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杜甫 《一百五日夜对月》

天行健

<p class="ql-block">  这首五言律诗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昨天余发《桂花赋》美篇,其中有“昔者鹧鸪叹‘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句。究其出处,知这里的“鹧鸪”并非指鸟,而是用借代手法,指其作品或心境中带有哀婉、愁思的文人;而“欲斫月中桂”句,乃化杜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得之。DS化用此典,意为从前曾有悲悯情怀的诗人叹息说,“想要砍下月亮上的桂花树,拿来给贫寒的人作柴火”。这是多么浪漫和温暖的想象啊!但紧接着却通过一个“然则斫之何忍”的情感转折,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极度珍视——她作为美好与高洁的象征,其精神价值远胜于其作为柴火的实用价值,而这正是全文“颂桂”主旨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 余反复诵读杜甫这首诗,仍感意犹未尽,又取法赵体行书挥毫抄录此诗,请诸君笑鉴。</p> <p class="ql-block"> 一百五日夜对月</p><p class="ql-block"> 杜甫(唐)</p><p class="ql-block">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p><p class="ql-block">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p><p class="ql-block">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p><p class="ql-block">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