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上有老下有小”困境,为已至中年的独生子女护航

和美吉祥

<p class="ql-block">正视“上有老下有小”困境</p><p class="ql-block"> 为已至中年的独生子女护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赵美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江苏省如东县这片曾以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闻名的土地上,一批80后独生子女正集体步入中年。作为时代政策下的特殊群体,他们自幼集父母与祖辈的宠爱于一身,如今却普遍面临着“上有高龄父母乃至祖辈、下有求学或婚恋期子女”的双重压力,叠加工作竞争的激烈与生活成本的攀升,“中年瓶颈期”的困境已成为当地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如何引导这部分群体正视压力、克服困难,不仅关乎万千家庭的幸福安稳,更牵动着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政府层面拿出针对性举措,与社会、家庭形成合力。</p><p class="ql-block"> 正视现实是破解困境的前提,而客观认知与精准共情是国家引导的第一步。相关部门应通过官方媒体、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主动回应独生子女中年群体的困境,明确其面临的压力是时代发展与家庭结构变迁交织下的阶段性挑战,并非个例,更无需背负额外的心理负担。可以通过制作专题纪录片、开展线下分享会等形式,邀请有相似经历的群体交流应对经验,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注,打破“独自承压”的孤独感,从心理层面建立“正视困境即是解决问题第一步”的共识。同时,应通过政策解读、专家科普等方式,帮助他们理性分析压力构成,区分“可通过努力改善的部分”与“需借助外部支持缓解的部分”,避免因压力过载陷入焦虑迷茫。</p><p class="ql-block"> 政策赋能是破解困境的核心,需围绕“减负”与“增效”双向发力,为独生子女提供实质性支持。在养老保障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针对如东县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的建设投入,推出助餐、助医、助洁等普惠性养老服务,降低独生子女照护老人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同时优化医保异地结算、门诊慢特病报销政策,简化老年病就医流程,减轻医疗支出压力。在子女养育方面,可结合地方实际,落实并优化育儿补贴、教育减负政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降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负担,缓解子女教育的经济与精力投入压力。在就业支持方面,应鼓励企业落实弹性休假、育儿假、陪护假等制度,保障独生子女在照护老人、陪伴子女时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中年群体提升职场竞争力,缓解工作焦虑。</p><p class="ql-block"> 社会协同与信心激励是渡过瓶颈期的重要支撑,需构建多元帮扶体系,增强独生子女群体的抗压底气。政府应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养老育幼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协同机制,例如鼓励邻里互助、组建专业照护志愿者团队,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临时照护、应急帮扶等服务。同时,可挖掘并宣传如东县本地独生子女孝老爱亲、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榜样的力量传递“责任与担当”的价值观,让他们看到困境中的可能性与自身的潜力。此外,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企业设立心理咨询站点,为压力过大的群体提供专业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心理韧性。</p><p class="ql-block"> 中年是人生的重要节点,也是家庭责任的集中承载期。如东县80后独生子女面临的“瓶颈期”困境,是我国人口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既要立足当下破解实际难题,为他们减负松绑;更要着眼长远,通过政策完善与价值引领,让他们在正视压力的同时,感受到制度的温度与社会的关怀,从而激发内在动力,凭借自身努力与外部支持,顺利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部分群体既扛起家庭责任,也能拥有安稳幸福的中年生活,为社会发展持续注入稳定力量。 </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