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鸟趣】童年鸽缘 ‍

张宗斌

<p class="ql-block">张宗斌 美篇号:1455686</p><p class="ql-block">8岁那年在姥姥家,三姥爷的鸽子让我一见倾心——白的、灰的,头顶带花帽的,脖颈闪着金绿光泽,盘旋鸣叫间满是灵动。当三姥爷提出送我一对时,我雀跃应允,却也得知要养小鸽子:得像三姥爷那样,含着玉米粒口对口喂,一天四次,还得盯着食量防撑坏,喂水也用同样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每天晨起先喂鸽子,上午、下午放学后、晚上睡觉前各喂一次。一个月后,小鸽子长出羽毛与翅膀,黑色的。逐渐学会了自己吃食,天空飞翔。父亲帮助用高粱杆给搭了窝。这对鸽子一公一母,公鸽威猛、叫声洪亮,格外讨人喜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平静没持续多久,母鸽突然失踪,后来才知是跟邻居家的公鸽“恋爱”了。我抓回它,它却反复跑回去,连自家公鸽也跟着去了。无奈之下,我只好绑住它们的翅膀,可两只始终不亲近,反倒母鸽带回了另一只公鸽,很快下蛋孵出小鸽。后来三姥爷告诉我,原来我家那只公鸽不能生育,我才恍然大悟,竟不知母鸽是如何察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后,我和鸽友交流繁殖,鸽子越来越多,堂屋房檐下做了一排鸽窝,它们也能自己野外觅食。看着鸽子在空中翱翔,我心里满是喜悦与成就感,有时还会骑自行车几公里去野外看它们找食。早期养的鸽子不怕人,会飞到我手上觅食,就算伸手抓也不跑,这份亲近让我格外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中时,有一同学也因喜爱鸽子,向我讨要一对,碍于情面我送给他一对。可一周后,那对鸽子竟从三十多公里外飞了回来,翅膀上还留着被绑的痕迹。公鸽在我面前不停打转鸣叫,像是在表达归来的喜悦,又像是诉说被送走的委屈。我当即决定,再也不让它们离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11月,我应征入伍,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些鸽子。最老的那几只已陪伴我十多年,从口对口喂养到朝夕相伴,它们早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反复叮嘱父母,一定要好好照顾它们,尤其是年老不能觅食的,要按时喂食。到了部队,每次给家里写信,我总会问起鸽子的事情,父亲的回信也总会细细描述它们的近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年后,父亲来信说,一场暴风雪让外出觅食的鸽子没能回来,那几只老鸽子也不在了。我的童年鸽缘,就此画上句号。入伍第五年我第一次回家,鸽子没了,但鸽窝还在。父亲说,要等我回来再处理——那一排排鸽窝,成了我童年与鸽子之间,最后也是最珍贵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