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1.1日下午由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二学校李书慧一级教师讲述《以生为本、跨度有方—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音乐备课实践探索》。以下是第五组老师们的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组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四中学 刘卓拉老师</p><p class="ql-block"> 这次培训的内容真是一场及时雨,李书慧老师的讲座听起来就非常实用,把“以生为本”和“核心素养”这些理念都落到了具体的备课实践上。</p><p class="ql-block"> 首先概括李书慧老师讲座的核心——紧扣“以生为本”,将核心素养融入备课全流程。</p><p class="ql-block">直接点出这次讲座最大的价值: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际操作方法,对教学很有指导意义。比如,在备课时如何分析学情、如何设计探究式活动、如何将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目标对应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学校 呼斯楞老师</p><p class="ql-block"> 聆听李书慧教授《以生为本,跨度有方——中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音乐备课实践探索》的分享后,我对中学音乐备课的认知实现了从“教材执行者”到“学生成长引导者”的深度转变。教授的讲解打破了我以往“教教材、传技能”的固有思维,让我深刻领悟到音乐备课的核心要义在于真正践行“以生为本”。</p><p class="ql-block"> 其中,“跨度设计”理念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与冲击。以往备课,我常局限于音乐学科本身,将乐理知识、演唱技巧孤立地传授给学生,导致部分抽象内容难以被理解。而教授提出的跨维度关联思路,为备课提供了全新路径——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结合,让旋律节奏贴近日常;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让音乐与文学、历史、美术等碰撞出火花。这种设计让原本枯燥的乐理变得可感知、可触摸,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门槛,也让音乐课堂更具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教授强调,备课必须锚定核心素养,围绕“听、唱、奏、创”多维度设计活动,这一观点让我豁然开朗。过去,我的备课重心往往放在单一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如今我明白,好的音乐备课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搭建一座连接教材与学生的桥梁:既要保证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筑牢学生的基础;又要为学生留足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沉浸式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让我明确了未来备课的方向:以核心素养为锚点,以跨度设计为抓手,始终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什么、怎么学”,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热爱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乐园,助力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全面成长。</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 韩缘奇老师</p><p class="ql-block"> 参加“以生为本,跨度有方——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音乐备课实践探索”国培课程,我深受启发。李书慧老师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兴趣与认知规律,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通过跨学科融合与情境创设,让音乐课更具深度与广度。</p><p class="ql-block"> 本次学习,我知道了目标分层、活动递进、评价多元的备课策略,体会到教学应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案例研讨也提升了我的课程设计能力。今后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真正实现以素养为导向的音乐教学。</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特日棍老师</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日下午,李书慧老师主讲的“以生为本,跨度有方——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音乐备课实践探索”课程,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作为一线优秀音乐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她围绕“核心素养”,从学生视角出发,分享了中学音乐备课的实用策略。她结合自身获奖课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备课中把握教学跨度,让音乐知识的传授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有效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以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发声训练。</p><p class="ql-block"> 让我深刻认识到,备课不是简单的教案撰写,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李老师的经验为我在初中音乐备课中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我将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打造更具活力、更有深度的音乐课堂,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光明学校 吴志强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书慧老师讲授的课程,以生为本,跨度有方,中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备课实践探索中提到教育目标转型,过去的教育目标、现在的教育目标、转变的意义。现实挑战:缺乏系统性,难以因材施教,限制综合能力培养。我们的对策:以生为本、系统性备课、整合性备课。“三跨”备课模型、</p><p class="ql-block"> 纵向贯通的意义,横向联动的意义,多维融合的意义。跨年级备课、1、核心理念 2.备课关键.精准诊断.</p><p class="ql-block"> 跨年级备课实例《猴子惹糕》《彼得与狼》《穿越竹林》《古代音乐》分别展示了课例。要做生活中的备课人,整节课通俗易懂,让我学到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二中学 魏晓菲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变化即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应的三点解决对策即以生为本理念、系统性备课、整合性备课。具体实施方法是"三跨"备课模型:(1)纵向跨年级备课(2)横向跨班级备课(3)多维跨学科备课。通过李老师的分享能够感受到她对日常音乐教学的用心,以及她自身强大的音乐素养储备,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p> <p class="ql-block">组员:锡林郭勒盟第一中学 王冬冬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书慧老师的讲座《以生为本,跨度有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备课智慧启迪。培训紧扣“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刻揭示了音乐备课不应是教师单向的才艺展示,而应是以学生获得感为出发点的精准导航。</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强调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融入备课全流程,这一视角精准地切中了当前教学的痛点。她提供的并非空洞理论,而是一套科学、系统且极具创新性的实操范式,涵盖了从学情分析、目标设定到活动设计与评价的完整闭环。这套“方法论”让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宏观理念落地为清晰的课堂路径,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与借鉴价值,有效帮助我们教师从“教什么”转向设计学生“如何学”与“何以得”,真正实现了备课设计的提质增效,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光华校区 白闻雪老师</p><p class="ql-block"> 以往备课常侧重教材内容,李老师的讲座使我深受启发,我们更需要“备学生、备学情”,将“以生为本”贯穿始终,从学生的音乐基础、兴趣点出发设计环节,比如用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元素衔接教材知识,提升参与感。同时,“跨度有方”的理念也极具启发,音乐教学可融合语文诗词、美术绘画等学科内容,丰富课堂维度。而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未来我会将这些理念融入实际备课,让音乐课堂更具活力与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第二中学 王琦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书慧教授的分享让我对中学音乐备课有了全新认知,核心是跳出“教教材”的局限,真正践行“以生为本”。她提出的“跨度设计”理念极具启发,比如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其他学科关联,让抽象的乐理变得可感知。</p><p class="ql-block"> 教授强调备课需锚定核心素养,从“听、唱、奏、创”多维度设计活动,而非单一传授技能。这让我意识到,好的音乐备课应是搭建桥梁,既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又为学生留足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参与中真正爱上音乐、理解音乐。</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新右旗第一中学 宝音陶格陶老师</p><p class="ql-block"> 研读李书慧老师的文章,我深受启发。中学音乐备课需紧扣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学习框架。文中“跨度有方”的理念让我明白,备课既要衔接知识与生活,又要兼顾技能与审美,避免碎片化教学。</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应立足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分层任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要打破学科壁垒,融入文化、历史元素,让音乐课堂更具深度。今后,我会将“以生为本”融入备课细节,精准把握教学跨度,让音乐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启东校区 蒯路阳老师</p><p class="ql-block"> 参加李书慧一级教师的《以生为本,跨度有方——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音乐备课实践探索》培训,我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培训紧扣“以生为本”理念,将核心素养培养深度融入中学音乐备课全流程,视角精准且极具实操性。以往备课常陷入形式化困境,而此次培训提供的可复制实践范式,为我指明了科学创新的备课路径。</p><p class="ql-block"> 未来教学中,我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所学转化为具体备课实践,设计更贴合学生需求的音乐教学方案,助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推动自身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组员: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金河校区 齐鸿艳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书慧教授的讲座以“学生”为核心、以“跨度”为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让我对高效课堂构建有了全新思考。</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以生为本”不再是抽象理念,而是具体落地的教学准则:教学设计需先精准研判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兴趣点,教学过程要留足学生自主探究、表达的空间,真正让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学”。而“跨度有方”则强调教学衔接的科学性——无论是知识模块间的逻辑递进,还是不同学段的能力过渡,都需提前规划、梯度设计,避免学生因“跨度断层”产生学习障碍。</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意识到,以往教学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正是忽略了“生情研判”与“跨度设计”的结合。后续教学中,我会先通过课前小测、问卷等方式摸清学生基础,再围绕知识目标搭建“低起点、缓坡度、高落点”的教学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跨度”中稳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二校 李娜老师</p><p class="ql-block"> 聆听李书慧老师《以生为本,跨度有方-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音乐备课实践探索》讲座,我深受启发。讲座聚焦“以生为本”理念,清晰阐释了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深度融入音乐备课全流程,视角精准且极具实操价值。</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结合实例,讲解了备课中如何立足学生需求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科学的“跨度”设计衔接知识与素养,让我突破了传统备课的思维局限。她分享的实操方法,解决了我以往备课中素养目标虚化的难题,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备课方向。</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为我今后的音乐备课提供了清晰指引,助力我打造更具实效、更贴合学生成长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审阅、编辑:刘卓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