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的三本

沈荣荣

<p class="ql-block">  智慧农业本质是生产工具。从生产工具演变的角度来讲,农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以人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以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以机械动力为主的工业化农业,以数据算力为主的智慧农业。可以讲,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其本质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利用数据、模型、算力等进行精准调控、精准作业、精准管理,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p><p class="ql-block"> 智慧农业本来是跨界融合。过去实践中,我们有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等提法,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讲的,数字农业更多强调通过数据形式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共享;精准农业更多强调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的直接结果;而智慧农业强调的是智能工具的运用,既包含了数据采集运用,又涵盖了过程的精准管理和控制,还蕴含着未来不断迭代升级的趋势和可能。</p><p class="ql-block"> 智慧农业本身是农业全产业链范围。智慧农业具有宽领域、广渗透的特性,绝不只限于高端的植物工厂、设施种养等,而是覆盖种植、畜牧、渔业等各行业,贯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管理、服务各领域,涵盖上游的研发创新、中游的软硬件生产、下游的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全面、立体、融合的智能化产业体系。</p><p class="ql-block"> 发展智慧农业也不是另起炉灶、单搞一套,而要重点在“+”上做文章,依托农机、灌排等设施装备,立足大田生产、设施农业、规模舍饲等应用场景,叠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来赋能加速、来提质增效。</p><p class="ql-block">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小农大国,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生产效率仅为非农产业的25.3%,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国际竞争力也不强,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急需加快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p><p class="ql-block"> 发展智慧农业可以提供新手段。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已经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期,依靠传统手段提效率、增产能难度越大、有些已经不太可能,只能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以智能化来实现精准化。智能植保无人机每天的飞防可以达到500~800亩,是人工作业的50—100倍;智能膜下滴灌比传统浇灌节水40%、节药20%。尤其智能农机在提效减损上作用非常显著,比如小麦机收损失率,从以往的3%降到了1%,机收减损降1个点就意味着增收约25亿斤粮。</p><p class="ql-block"> 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开辟新赛道。如何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方面智慧农业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9.7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156万户,今后通过智慧农业把社会化服务水平整体提上来。同时面对分散的主体、细碎的地块,琐碎的农事,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两难多难问题,而这方面智能化技术装备大有用武之地。</p><p class="ql-block"> 智慧农业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抓手,这些年来虽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判断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不小。应用规模尚待扩大。美国80%的大农场实现了大田生产全程数字化,我们大田种植的信息化率全国平均只有22%左右。技术装备尚待提升。荷兰的智能温室大果番茄平均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2公斤,而国内智能温室的最高产量只有35公斤,关键就在于缺乏与国内生产场景相适应的植物生长环境调控模型算法。</p><p class="ql-block"> 总的看,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是靠农民群众的精耕细作,未来建设农业强国还得靠智慧农业来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升精准精细水平。必须抢抓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分秒必争加力推动智慧农业赶上来,努力搭上信息化这辆快车,实现“拉链建群、建圈强链、爬坡过坎、弯道超车”,加速农业强国建设进程。</p><p class="ql-block"> 发展智慧农业,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攻方向,以破解智慧农业落地应用难点卡点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场景打造、技术模式集成应用,全方位培育壮大智慧农业产业,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新动能。</p><p class="ql-block"> 推动农产品加工数字化。有的地方引进数字化柑橘分选线,能够精准识别糖度、水分及果肉损伤情况,每小时分选量相当于8个熟练工人,精选后的柑橘从论“斤”卖变为论“个”卖,单果市场售价最高可达8—10元。围绕自动分拣、品质检测、追溯管理等智能设备配备,提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方案措施,结合实际推动实施,逐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推动农产品营销网络化。推动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与主产区建立精准对接机制,支持引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定期组织电商营销促销活动。</p><p class="ql-block"> 推进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专业化提升。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人工复核等方式,以县为单位绘制成图,拓展遥感、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据采集渠道,广泛汇集各方面数据资源。推进信息全国通用,真正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