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小学劳动教育战线的同仁们齐聚一堂,凭靠此次由黄冈市教育局、黄冈中学教育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企业,简称黄冈中学教育集团)提供的平台,在 30 日-31 迎来以“劳动最光荣—-认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巧手创未来——劳动中的创意与实践”为主题的两个小学劳动教师论坛。</p><p class="ql-block">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从古至今,正是依靠辛勤的劳动,我们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由劳动创造,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尊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论坛分享,我们旨在:</p><p class="ql-block">深化认识: 共同探讨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深刻理解“劳动最光荣”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p><p class="ql-block">交流经验: 分享各位同仁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成功案例。</p><p class="ql-block">碰撞思想: 聚焦当前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激发思维火花,探寻解决路径,凝聚育人共识。</p><p class="ql-block">汇聚力量: 强化我们作为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与使命感,共同为推动我校、乃至区域小学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 11月 1日,我们劳动二组在小组讨论后,汇报了我们组总结的劳动教育评价中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p><p class="ql-block">1. 理念认知层面:重结果轻过程,功能理解单一。</p><p class="ql-block">2. 体系设计层面:指标模糊笼统,主体方法单一。</p><p class="ql-block">3. 实施操作层面:过程记录缺失,反馈激励不足。</p><p class="ql-block">4. 结果运用层面:为评而评,与发展脱节。</p> <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组也总结汇报了改进方案:</p><p class="ql-block">1.精准界定内涵,重构评价内容</p><p class="ql-block">明确评价核心:通过培训统一认知,明确劳动素养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其在劳动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剥离无关的管理性指标。</p><p class="ql-block">2.强化过程评价,丰富实施方法</p><p class="ql-block">推行写实记录:培训教师指导学生建立“劳动成长档案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形式,动态记录劳动过程中的计划、操作、反思与感悟,让评价有迹可循。</p><p class="ql-block">3.构建多元主体,形成评价合力</p><p class="ql-block">明确主体分工: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家长协同、社会参与”的评价网络。</p><p class="ql-block">4.深化结果应用,落实育人功能</p><p class="ql-block">聚焦反馈改进:将评价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非仅作为奖惩依据。明确后续努力方向,实现“以评促学”。</p><p class="ql-block">5.整合多方资源,夯实实施基础</p><p class="ql-block">链接校家社资源:培训中引导教师主动对接家庭、社区、农场、非遗工坊等,开发多样化的的劳动实践基地,为评价提供真实场景支撑。</p> <p class="ql-block">在 11月2日,国培小学劳动项目迎来了最后一天的日程安排。上午8:30至11:00,进行了大会交流与专家点评环节,由陈雪梅、余向红、杨凌三位专家对四个小组的汇报进行了专业、深入的点评。各组的总结性语言明确、重点突出,充分展现了学员们在培训期间的收获与思考,为整个活动增添了亮点。随后,在11:00至11:30举行了结业典礼,内容包括颁发优秀班干部、学员证书以及领导讲话,标志着本次培训的圆满收官。下午,学员们统一安排返程,为这次充实的学习画上句号。整个日程紧凑有序,体现了国培小学劳动项目的实效性与专业性。</p> <p class="ql-block">劳动教育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与可能。它将在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数字化转型等多个维度不断拓展。在这里,我分享一下陈教授的观念:新质劳动实践课程不是反对传统劳动,而是首先把学生身边的真实劳动机会还给学生,因地制宜开展真实的劳动实践,开发体现各地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并在劳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利用新技术。既不能刻意追求体力“苦”劳动,也不能应景式追求新技术劳动。 </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劳动教育的事业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与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劳动教育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