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浅议

刘建煌

<p class="ql-block">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浅议</p><p class="ql-block"> 刘建煌</p><p class="ql-block">一、中国思想文化的产生与发展</p><p class="ql-block">中国古文化是由儒道佛伊斯兰教四大要素及其它文化构建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古老文化。它的本质认识:天、地、人是宇宙中高度和谐的整体。这种认识最初基于中国南系的道教文化,是老子创造的。他认为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天创造的,任何违背、驾驭自然的思想行为都是违背上天意志的邪恶的东西,提倡无为而治,使精神世界达到至高的境界得道成仙。而代表中国北系的儒家文化是孔子在吸取道家文化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又一古老文化。他抛弃了老子那种无为而治得道成仙的思想观点,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下,密切关注着人类社会是怎样力求顺应自然并将这种批判的武器直指人类自身。为了实现这个要义,他构建了这种精神结构社会大厦:父、妻、子三元结构精神关系。 而君、臣、民的关系是这种理论的延伸。在这种三维空间里各自都有固定坐标位置,这种坐标位置既是相互关联影响的,又是不可变动愈越的。于是,一种建立在封建家庭单元细胞基础上的强大封建帝国诞生了。各自扮演的角色都是围绕这种结构的永恒和谐以满足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这种需要是上天的需要。终于,一种带有严重宗教色彩的古文化一儒家文化在中国大地诞生了。在这样的思想系体中,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皇帝必须爱自己的臣民,臣民必须绝对忠于自己的君主,人与人之间就是在这样彼此关爱又不平等的社会体系中,为了满足对方精神方面的需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它是一种以摧毁人的自身需要,以维护这种社会结构,以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精神生活,是一种精神超越的理想主义。它是宗教的,又是理性的。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不是为索取而是为了奉献。奉献社会、牺牲自我、维护自然的法度,也就是维护上帝的高度完美统一。在这样的框架里,中国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着苦难的生活,忍受着肉体的折磨以使精神得以超越, 没有反抗,没有奔放的激情,没有热烈的情怀的所谓高贵的品质。这种文化极其符合中国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于是,这种文化被历代中国统治者采纳、利用,逐渐地成为中国正统文化。 (佛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涌向中国),凭着中国人极其富有的想象洞察能力和坚韧不拨的吃苦奋斗精神,造就出许许多多令人惊叹不已的丰硕成果,并使这种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p><p class="ql-block">中国主文化的生成除了人文理想主义的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地理经济因素之作用。中国地处东亚大陆,疆域辽阔。远古时代,地广人稀,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高度发达的农业大国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使中国人基本生活在安静恬谧的色调之上。即使地处东南沿海的热带风暴之中,这种心态也深深渗透到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这正是中国古文化在这里导以扎根延伸开花结果的又一因素。 </p><p class="ql-block">沿着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新丝绸之路将它的光芒幅射到欧亚大陆、 非洲大陆以及东南亚沿海领域。第四世纪与第六世纪中国的绫机与胸带式马具给欧洲人带去实惠:第十一世纪欧洲人才看到印度数字、数位、零的符号:十三世纪以后随着成吉思汗</p><p class="ql-block">的西征,随后,中国的磁罗盘、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相继传入欧洲。于是,中国的古老文化-个个地融入世界,世界受惠于中国,中国文化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二、欧洲思想文化的崛起与中国思想文化的衰败</p><p class="ql-block">就在中国古老文化不断发展,正处在灿烂辉煌的时候,欧洲人还处在公元前4-2世纪的中国古文化之中。西欧大西洋的风暴润热了欧洲人狂热的心怀,表音文字的作祟,加上对自我的极端认可,使欧洲自始至终仍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乱战之中。由于欧洲人对资源的热切追求,以至欧洲文化始终充满浪人海盗式的基调。随着十字军东征、大蒙古风时代的西入,十五世纪郑和远航以及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掀起学习中国的狂潮的到来,此后,欧洲进入文艺复兴和近代机械工业革命时期。此后的岁月欧洲诞生了一大批科学巨匠。从玻尔原子结构学说到现代计算机二进制无不充满中国《易经》的思辩思想。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从波义耳到门捷列夫的思想都可以寻到中国文化的足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不充满中国人的阴阳学说的相对思想。在中国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人这种表里不一的思想漫延,使欧洲人面对中国人的表达尴尬场面。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是中国古文化给了西方近代文化的生命营养。 </p><p class="ql-block">欧洲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巧妙地剔除了中国主文化的宗教色彩,利用中国文化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思辩成果,成功地嫁接到社会、自然各个领域,并将这种相关的理论因子建立了一个个数字模式并加以实验验证运用到生产之中,至使欧洲很快地走进近代机械工业文明时期。 </p><p class="ql-block">那么,近代科学文明不在古老的中国诞生而在遥远的欧洲漫延?这是由于中国主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欧洲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的。中国主文化本质上是精神的。中国人思维、行动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世界,而使自己的思维、行动与外界的存在更加和谐完善,而不是破坏这个世界。欧洲人的文化本质上是物质的。它思维和行动的目的是通过摧毀现有的存在(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不是为了维护现有的存在以达到自身的个性的解放舒张。前者文化的底蕴是彻底精神的、超越现实的理想的主观主义者。后者的文化底蕴是物质的现实的狂热的功利主义者。所以,导致近代科学文明在欧洲诞生了。西方文化的产生导致西方现代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广泛的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市场。受地理经济因素的制约,西方文化开始向世界各地扩张。带着中国古文化的研究成果的西方文化开始以征服者的姿态侵入中国。由于西方文化的特点是科学的先进的,是唯物自私的带有严重进攻性破坏性和自我建设性,一方面,它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给中国文化带来极大灾难。一开始就遭到中国人的强烈抵抗。但是,抵抗是徒劳无益的,西方文化虽然带有它自身不可愈越的缺憾,毕竟西方文化是站在中国古文化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先进文化。用手工纺纱的生产工具不可能战胜以蒸汽机为生产工具的生产机器,以大刀长矛为进攻武器的不可能战胜以长枪军舰大炮为侵略武器的,以落后僵死的封建主义也不可能战胜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以极端狂热的虚无飘渺的宗教民族献身精神不可能战胜带有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内核的极端个人主义的疯狂进攻。中华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疯狂攻击下不肯屈服地终于低下了它高贵的头颅,中华文化衰败了。 </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强人的攻势下失败的原因,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内部的</p><p class="ql-block">因素中国文化是根据宇宙的观察的一种唯心的先念性的宗教产物。将人们假设在没有物质需求只有精神享受的而又要维护这种事先设计好的不平等的理想社会中,以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与自然力求高度和谐的世界之中。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是根据实际调整完善或者放弃这种理想性的社会,而是不断强化这种观念性的东西以维护它的结构秩序。正因如此,自它建立之初就产生了人与人不平等现象。统治者为了维护它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计地巩固这种秩序状态,使人们错误地认识这种秩序就该如此。人们的身心虽然受到极大的摧残也不愿也不敢起来反抗。人们的激情创造精神都被束缚在这张大网之中,剩下的只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躯壳。整个社会缺乏活力,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社会与自然仿佛是没有关系的实体,自然好像对社会好像也是一个没有联系的客体。两者之间就这样平静地滑去。但是,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总是运动的。运动的世界是相互联系的,运动总是由量变到质的。这种先念的唯精神的隔离的(交流只有精神方面的交流。内部既有物质的交流又有精神方面的交流,但交流的目的都是精神方面的需要。包括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抚养与被抚养、赡养与被赡养等等)不平等的固有模式由于自身矛盾的推动,按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它必然会走向消亡。当这种理想社会模式经过实践检验一次又一次地走向灭亡的时候,中国人-次又一次顽固地搭建构造并加以巩固,直到最后再也无法搭建才肯善自罢休。中国古文化就这样通过漫长的很安稳的岁月走到它的尽头。</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