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漫游17•秋瑾故居

王振军

<p class="ql-block">  八月二十七日上午,当我和家人乘坐的网约车经过绍兴市越城区府横街与解放路交汇处的道路时,一处蓝瓦红门、白底黑字,书有“古轩亭口”的高大门楼,像影视剧里的特写镜头赫然突现于眼前。这副画面尽管转瞬即逝,但那“古轩亭口”四个大字却刻骨铭心、历历在目。这情景让我不禁联想起鲁迅小说《药》中那段“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 亭口`的四个黯淡的金字”描写。因为这段环境描写引文里提到的“古口亭口”,其实暗示了小说里的夏瑜被满清刽子手杀害的地方就在“古轩亭口”。小说里的夏瑜正是为革命而牺牲的秋瑾。</p><p class="ql-block"> 古轩亭口锁寒秋</p><p class="ql-block"> 刃落轩台热血流 </p><p class="ql-block"> 暗写口字隐杀地</p><p class="ql-block"> 银钩如匕刻深仇</p> <p class="ql-block">  沿着解放路继续前行,一处古朴而高大的“秋瑾烈士纪念碑”像摩天碍日般地巍然耸立在道路中央。网约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呢喃细语地对我说:“据说政府想把这座秋瑾纪念碑往别处移动一下,以保障街市道路畅通无阻,可当地群众以为,将纪念碑移离秋瑾就义之地,是对先烈的大不敬,易使后人忘记这位巾帼英雄,对此提案坚决予以否定”。可见这位为推翻满清王朝而英勇就义的巾帼英雄,至今在她的故里如日月经天,像江河行地一般,将流芳百世、万古长存。</p><p class="ql-block"> 擎天玉柱悬道央</p><p class="ql-block"> 嶙峋石骨刻晨霜 </p><p class="ql-block"> 苔痕漫浸英雄气 </p><p class="ql-block"> 露水轻洇侠骨香 </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鲁迅故居之后,八月二十八日上午,我随家人一起瞻仰了秋瑾故居。此时的秋阳已将鎏金般的光芒泼洒在乌木古朴的匾额上,在何香凝女士题写"秋瑾故居"四个字的笔触里,依稀能听见这位鉴湖女侠当年手持龙泉宝剑出鞘时的铮鸣之音。拍照完毕,回首观瞻,正门上的一副楹联“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引起了我的兴趣。上联含了一个“秋”字,下联含了一个“瑾”字,形成“秋瑾”合璧,表达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悲悯缅怀之情,令人不仅为秋瑾烈士无畏的牺牲精神而叹惋,也为这位题写挽联的无名人士而叹服。</p><p class="ql-block"> 黛瓦乌门映碧穹</p><p class="ql-block"> 香凝题匾贯长虹 </p><p class="ql-block"> 当年剑气冲牛斗</p><p class="ql-block"> 留得丹心照宇中</p> <p class="ql-block">  秋瑾故居小巧雅致,环境优美,是五进院的台门式建筑。“和畅堂”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代女杰秋瑾从事革命活动的核心场所。在秋瑾卧室、书房的案桌前,秋瑾蜡像凝思沉静,忧国忧民的神态栩栩如生。经过天井,有一处院子是秋瑾父母和兄嫂曾经起居的地方。再往里走便是后花园,是秋瑾故居风景最美的地方。这里的水池、假山、石桥、凉亭、树林、竹园和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弯曲幽深,看上去像一个小型园林,干净整洁、静谧休闲,是打卡拍照的绝佳之地。从后花园返回,靠近东面的地方有一个小胡同,进去一排厢房,是秋瑾生平事迹展厅,从这里可以对她一生的奋斗足迹进行一番粗略的梳理。</p> <p class="ql-block">  在晚清那风雨如晦、列强环伺的黑暗岁月里,封建礼教如沉重的枷锁,禁锢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然而,秋瑾这位奇女子,如划破夜空的流星,以无畏的勇气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世人尊称为鉴湖女侠。</p><p class="ql-block"> 秋瑾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官宦家庭,本可过着养尊处优、相夫教子的安逸生活。但她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胆识与才情,心中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如燃烧的火焰,不愿被封建礼教的樊篱所束缚。“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句出自秋瑾《满江红》里的诗句掷地有声,正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不甘于做封建制度下的柔弱女子,决心冲破束缚,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秋瑾毅然东渡日本。在异国他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他们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为了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国而并肩作战。秋瑾在日本创办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她的演讲激情澎湃,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留学生们心中的革命热情。她身穿男装,英姿飒爽地站在讲台上,大声疾呼:“我们女子不能再被人看不起,我们也要为国家的兴亡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未来的光明。 </p><p class="ql-block"> 闺阁难封志士心</p><p class="ql-block"> 龙泉夜夜壁中鸣 </p><p class="ql-block"> 红妆裂作旌旗色 </p><p class="ql-block"> 敢向苍天问不平</p> <p class="ql-block">  秋瑾从日本回国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她变卖自己的首饰,筹集资金,创办了《中国女报》,希望通过这份刊物唤醒沉睡的女性同胞,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勇敢地走出家门,为争取自由和平等而抗争。她在《中国女报》上写道:“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她的笔锋犀利,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刺向封建礼教的利剑,激励着无数华夏女性勇敢地挣脱封建束缚。</p><p class="ql-block"> 墨刃凝霜裂旧纲</p><p class="ql-block"> 千钧字字破云芒 </p><p class="ql-block"> 银钩所至枷锁断</p><p class="ql-block"> 纸上惊雷震八荒 </p> <p class="ql-block">  除了创办刊物,秋瑾还积极组织秘密的革命团体,暗中发展革命力量,积聚革命火焰,早日将满清朝廷烧毁。为了实现这一宏愿,她把自己的家作为革命的据点,经常与革命同志往来。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坚定地说:“国将不国,家何为家?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深渊而无动于衷。”她与徐锡麟等革命志士秘密联络,谋划起义,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起义筹备过程中,困难重重,资金短缺、武器不足等困难接踵而至,但秋瑾没有丝毫退缩。她四处奔走,寻找爱国志士募捐,还亲自参与武器的运输和藏匿工作。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不惜一切代价,奔走于江浙一带。</p><p class="ql-block"> 侠骨丹心走江浙 </p><p class="ql-block"> 甘洒热血荐轩辕 </p><p class="ql-block"> 风雨难摧英雄志 </p><p class="ql-block"> 红颜擎炬照人间 </p> <p class="ql-block">  然而,革命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和坎坷。由于叛徒的出卖,秋瑾的革命计划被暴露。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她毫不畏惧,手持利刃,冲锋在前。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镇定自若地面对敌人的抓捕。当清兵来抓她的时候,她就像一只高傲的凤凰,不屑向乌鸦求饶。在狱中,她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折磨,但她坚贞不屈,始终没有透露革命同志的下落。敌人妄图让她屈服,对她威逼利诱,她却大声喊道:“革命定会成功!”并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样充满悲壮的绝笔,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p><p class="ql-block"> 青锋欲破九霄冥</p><p class="ql-block"> 侠气冲云贯斗星 </p><p class="ql-block"> 铁血斑斑凝碧落</p><p class="ql-block"> 冰魂皎皎鉴苍暝 </p> <p class="ql-block">  1907年7月15日,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那一天,天空乌云密布,仿佛老天也在为她哭泣。她从容地走向刑场,脸上没有一丝畏惧。她的牺牲,如同一颗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在历史的穹宇中虽然短暂,却显得无比耀眼。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革命的决心和意义,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轩亭碧血溅苍穹 </p><p class="ql-block"> 侠骨英魂对冷锋 </p><p class="ql-block"> 一炬燃空撕暗夜 </p><p class="ql-block"> 千秋肝胆照天红</p> <p class="ql-block">  秋瑾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她教会我们,无论男女,都要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勇气,要有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小我的精神。在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秋瑾,传承她巾帼英雄的精神,让这盏鉴湖女侠的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抛颅洒血染晨光</p><p class="ql-block"> 剑胆琴心侠骨芳</p><p class="ql-block"> 正气长存擎火种</p><p class="ql-block"> 明月当空照沧浪</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秋瑾故居,到初秋漫游的最后一站——蔡元培故居观瞻,去仰观“学界泰斗”的伟岸,追寻“人世楷模”的光辉。</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2日于东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