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合肥有一個去處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歷史上頗具争議的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居。</p><p class="ql-block"> 李鴻章故居在今合肥步行街西端,是李氏家族住宅的一部分。佔地2000平方米。是典型的江准地區民居。现辟為李鸿章故居陳列舘。於1999年9月對外開放。現為安徽省省級重點文物保䕶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上為故居門廰。</p> <p class="ql-block"> 故居一進院前廰。院中間一塊大太湖石,雕花門窗十分考究。現為李鴻章生平展覽室。</p> <p class="ql-block"> 進入展室,迎面是晚期軍政重臣李鴻章官服雕像。</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1823一—1901年)安徽合肥人。本名章銅,字子黻,號少荃。1847年考中進士,1862年編練淮軍,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壯大淮系集團,成為影響晚清軍政外交的關鍵人物。官至直隶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閣大學士。</p><p class="ql-block"> 1901年去世,清廷追贈太傅,晋一等候,謚“文忠”。今輯有《李鴻章全集》</p> <p class="ql-block"> 與李鴻章相關聨的近代中國的若干“第一”。</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家族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出身耕讀世家,少有大志勤奮好學。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考中二甲第三十六名進士。三年後任翰林院编修,官秩七品。</p> <p class="ql-block"> 清-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入安徽,李鴻章受命回郷組織團練。1859年入曾國藩幕府,1862年組建13營淮軍入滬,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以儒生出身開始他的軍旅生涯。他注重軍隊的西式訓練和武器的更新,促進軍隊近代化,使准軍逐漸成為晚清重要國防軍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年李鴻章官服和便服照。</p> <p class="ql-block"> 1865年李鴻章署兩江總督,次年任欽差大臣,督辦“剿捻”即鎮壓捻軍。因剿捻有功,賞加太子太保銜,升協辨大學士,李的軍事生涯達到頂峰。</p> <p class="ql-block"> 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憑借淮軍和北洋海軍兩大軍事武装,不斷壯大淮系集團,使之成為晚清有很大實力和影響力的軍政集团。</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一生所任官職表</p><p class="ql-block"> 從一個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而巡撫,而兩江、湖廣總督,而直隶總督兼北洋大臣,總理衙門行走,赏黄馬掛、加三眼花翎。直到死後謚“文忠”,追贈太傅、一等侯。可謂備極人臣。而身後聲名却備受垢病。</p> <p class="ql-block"> 清-光緒四年(1878年)的李鴻章。</p> <p class="ql-block"> 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p> <p class="ql-block"> 19世紀60年代清朝内部興起“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李鴻章主張“求洋法,習洋器,為自立張本”</p> <p class="ql-block"> 興辧一批近代企業。如金陵機器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機器總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等。</p> <p class="ql-block"> 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一一唐胥鐵路。圖為李鴻章視察鐵路。</p> <p class="ql-block"> 清-光緒八年(1882年)李鴻章奏請在上海試辦機器織布局,其㫖在“以擴利源而敵洋產”。</p><p class="ql-block"> 圖為李鴻章奏折。</p> <p class="ql-block"> 1874年日本侵略台灣。李鸿章認為必須專注東南海疆。I875年5月總理衙門批凖李鴻章和沈葆楨分别督辦北洋和南洋海防。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成軍,成為當時亞洲第一的新式海軍。</p> <p class="ql-block"> 1886年總理海軍衙門大臣奕譞(中)巡閱北洋海軍。這是中國海軍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艦船合操和實彈演習。右坐者為李鴻章。</p><p class="ql-block"> 圖下為1887年成立於山東威海劉公島上的<北洋海軍提督署>(海軍公所)。</p> <p class="ql-block"> 為培飬洋務人才,李鴻章創設軍事、翻譯、西醫等新式學堂。和曾國藩首倡官派学生留學美國。奏請船政、武備學堂學生到歐洲學習科技。</p><p class="ql-block"> 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民國首任内閣緫理唐紹儀,曾担任我國第一所公辦大學一一<北洋大學>校長的蔡紹基均為當年留美學童。</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與中國近代新式學堂。</p> <p class="ql-block"> 1870年後李鴻章兼任北洋通商大臣,處理外交事務。面對歐美列强“論勢不論理”,他主张“以夷制夷”甚至不惜在國家利益上做出讓步,換取“自强”的安定環境。由於清朝末年國力衰微,在這種“和戎”外交指導下,代表清政府簽訂不少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其“和戎”外交的失敗,為後人所詬病。</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主持的部分絛約交涉活動。</p> <p class="ql-block"> 1895年李鴻章受命任頭等全權大臣,赴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談判。在日談判期間,李鴻章遭遇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槍擊,左頰受傷。右為一年後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此次談判结果又簽訂了屈辱不平等的“馬關條約”。</p> <p class="ql-block"> 光緒廿一年(1895年)三月,李鸿章上奏“中日會議和約已成”折,詳細説明了此次談判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1896年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李鴻章作為清政府全權特使前往祝賀。並出訪歐美各國,對各國政治制度和工業文明有更進一步認識。</p><p class="ql-block"> 圖為拜訪德國有“鐵血宰相”之稱的俾斯麥(信中所稱畢士麻)前致俾斯麥的信,溝通二人會晤時間,同時表達了對俾的仰慕之情。此次遠涉重洋的出訪歷時二百天。對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説實屬不易。</p> <p class="ql-block"> 回國後和外國軍官合影。李鴻章老態龍鐘,一臉疲態。正如清王朝之摇摇欲墮。和外國軍官形成鲜明對比。</p> <p class="ql-block"> 1899年“八國聯軍”侵華。1901年李鸿章和慶親王奕劻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簽訂<辛丑條約>。這是李鴻章一生中與外國列强簽訂的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年11月7日,這位“少年科第,中年戎馬,壯年封疆,晚年洋務”的晚清柱石之臣帶着些許不甘和遺憾,永遠閉上了眼晴,享年七十九歳。清廷追贈太傅,晉一等侯,謚“文忠”。</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臨终前最後一道遺折。表達了對朝廷的感恩和忠誠,以及對“自强”之志未酬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1903年李鴻章靈柩歸葬故里一—合肥東郷大興集夏小埕(今瑶海區大興鎮)</p> <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位歷史人物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所處時代的烙印,即時代的局限性。對李鴻章這様復雜多面的歷史人物,用一個“賣國賊”的標簽定義顯然有失偏頗。一生功過要由歷史來檢驗。</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主席早年對李鴻章的評價(上)</p><p class="ql-block"> 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下)</p> <p class="ql-block"> 二進院中廰名<福夀堂>,高9米,建築形式“明三暗五”,從外面看雕花隔扇、窗欞是三間,裏面實為五間。</p><p class="ql-block">檐下正門兩側抱柱長聨:</p><p class="ql-block">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p><p class="ql-block">祈新年豈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即稱地上神仙</p> <p class="ql-block"> 福夀堂匾額下正面兩側抱柱聯:</p><p class="ql-block"> 棟梁華夏資良輔</p><p class="ql-block"> 帶礪河山鍚大年</p><p class="ql-block"> 中堂兩聨:</p><p class="ql-block"> 博覽群書精慮衆藝</p><p class="ql-block"> 率心載德濟義輸忠</p><p class="ql-block"> 均為對主人的稱頌。</p> <p class="ql-block"> 三進院“走馬樓”為木雕雙層樓房,面闊七間,上下迴廊連通。因為家眷居住,也稱小姐樓。</p> <p class="ql-block"> 樓内一側為李鴻章書法展。</p> <p class="ql-block"> 展出李鴻章手書楹聯、奏折、尺牘、扇面、手卷、匾額,顯示其作為文人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八字聨:</p><p class="ql-block"> 常將全德表此風俗</p><p class="ql-block"> 不以外物擾其天和</p> <p class="ql-block"> 七字聨:</p><p class="ql-block"> 張顛草聖雄千古</p><p class="ql-block"> 焦遂高談驚四筵</p><p class="ql-block"> 張顛,唐代書法家,因常於酒後呼號狂走,揮毫潑墨,時稱張顛。</p><p class="ql-block"> 焦遂,唐朝人,布衣,善飲,與李白、賀知章等七人合稱“醉中八仙”常於酒後放言,言辭犀利。故稱驚四筵。</p> <p class="ql-block"> 七言聯:</p><p class="ql-block"> 不知誰作蛟龍吼</p><p class="ql-block"> 羡君超然鸞鶴姿</p> <p class="ql-block"> 七言聊:</p><p class="ql-block"> 為文當得春初氣</p><p class="ql-block"> 觀化能知萬類情</p> <p class="ql-block"> 八字聯:</p><p class="ql-block"> 玉粹金和混然元氣</p><p class="ql-block"> 禮耕義種必有豐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右七言聯:</p><p class="ql-block"> 誰使詩仙來鳳沼</p><p class="ql-block"> 欲傳賈客過雞林</p><p class="ql-block"> 左八言聯:</p><p class="ql-block"> 家给人喜順若流水</p><p class="ql-block"> 時言樂笑穆如清風</p><p class="ql-block"> 给,音ji(上声)给飬。</p><p class="ql-block"> 鳳沼,指皇家御池。此處或用李白被唐玄宗待詔入宫典故。</p><p class="ql-block"> 雞林,古稱新罗,白居易詩為新罗人喜爱,廣為搜購收藏,</p><p class="ql-block"> 賈,音gu(上声),賈客或指商人,把白詩帶到新罗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 八言聯:</p><p class="ql-block">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p><p class="ql-block"> 明月以不常滿為心</p><p class="ql-block"> 此言有容乃大,满則招損。</p> <p class="ql-block"> 致津海關税務司德璀琳(德國人)信件(行書)</p> <p class="ql-block"> 致醇清王奕譞(光緒生父)信件。</p> <p class="ql-block"> 扇面。寫给女兒的詩。感慨宦海沉浮及思女之心。</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名刺(|a)即今之名片。</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與輪船招商局展覽室。</p> <p class="ql-block"> 以“自强”為旗幟,以發展軍事工業為核心的洋務運動,因清政府財政困難,資金短缺而難以為繼。為解决這一困境,以李鸿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把目光轉向航運、煤礦、电訊、紡織等民用工業。以“求富”振興民族工業,進而鞏固國防。</p><p class="ql-block"> 在此背景下,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之議成為洋務派轉型以“求富”的標誌。</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看到當時各通商口岸江海航運之利皆為外商侵佔。為與外商争衡奪回海權,李鴻章設法召募華股創辦中國第一家工商企業一一輪船招商局。此舉應該説還是有一定逺見的。</p> <p class="ql-block"> 上右為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6月20日李鸿章在<籌議制造輪船未可裁撤摺>中提出籌設輪船招商局的奏議。</p><p class="ql-block"> 同月總理衙門支持李籌辦之議,自此招商局進入籌辦階段。</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堅持招商局“官為维持”方針。通過撥借官款,免息,緩交官利,給以財政支持,同時授於招商局漕運專權,對運送漕糧、官物给以政策扶持。</p><p class="ql-block"> 上圖為李鴻章<整頓招商局事宜摺>關於“官為维持”的論述。</p> <p class="ql-block"> 1877年在李鴻章和沈葆楨(林則徐之婿)的决策下,招商局一舉收購了當時在華最大的輪船公司一一美商旗昌輪船公司,消除了一个最强的競争對手。在招商局受到保守派攻擊時,李竭力為招商局辯䕶,帮助其度過危機。</p> <p class="ql-block"> 1883年在中法戰争中,為防止招商局輪船被法方搶奪或摧毁,在李鴻章支持下以“明賣暗托”形式出售给外商,換旗航行。戰争結束後即可收回,保存了民族航運業。</p><p class="ql-block"> 圖上右為時任招商局帮辦馬建忠。</p> <p class="ql-block"> 確立招商局“官督商辦”,各緫、會、帮辦俱由北洋大臣札委(提名委任)由是李鴻章通過核定章程、絛規、用人掌控招商局。</p> <p class="ql-block"> 時任招商局總辦,廣柬香山(今中山)人唐廷樞(上)</p><p class="ql-block"> 時任招商局督辦,江蘇武進人盛宣懷(中)</p><p class="ql-block"> 時任招商局會辦,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徐潤</p><p class="ql-block"> 招商局領導層多為南方,特别是廣東人。</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作為官方代表,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控制招商局資金來源和支出,從而操控招商局的經濟命脈。</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依靠招商局全面興辦洋務。</p><p class="ql-block"> 187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保險公司一一招商保險公司,在此基礎上於1876年成立仁和保險公司。</p><p class="ql-block"> 1878年招商局投資開辦中國第一家近代大型煤礦企業一一開平礦物局。</p><p class="ql-block"> 1878年招商局參與創辦中国第一家大型纺織企業一一上海機器織布局。</p><p class="ql-block"> 1879年招商局架設了天津大沽碼頭至紫竹林棧房的專用电話綫。這是中國人自己架設的第一條專用電話綫。</p><p class="ql-block"> 1880年李鴻章奏設中國第一家電報局一一天津電報局。</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利用獨攬招商局官款處置權,開展慈善賑災活動,推動招商局履行社會責任。</p><p class="ql-block"> 圖上為李鴻章給盛宣懷關於賑災的信函。</p> <p class="ql-block"> 興辦新式學堂,培飬新式人才是李鸿章洋務活動的重要内容。招商局先後捐資、捐辦了<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南洋公學>(現上海交通大學),<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招商局公學>。</p> <p class="ql-block"> 1881年開平礦務局开工建設中國第一條鐵路專用线一一唐胥鐵路,1882竣工全長9,7千米。</p><p class="ql-block"> 1887年招商局獲凖管理經營中國第一家保税關棧一一上海關棧。</p> <p class="ql-block"> 1882年,招商局投資興辦利用近代技術加工野蚕絲的企業一一煙台繅絲局。</p> <p class="ql-block"> 1908年,招商局組建中國第一家鋼鐡煤炭聯合企業一一漢冶萍厰礦公司。</p><p class="ql-block"> 圖下為漢冶萍公司當年發行的股票。</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創辦招商局打破了帝國主義對中國航運的壟斷,挽回了部分海運權,受到當時各界好評。</p><p class="ql-block"> 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李鴻章聲望一落千丈。清廷對其投閑置散,大權盡失,對招商局不能再過問。</p> <p class="ql-block"> 1949年蒋介石集團敗退台湾,招商局一分為三:</p><p class="ql-block"> 招商局在大陸沿江沿海的分支機構,先後演變為各省市的港航機構,成為新中國航運業和港口業的發展基石。</p><p class="ql-block"> 香港分公司則繼承了“招商局”這塊老字號招牌繼續其使命。</p><p class="ql-block"> 台湾招商局則於1995年並入陽明航運公问。</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及聚集在港的13艘海輪和539名員工舉行起義,升起了鲜艷的五星红旗。對新生的人民政權具有特殊意义。對新中國航運業的發展壯大發揮了奠基性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招商局再次抓住歷史機遇,建立了第一個改革開放試驗田一一蛇口工業區,創造了第二個輝煌期。</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招商局總部設在香港,成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家重點骨干企業。</p> <p class="ql-block"> 招商局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科創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第三次創業”。</p> <p class="ql-block"> 招商局歷代標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