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云梦县博物馆

我胆小

<p class="ql-block">走进云梦县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块褐底金书的牌匾,“云梦县博物馆”六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一刻,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雾气,踏入了一片古老而神秘的泽国。这里曾是楚地云梦,水汽氤氲,草木葱茏,如今虽高楼林立,但历史的气息依然在砖瓦间悄然流淌。</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坐落在东城新区的黄香大道旁,紧挨着梦泽湖公园。湖光倒映着飞檐翘角的建筑轮廓,风拂过树梢,带来一丝清凉与宁静。我们沿着龙岗路缓步而来,远远就看见那座融合传统与现代气息的馆舍,像一位沉静的老者,静静等待着人们去倾听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恢弘却不张扬,中式飞檐如展翅欲飞的鸟翼,托起一片文化的天空。台阶宽阔,石栏素净,两旁绿树成行,阳光洒在青石板上,光影斑驳。走进馆内,才真正明白,这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通往秦汉时光的桥梁——尤其是当我知道,这里收藏着震惊世界的睡虎地秦简时,脚步都不由得放轻了。</p> <p class="ql-block">睡虎地秦简,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奇迹之一。它们从泥土中苏醒,带着两千多年前的墨迹与律令,重现人间。这些竹简不仅入选了“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还走进了故宫的《国家宝藏》特展,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每一片简牍都像是一封来自秦朝的信,写满了法律、案例、行政制度,甚至还有古人对生活的细致记录。</p> <p class="ql-block">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叫“喜”的人。他不是帝王将相,只是一个基层官吏,却用一生的勤勉,留下了这部被誉为“秦代百科全书”的简册。馆中那尊他的雕像让我驻足良久——面容肃穆,目光深邃,胡须微扬,仿佛仍在伏案抄录。他生于咸阳,长于安陆(今云梦),三度从军,终身治狱,用近乎日记的方式记录律法条文。正是这样的普通人,用笔墨守护了文明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文物静静陈列,每一件都在低语。从青铜器到陶俑,从漆器到竹简,它们不只是展品,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古泽风华——云梦古代文明展》以时间为轴,将这片土地的辉煌娓娓道来。我站在展柜前,看着那些泛黄的简牍上细密的字迹,忽然觉得,所谓“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不过如此。这些文物讲述的不只是过去,更是我们何以成为今天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群退休职工一共四十六人,一路谈笑风生地走进展厅,又在博物馆前的台阶上整齐列队,留下了一张合影。阳光正好,背景是那飞檐金匾的建筑,绿树环抱,笑声回荡。这一刻,我们不仅是参观者,更像是历史的接力者——走过一生,终于有机会站在文化的源头回望来路。</p> <p class="ql-block">听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来到这里,站在大厅里深情地说:“古代简牍非常珍贵……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这句话被刻在馆内的墙上,也刻进了我心里。是啊,这些简牍不只是文物,它们是信史的铁证,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只有不断挖掘、研究、传承,才能让中华文明真正“泽惠后人”。</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座静静伫立的博物馆。它不喧嚣,却有千钧之力;它不张扬,却承载着无数沉默的辉煌。这一次的云梦之行,不只是看了一场展览,更像是一次与历史的促膝长谈。原来,所谓文明的延续,就藏在这一片片竹简、一座座展馆、一次次回望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