女性50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的游客免费。11.1/11.2为周末,七哥想着组个老年团休闲游,享受下三清山免门票优惠。上次五月赏猴头杜鹃,已登玉京峰,未到三清宫,就把目标定在三清宫,欲一究三清宫古建筑群的妙处,选择从北面登山,恰三清山云端越野赛在11.8举行,查看了下越野赛线路,决定走45公里的CP3北方塘到三清宫段线路。<div> 群里招了五人,山清水秀、保乐、峭壁临空、蒲公英、七哥,凑足一车。</div><div> 六点半出发,八点半到达北方塘,越野赛的标志还未挂,走到一户人家,在老人的指点下才找到上山的路,刚好山清水秀想走玉灵观被阻,又回头同行。</div><div> 九点一刻登山,走过竹林,半小时并入汾水上来的古道,上好汉坡,一小时到达风门。过结须岩、越乘鸾涧、登张云岭,二小时到达行千步门。略休憩,上中天门,上西天门观港首索道上站,返上百步门,继上天门,顺时针方向游三清宫古建筑群。午餐,上飞仙台、紫烟石。峭总与蒲公英去爬玉京峰,保尔与山清水秀走阳光海岸,七哥走港首索道上平步青云栈道,回西天门,原路返回北方塘。开车到金沙索道下站接。</div><div> 数据:行程 7.15公里,爬升866米,用时6:45。完美的行程,愉快的心情,享受的美景。 </div> 指路人 北方塘 上山处,树龄360年的小青冈。 越野赛路标 坎位,玄关,也叫风门,建于明景泰年间,是三清山北面第一座山门,原设三座门阙,牌坊对联: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div>石刻雕像为张道陵。张道陵是道教正一派祖师,设像于此,是让他护道守陵。</div><div>三清山被誉为露天道教博物馆,实为道陵合一,风门为陵道之始。</div> 天一水池石刻,明代,坎卦,卦数为一,象征“天一”,为北极神“太一”的别称。池名呼应《史记-封禅书》中“太一”神名,暗含皇族与天道的关联。 风门 清都吊桥<div>下有明建文帝逃亡日,1402年六月“十三”的石刻,与玉京峰上的“望日”(象征其登基日五月十六份)石刻相呼应,象征着建文帝从皇帝到逃亡者的命运转折。</div><div>据学者考究,三清山有关建文帝的隐谜有130余处。</div><div><br></div><div>从风门到三清福地之间,沿道(陵道)两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各式摩崖石刻、石雕人物像等有上百个之多,石雕人物均着明朝初期文、武官服。<br></div> 广西骡队 结须岩,相传晋朝尚书李褒山随葛洪登山练丹,过此天然石径时,李尚书因爱须,恐美髯落地,结须过岩,故名。<div>结须岩西边的高山崖壁上有“天寶”石刻。</div><div>“天宝”语出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为道教天尊名。道教分三境与三洞,玉清境为洞真天宝君,上清境为洞玄灵宝君,太清境为洞神神宝君。<br>结须岩北下方约20米处东北方向的山坡下,在一块巨石斜覆在另一岩壁上形成一扇天然洞门的岩壁阴面上,刻有“雲雷”二字。<br>宋·许月卿《题明皇贵妃上马图》:“开元天宝号太平,快活三郎偏纵情。帝闲天骥云雷駃,回首绝怜妃子醉”。<br>“天宝”,暗指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42年-756年的天宝年号。“云雷”是唐玄宗珍爱的千里马,飞快的宝駃。<br>李隆基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起兵反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三日乙未(凌晨),唐玄宗逃离长安,玄宗晚年忧郁寡欢,上元三年(762)五月三日去世后,葬于泰陵,上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br>建文帝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仓皇出逃,,建文帝塔龛前有“昊天玉皇上帝”的尊号;天宝十五年(756),到景泰七年(1456)三清宫重建,时间恰巧是整整700年!</div> 逍遥路 上饶十大树王之黄杉 神龟探海,上刻有“羽盖石”,《云笈七签》载“仙人乘羽盖,驾云车”。石形如冠冕,形似古代帝王车驾上的“羽盖”,即华盖。暗指建文帝车驾。 葫芦石 乘鸾涧,明三清山志:乘鸾涧为登真要道,凡遇旱年,道众于此祈雨,必现白鹤翔集。雍正年间,涧旁建“隐真庐“,有匾”乘鸾去兮鹤归来“。 张雲岭 泸泉井,花岗岩裂隙泉,试尝了两口,味甘。 情侣石 小鸡石 石蟾问天 卧龙探海 众妙千步门,为第二座山门。<div>众妙取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div> 东天门 中天门 西天门 祈福路 冲虚百步门,建于天顺七年(1463年),“千步复百步,重门高且邃”。右为“巢云松”。 雷公 三清宫外层按伏羲先天八卦图式,内层按文王后天八卦图式,核心按照北斗星空图式隐秘布局。 天门,三清福地坊 守天门武士像 天门华表<div>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br></div> 灵龟峰,太阳神庙 艮位,王祜墓。供三尊石像,为三祜与其弟王羽祜、王胜祜,都参与三清宫建设,形成家族合力。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民众举行“升天大曲”祭祀王祜。<div>王祜(1423-1517年)为三清山道教开发的核心人物,曾主持重建三清宫,并暗中庇护建文帝朱允炆隐居三清山直至终老。<i>墓碑文刻于明弘治年间。</i><div><i>碑阳正文:大明敕封护国真人王公讳祜之墓<br>“皇明弘治十一年(1498)岁次戊午仲冬吉旦立”<br>“弟子詹碧云奉敕监造”<br></i></div><div><i>碑阴铭文:</i></div><div><i>公讳祜,字景阳,号云谷,宋龙图阁学士讳旦之裔。幼习儒业,长慕玄风。洪武间弃科举,从道士张三丰游,得金丹妙诀。永乐初,奉诏至京,奏对称旨,赐号‘护国真人’。宣德(1426--1435)中,奉敕督造三清宫,凡二十有四载,费金帛百万,役工匠三千。宫成,隐居不仕,结庐于螣冈之阳,日与羽客谈经,夜则观星授时。正统十四年,靖难兵起,<font color="#ed2308">公预知天命,携建文帝遁迹山林,改姓名为詹碧云,潜修玉京峰下。</font>景泰三年,帝赐金冠玉带,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天顺八年(1464)冬,公寿八十有四,召弟子曰:‘吾将归真矣。’遂沐浴焚香,端坐而逝。葬于三清福地螣冈,与建文帝同穴,以践白首之盟。--来自网络。按此文推断,王祜生卒年份为1380--1484,误。</i><br></div></div> 王祜三兄弟石像<div>现墓碑文:</div><div>中间:王祜公字永祦之墓。</div><div>右边:王公生于明永乐癸卯(1423)正月十九亥时</div><div>殁于明正德丁亥(1517)四月初二日未时</div><div>王公一生行善,扶危济贫,弃官挂印,隐居汾阳,兢兢业业,创少华山道境。汾阳现名即江西省德兴市昄大乡汾水村。</div><div>赞曰:丰姿满薄,道德趣深。诗书自娱,宽和为心。少华绩伟,垂后传今。</div><div>王公生六子:璁公、进公、瑅公、璨公、珧公、琉公。</div><div>右边:*艮*迹隐*显,皈依道教行可敬;重鉴庙基少华山,万古千秋颂三清。</div><div>汾水自然村重修,公元一九九二年壬申仲夏月吉立。</div><div>信众弟子王**修</div><div><u>此碑文或摘自《延溪王氏宗谱》</u></div> 震位,风雷塔,塔为5层,密檐6角,全塔身由一整石雕凿而成。塔虽不高,但建在突起的巉岩之上,从下仰视却有居高临下之势。 龙首山 龙首山龙虎殿,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与纠察府、詹碧云墓等构成“礼制-修行-镇守”体系。 震位,龙虎殿 主供老子三尊神像。建筑形制仿南京明故宫“龙蟠虎踞”格局,石雕龙虎与百官侍卫意象,暗含对朱明王朝的尊崇。 右白虎 左青龙 龙珠 纠察府。道教以王灵官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形制仿明代都察院,内供神像六尊,为明代文官形象,府门外左右各立神像一尊,身着明代锦衣卫服饰。 “螣冈”石刻,王永椟书。“螣”,即“蛇”,暗含朱允炆属相。 巽位,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落款为明嘉靖壬寅年。<div>《抱朴子论仙》中说“列仙之人盈乎竹素”,故称其墓为“藏竹之所”。<br><div>门联:开山启教垂千古,阐道宏真荫万灵。</div><div>福地证仙踪,石韫玉而山辉;</div><div>洞天藏道妙,水环金而地脉。<br><div>詹碧云(1426-1499),名碧云,号“云谷子”,明代全真派高道,三清山道教建筑群的核心缔造者。他于景泰年间(1450-1456年)主持大规模重建三清宫,设计融合《周易》八卦、皇家陵寝规制与道教宇宙观,使三清山成为“天下无双福地”。</div></div></div> <div>陵园构造因山制形,拾级而上,前陵后寝,共有五层,每层或五级或九级台阶,含“九五”之尊。陵墓规制和建筑风格与南京孝陵(朱元璋陵墓)十分相似,具有皇家气象。</div><div>石塔正面神龛内是詹碧云石像,正面刻为“昊天玉皇上帝”,石塔背面刻为“十方敕苦天”。墓前,沿途在石崖上凿岩为龛,依次雕有身着明代官服的共21位人物石刻像或神像,可视为效忠于建文皇帝的文臣武官。<br><div>从“朱允炆”和“詹碧云”字义等方面分析。“朱”,詹碧云墓的“詹碧云塑像”龛内壁涂以朱红。“允”,《诗·小雅·车攻》有“允矣君子”之说。“炆”,引申义为“暖云”。“詹”通“瞻”,仰望。“碧云”,蔚蓝色的天空。从字面上直解,是“仰望蔚蓝色的天空”。引申义为“瞻大明”,即“詹碧云”。</div></div> 古丹井,传为葛洪练丹所用,三清山第一名泉。古丹井为三清宫中轴线的中心。 <p class="ql-block">离位,九天应元府。俗称雷神庙,取自雷神尊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p><p class="ql-block">九为阳数之极,为大也,天为至高的尊称,雷有五雷之说,殿名为“九天应元府”五个字,可隐指为九五之尊,天之骄子也。</p><p class="ql-block">九天应元府,反过来读有“应天”两字,南京也。</p><p class="ql-block"><br></p> 三清宫<div>中国历史四大谜:传国玉玺下落之谜,武则天无字碑之谜,“烛影斧声”之谜,建文帝下落之谜。</div> 排云桥,出典“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隐含“碧云”二字,再次印证“碧云”其人,“天颜咫尺”。 魁星 灵官 “三清宫”<div>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孙原贞书,</div><div>大明景泰国七年龙集丙子九月吉日,开山德兴延溪帽峰费隐永祦王祜玄正立。(王祜,字永祦,号帽峰,道号费隐)<div>登殿步虚升太虚,上之无上;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div><div>上之无上,人间唯皇帝也。</div><div>玄之又玄,遁入道门隐迹,世人难猜。</div></div> 牌坊石刻对联:<div><b>上下信士朝奉诚心有感,左右灵官监察正法无情。</b></div><div>这幅楹联并不是一幅普通的对联,而是一对隐秘天机的字谜联,谜底打的就是建文帝的名讳“允炆”二字。<br><br>“上下信士朝奉诚心有感”,这句联中的关键字是 “上、下、信、诚”四个字。原来建文帝朱允炆名讳中的“允”字,从字体结构看,是上下结构,正扣中联里的“上下”谜面。再从字义上解读,《说文解字》:“允,信也”;《尔雅》释注:“允,信也、诚也”。即联中的“信、诚”二字正好扣对了古辞典中关于“允” 的本义是“信也、诚也”的解释。<br><br>“左右灵官监察正法无情”,内中巧藏的字迷是“允炆”的“炆”字。“炆”从字体结构看,为左右结构,自然扣中联里的“左右”谜面。再看三清宫牌坊前,甬道左侧设的是“灵官殿”,内里供的是王灵官王善。王灵官在道教中为护法神将,被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宣德年间(1426—1436年)被明宣宗朱瞻基封为隆恩真君,并加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于是王灵官俨然成了火神。这样,“左灵官”理所当然应了“炆”字左边这个“火”字偏旁了。<br><br>那“右灵官”怎么应了“炆”字右边的“文”字呢?原来,三清宫牌坊前甬道右侧设的是“魁星殿”,内中供的是魁星。众所周知,魁星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文曲星,就是个主宰文运的神,自然而然属于“文”,实实在在应了“炆”字右边的这个“文”。左火右文,合起来不就是个“炆”字了吗?<br>如此一来,表面看似不合常理的“上下信士”“左右灵官”用语,实际上却是炉火纯青、完美缜密“允炆”字谜的神来妙笔、惊天大作。<br></div><div><br></div><div>建文帝是隐逸文化的大师巨匠,他又在牌坊两石柱内侧刻了一幅“<b><font color="#ed2308">天颜</font></b><font color="#ed2308">咫尺登坛皆俯首之恭,云路迢遥入门尽鞠躬之敬</font>”的楹联。实际上是向世人隐秘而又公开地昭示:三清宫里的住持道士詹碧云,就是隐姓埋名于三清山的大明皇帝朱允炆<br></div> 石雕香炉 清净古井 潜龙 中门上挂有青石竖匾,上书“三清福地”,同治八年(1869)立。<div>门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div> 主殿主供三清<div>柱联:三清殿内大阐慈悲之教,妙法堂中广开普济之门。</div> 三清宫名联:三天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此楹联,在玉山、德兴、开化(属浙江)等地一直传为明建文帝朱允炆藏身三清山所题。 墙塑:玉帝出巡 墙塑:八仙过海 前殿背面供:太乙真人,金童玉女。 后殿主供:金宝元君、斗姥元君、慈航真人。 地部演沧宫,葛洪真人 墙绘,福寿禄三星 墙绘,麻姑、嫦娥。 武财神赵公明 王祜真人 对面骆驼峰 广场周围多台湾松 净衣池(清辉池)畔流霞桥,桥名取自道教“霞光映道”。 乾位,飞仙台,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台仿印度早期塔式,结合中国南方古代传统建筑形式,由台基、台身、台顶三部分组成。 紫气如盖,苍烟若浮。 东晋升平年间,李尚书与葛洪在此练丹,留下固定丹炉的四个圆形石槽。 背依玉京峰、玉虚峰。 清华池 连理松 兑位,涵星池 伏魔上相,许逊(许真君),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让这位道教净明派祖师去镇守水口,也如让张天师守护陵道的道理一样,是为体现朱允炆至高无上之尊。 港首索道上站 平步青云栈道 平步青云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