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光风干了的岁月 一一故乡毛田小传② 李真微其人其事

李建新

<p class="ql-block">“收割季节,谷粒如金,各家各户,鸡鸭小心……”</p><p class="ql-block">这熟悉的乡音,伴着一声声清亮的铜锣,穿越稻浪与炊烟,叩响几代湖南人记忆深处的门扉。那手持铜锣、走村串巷的“蔡九哥”,并非戏中虚影,而是从现实土壤里走出的真实人物——他正是湖南花鼓戏经典《打铜锣》的原创作者李真微先生,岳阳市教科院退休教研员,一位八十八岁高龄的语文教育大家。</p><p class="ql-block">李真微老师是我族中叔辈。族名载篪,字真维,号韶和,生于1938年。兄长字思维,号翁吾,前些年仙逝。历经沧桑洗礼,阅尽人间冷暖,他将名字悄然更作“真微”,取意“甘为微尘,真实而活”。一字之易,道尽一生沉浮后的谦卑与澄澈,亦如秋阳下静默的泥土,不语却厚重。</p><p class="ql-block">真微老师堪称湖湘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面旗帜。六十余载笔耕舌耘,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其教学艺术精妙入微,文章思想深邃通达。去年米寿之庆,文坛贤达云集线上,共襄盛举,一时群星璀璨,雅集生辉。他回赠一联:“心如丘壑能容米;德有纤尘莫问茶。”十四字如清泉漱石,映照出他晚年心境之宽厚、淡泊与自守。</p><p class="ql-block">然其早年岁月,却浸透苦难与漂泊。三岁即随家人逃难至衡山橘园,父亲罹患胸膜炎,因缺医少药,竟被迫在胸前开洞引流脓血,终不治离世。母亲携幼子辗转湘潭花石,靠纺纱维生,在战火与饥寒中挣扎三年。待抗战胜利归乡,家园已非旧貌,唯有坚韧不灭的血脉,在废墟中悄然重生。</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十三岁的真维在由芙蓉寺破庙改建的学校读完高小,后考入远在百二十里外的新湖南建设中学(今岳阳市一中前身)。为凑学费,母亲毅然卖掉全家仅存的三百斤口粮——那是维系性命的最后稻谷。少年负笈远行,肩上担着的,不只是书箱,更是一家人的希望与悲怆。</p><p class="ql-block">真微老师早年执教小学十载。二十二岁与葛沅老师结为连理,育有一子一女,生活渐趋安稳。然而命运常以玩笑之名,施以重击。乡谚有云:“小姨子的半边屁股是姐夫哥的”,本为戏谑亲近,却因一念之差,酿成大祸。在阶级斗争风起云涌的年代,私情被放大为罪愆。妻子愤而举报,他锒铛入狱数载,才华折翼,青春蒙尘。</p><p class="ql-block">然葛沅老师实乃奇女子,情深义重,刚柔并济。她既痛其失足,又惜其才情。铁窗之前,她凝望丈夫,一字一句道:“你在里面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我等你回来。”此语如灯,照亮幽暗岁月。出狱后,三十岁的李真微重返故土,身份已变为农民。然灵魂未曾低头,精神依旧挺立。</p><p class="ql-block">即便躬耕田亩,他仍卓然不群。虽背脊微驼,眼中光芒不减。农闲时节,乡人就地画棋盘对弈,无人能敌。他更成为生产队的“笔杆子”,以身边人事为材,编演花鼓小戏。其原创《打铜锣》自大队演至公社,由县入省,终经改编搬上银幕,与《补锅》并列湖南花鼓戏双璧。另作《金花银花向阳花》及“农业学大寨赶毛田”系列鼓动文章,亦曾风行一时,刊于主流报刊,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我幼时虽仅小学年纪,却对一事记忆深刻:大队举办忆苦思甜展,评选“十大恶霸”,并配以漫画揭露其“罪行”。那些栩栩如生的头像与绰号——“杀人魔王李大鹏”、“鹰嘴老蛙李翠英”等,皆出自李真微之手。而这些人,实为族中长辈。李大鹏乃中央军校特训班出身,曾任国民党陆军六十二师师长,抗日战场上的铁血英雄;李翠英(我祖父)为晚清秀才,民国保长,温文知礼,乡里敬重。笔下所绘,非其所是,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1977年高考恢复,时代转轨。1981年岳阳县一中成立,师资紧缺,真微老师迎来人生转机,重返讲台,执教高中语文十一载。课堂之上,他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课余之间,笔耕不辍,佳作频出。其文如清流,润物无声,育人无形。</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小勤勤》表面记述一中教师魏林之女学语文的点滴,实则以童真之眼,映照教育现实之困——孩子们渴望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个纯净、温暖、少些功利的成长天地。此文如一枚石子,投入语文教育的深潭,激起层层涟漪。</p><p class="ql-block">1994年,李真微调入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任高中语文教研员,兼任湖南省中学语文教研会副理事长、岳阳市中语会理事长。四十余种著作,四百余篇文章,如星罗棋布,见证其学术耕耘之广博深厚。《语文教育散论》一书,尤见其思想之精粹,实践之深沉,堪称湖湘语文教育的重要文献。</p><p class="ql-block">退休之后,真微老师活得愈发通透睿智。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观世事如云卷云舒,不狂不傲,不伤不悲,一切恰到好处。老得自然,老得心安,老得有尊严,有阳光,有欢笑。其文《老了,一幅凝固的壁画》,字字如画,句句生光,描绘出生命晚境的静美与从容,令人读之忘俗。</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建新,中学数学高级教师。2024年退休后,致力于用阅读与旅行增加生命的厚度,用文字与脚步丈量生命的长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