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韶山灌渠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有“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它于1965年7月动工,10万建设者仅用10个月就建成总干渠和北干渠主体工程,1966年6月2日正式通水,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通水、当年受益的水利建设奇迹。</p> <p class="ql-block">该灌渠以水府庙水库为水源,经洋潭水坝引水进总干渠,在湘乡境内分南北干渠,再通过支渠等构成“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灌溉着湘潭、长沙、娄底三市七县(市、区)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兼具工业供水、发电、航运、防洪排涝、养殖等综合功能。</p> <p class="ql-block">其工程规模宏大,干渠总长240公里,支渠230条,总长1600公里,还有9处隧洞、26处渡槽及4000多处建筑物。如今,它不仅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还成为了徒步、马拉松爱好者的打卡地,同时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着湖湘儿女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续写着人水和谐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秋意轻吻着韶山的风,我们踏向灌渠的旅程,便在这样的温柔里启幕。</p> <p class="ql-block">渠水如一条淡青的绸带,在林间蜿蜒。两岸的树将叶子晕染成黄绿的渐变,风过处,叶影婆娑,落在渠面,碎成一地晃动的光斑。我们沿着渠边小径徐行,脚下的泥土混着青草的气息,每一步都像踩在季节的诗行里。</p> <p class="ql-block">偶尔拐进一段废弃的铁轨,锈迹斑斑的钢轨在秋雨中泛着冷光,却因我们的笑声有了温度。我们或坐在轨上,任思绪随铁轨向远方延展;或张开双臂,在枕木间小心翼翼地平衡,仿佛在与时光玩一场温柔的游戏。铁轨两旁的草木疯长,将远处的村落和山野都藏进了绿意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抬眼是无垠的田野,收割后的稻茬在灰蒙的天色下,铺成一片金黄的绒毯。水洼里,鸭群正悠然嬉戏,搅碎了倒映的树影,也搅碎了我们对田园的所有憧憬。远处的村落隐在青山绿树间,白墙红瓦,像极了水墨画里不经意的留白。</p> <p class="ql-block">当走到那座架在渠上的桥时,彩色的旗帜在风里招展,渠水在桥下静静流淌,倒映着两岸的树,也倒映着我们眼中的惊喜。这一刻,灌渠的水、旧铁轨的锈、田野的风,都成了我们徒步故事里最清新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韶山灌渠的每一寸土地,都像是时光酿的酒,我们走在其中,便醉在了这秋的静谧与美好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