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

<p class="ql-block">  昨天收到毕总编寄来《九州诗文》第10期,这是一期和美刘寨采风作品专刊。关心此次期刋,非因有拙作《遇见程玉珍》入选。说实话匆匆半日刘寨行,看到的是光彩,新房新村新产业新面貌。村导介绍也是“道听途说“,听懂了一知半解。进村史馆连拍也是想收集刘寨村前世今生的有关资料。总的印象是安居乐业,具体表述就是,今日刘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幸福。但对脱贫攻坚,艰苦创业,改天换地,脱皮掉肉建设新农村的十几年奋斗历程了解不够,对蕴藏于其中的”红玉精神“理解不深。近期去刘寨也不可能,捷径就是等待《九州诗文》专刋,品读专刊中再次走进刘寨。</p> <p class="ql-block">  知父莫若女。打开诗刋,就被开篇吸收住了。李星涵的“父母以半生拓荒,我以一生守望”一文,文字简炼,诗意叙述,充溢着满满心疼,深怀着崇高敬仰,写出了父母“伤痕、困苦、打拼,创业.的……人生剧本,提炼出了红玉坚韧,勇进,躬耕,奉献的苦难精神,传扬了善德、孝亲、知根、洒绿别样家教村风,又被李星涵文深深地触动了我。</p><p class="ql-block">“父亲的酒曲,是苦难淬炼的“。</p><p class="ql-block">”回村,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彻底的归零”。</p><p class="ql-block">“我曾见过父亲在深夜独自神伤,那是父亲鲜少示人的脆弱,但他从未退缩〞。</p><p class="ql-block">“父亲奉献的,远不止是金钱,更是他全部的光阴,心血与智慧”。</p><p class="ql-block">“父亲殚心竭虑的付出,母亲勤恳豁达的默契,他们共同将刘寨打造成了一个样板”。</p><p class="ql-block">“.我们做的这点事,不是为了名声,是希望你将来能这份心接过去。关乎善良,关乎承担,这是他们种在我心里的另一颗种子〞。</p><p class="ql-block"> 这些泣血泣泪的文字,至真至心的表述,对父母入微细致的感知,不是至亲不是女儿,谁能写的出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刘寨,读懂刘寨,我翻开了《九州诗文》的又一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5.11.1于迎泽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