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童心话童年》菊香戏韵满唐河:重阳十场戏,话透银龄童心与旧童年

罗小丫拒加微信拒私聊

<p class="ql-block">昵称:罗小丫拒加微信拒私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074513</p><p class="ql-block">摄影:毛安民等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九重阳,金菊缀枝满唐河。10月31日暮色渐沉,文峰塔下还能听见老人哼着《对花枪》,孩童攥着戏服贴纸念叨“胡秀英唱得够味”,路过居民驻足轻和。由唐河县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办的2025年“我们的节日·重阳”文艺演出,便在这热闹里收官。10月28日至31日,四天连轴演十场大戏,每场都裹着“尊老爱幼”的重阳情,藏着咱中原戏曲老根脉,更给唐河发展注满文化动能。</p> <p class="ql-block">  收官日上午,实践中心座无虚席,党万树、朱景远、牛静杰等领导与群众共庆佳节,既提了活动规格,也燃了大家的热情。油田宛玉戏曲团刚就绪,春藤幼稚园的孩子就来了——老师牵着小手,叽叽喳喳找位置,眼睛直勾勾盯舞台戏服,惹得老戏迷笑。申水起司鼓三记如唐河脉动,秦九龄板胡清亮似秋雁鸣,乐师一合鸣,孩子就使劲拍手,有的还学大人点头晃脑,模样可爱。这支常送戏下乡的队伍,我看早是唐河人熟悉的“老伙计”,看着台上唱、台下老的乐、小的欢,我忽然明白,这就是唐河“以文化人”的样子:让老辈守乡愁,给孩子种文化认同。</p> <p class="ql-block">  后续演出满是温度。张秋梅唱《小二黑结婚》“清凌凌的水”,老人们跟着叩指打拍,嘴里还轻轻跟着哼,眼里满是旧时看老戏的模样;高爱琴捏水袖唱《春秋配》,婉转腔调一出来,原本打闹的孩童立马定住,凑着脑袋往舞台前凑;牛春霞演《大祭桩》,悲愤刚起就有人悄悄拭泪,许是想起了当年听这出戏的往事。卢玉团长压轴演《送香茶》,13段豫剧、曲剧选段轮番上,不只是唱老戏,更借唱腔传非遗、聚民心,掌声里藏着大家心齐向前的劲。</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文艺“双线开花”。实践中心内,星月合唱团、京韵剧社以大鼓《中国范》开篇,雷伟唱《梁祝》、史新维演《霸王别姬》、王向伟唱《穆桂英挂帅》,现代京剧联唱最动人,《龙江颂》《红灯记》的选段一落,台下老戏迷纷纷起身和唱,声音里满是回忆;一旁《月光下的凤尾竹》舞蹈、《往日旧梦》旗袍秀轮番上,传统与现代相融,倒像唐河的发展:文脉守得牢,时代步子跟得紧。</p> <p class="ql-block">  文峰广场没精致舞台,却满是烟火气。秦晋花园艺术团演《赶毛驴》,“毛驴”道具一扭一摆,活灵活现,孩子们追着道具笑,老人们也跟着拍手;国家二级演员仝俊华唱《对花枪》“老身家住南阳地”,老乡立马起身跟着学唱,乡音里全是亲切;宋长逯唱《村官李天成》“当干部就该常吃亏”,直白歌词一出来,掌声格外久,大伙儿都跟着点头称是。这儿看戏从不是“他们演、我们看”,更像演员和咱老百姓,赴一场老戏与团圆的约。</p> <p class="ql-block">  参演团队各有亮点:油田宛玉戏曲团引域外资源、送戏下乡,是“文化引进来又沉下去”的典范;星月合唱团、京韵剧社融时代元素,让传统艺术焕新;秦晋花园艺术团接地气,演的都是老百姓爱听爱看的戏;仝俊华等名家用乡音传精神,架起专业与群众的连心桥。</p> <p class="ql-block">  如今演出落幕,文峰塔下的菊香还在,戏台上的余韵也没散——老人们还会念叨《对花枪》的调子,孩子兜里仍揣着戏服贴纸。这场重阳十场戏,唱的不只是老戏,更是银龄心里的童年回忆,是童心眼里的文化新苗,把“尊老爱幼”的重阳意、“代代相传”的文化根,都揉进了唐河的烟火里。往后日子,这份暖会慢慢传,这份根会牢牢扎,也盼着咱中华民族的老传统,就像这菊香戏韵一样,岁岁年年,生生不息,让咱的祖国更热闹、更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