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巡礼(二)镇江古代史展

TAOYU

  镇江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周康王时期(约公元前1026—前1001年),有“宜侯夨簋”铭文为证,至今约3,000年。   镇江博物馆古代史陈列系统地展示了镇江三千年悠久的历史与绚丽的文化。   昨天我们参观了镇江近代史展,同样地,我们今天参观的镇江古代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难免错漏,若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b><font color="#167efb">吴文化青铜器展</font></b>   映入眼帘的第一宝是宜侯夨簋,国宝级文物,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称为吴国第一铜器。<br>  宜侯夨簋1954年出土于镇江丹徒烟墩山,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和吴文化起源的重要实物史料。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铭文中的“宜”即现今镇江一带,据此断定镇江至少有3,000年历史。   青铜鸟盖壶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壶盖呈鸱鸟形,展翅欲飞,内曾存液体(推测为酒),是吴国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青铜甗是古代用于蒸煮食物的青铜器。上部为“甑”,用于放置食物,下部为“鬲”,用于盛水加热,甑与鬲之间有带孔的“箅”,蒸汽通过箅孔加热食物,实现“蒸食”功能。   青铜凤纹尊是镇江博物馆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其造型优美、纹饰华丽。<br>  这件青铜凤纹尊是吴国青铜器的瑰宝,兼具中原文化的粗犷豪迈与南方文饰的精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审美追求。   青铜人面纹錞于是春秋晚期(约公元前5世纪)的青铜器,整体为圆弧顶,顶部铸有虎形钮。为研究春秋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器造型提供重要参考。   青铜蟠螭纹罍是镇江博物馆馆藏的代表性青铜器之一。器物各区域内填满蟠螭纹。蟠螭纹是春秋时期流行的装饰纹样,螭为传说中无角的龙,此器的蟠螭纹突破了传统分段风格,以曲线穿插、自由延展的形态呈现,如同云气缭绕、藤蔓蜿蜒,体态各异且无拘无束。   青铜带盖鼎采用“蹄足+盖钮”组合,既延续中原周代鼎的庄重感,又以江南风格的纹饰(如勾连云纹)展现地域特色,是吴国“礼制本土化”的直接证据。   这组类似编钟的青铜器,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青铜军乐器,核心器物包括青铜勾鑃、青铜人面纹錞于、青铜钲、青铜铎等,是古代军事与礼乐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   <b><font color="#167efb">历代陶瓷器精品展</font></b>   德清窑是东晋时期(317-420年)浙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瓷窑。其制瓷历史可追溯至商代原始瓷,东晋时期在青瓷基础上烧造黑瓷,成为我国已知最早烧造黑瓷的窑口之一。   这件梅瓶采用珍珠地划花工艺,是北宋登封窑的标志性技法,是工艺创新的标本、地域文化的载体、历史地位的见证、艺术审美的缩影,在陶瓷史、文化史、艺术史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div>  瓯窑青釉鸡首瓷壶属于东晋时期的青瓷制品。东晋时期,越窑、瓯窑等南方窑场的青瓷工艺达到较高水平,鸡首壶作为这一时期流行的瓷制盛器,是当时社会生活与审美风尚的体现。</div>   景德镇窑缠枝牡丹纹双耳扁瓶属于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精品,缠枝牡丹纹是明代(尤其永宣时期)青花瓷的标志性纹饰。   青花海水龙纹香炉是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的典型代表,通过海水与龙纹的结合,展现元代瓷器装饰的华丽与“江山永固、皇权神圣”文化寓意。   孔雀蓝釉堆塑云龙纹香炉采用鼎式造型,既具实用性又强化了器物的庄重感。龙纹以“堆塑”工艺呈现,龙身蜿蜒、鳞甲清晰,展现“龙腾云海”的动态美感,是元代瓷器“写实与写意结合”的典型体现。   左右是景德镇瓷,中是广彩瓷。   <b><font color="#167efb">古代金银器精品展</font></b>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  唐代金银器工艺的精品,集儒家、道家思想于一体。上部为圆柱形酒筹筒,筒身錾刻“论语玉烛”四字,下部为龟形底座。   银镀金凤冠采用银质镀金工艺,结合捶打与铸造技术,再通过焊接、镶嵌等工艺组装。这类工艺在明清时期达到成熟,体现了古代工匠对金属延展性、焊接技术的精准掌控,工艺精湛。   鎏金鱼化龙纹大银盆银质鎏金,器型为敞口,纹饰“鱼化龙”取材自“鲤鱼跃龙门”传说,象征激励进取、蜕变升达,是唐代科举文化与民间信仰的具象化表达。   唐代金银器工艺登峰造极,这款银锅的制作工艺(如锤揲成型、抛光等)是唐代手工业水平的缩影,体现“实用与艺术结合”的审美追求。   鹦鹉纹银盒底是国家一级文物,唐代金银器工艺的典型代表。这类银盒在唐代多为化妆盒,反映了唐代贵族阶层精致的生活风尚。   <b><font color="#167efb">古代工艺精品展</font></b>   镇江博物馆内展示的博古架,作为承载文化内涵与空间美学的载体。博古架起源于北宋宫廷,承载“文人雅趣”与精神追求。   清初铁画《溪山烟霭图》,对联为“深树云来鸟不知,慈岩月上鹤长眠”。铁画由明末清初的汤鹏首创,以铁为墨,以锤为笔,将铁片锻造成山水、花鸟等画面,兼具水墨画的意境与金属的质感。   芙蓉石花鸟盖瓶以稀世材质为载体,以精湛工艺为灵魂,以吉祥纹饰为纽带,将清代工艺美学与文化精神凝练于方寸之间,是镇江博物馆馆藏中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精品。   铜胎掐丝珐琅龙纹瓶以精湛工艺、吉祥纹饰与历史积淀,成为镇江博物馆馆藏中展现清代工艺美学与文化内涵的典型藏品。   红双喜吹箫引凤上秦台。对联“吹箫引凤上秦台,运管描蛾传汉风”典故出自西汉《列仙传》,是中国传统婚恋文化与神仙传说结合的经典范例。   紫檀木雕花罗汉床明清时期文物,紫檀木是明清家具(尤其是宫廷与文人家具)的典型用材,其纹理细腻、色泽深沉,是古代高端家具的标志性材质。   唐代人的饮酒行令。唐代酒令为后世酒文化奠定范式,酒令中“以文化为底色、以互动为纽带”的逻辑,至今影响着宴饮文化的社交属性。   阅读更多我的游记,请点击:<a href="https://www.meipian.cn/c/854019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https://www.meipian.cn/c/8540194</a>​<br>  或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