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建高铁的沿线上,再到金洲大桥建设区域。

兰江之畔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铁轨上,我搭上了一列开往南方的列车。窗外的风景如卷轴般缓缓展开,田野、山峦、村庄依次掠过。这是一条崭新的线路——金建高铁,像一根银线穿起散落的珍珠。随着速度提升,远处一座高架桥跃入眼帘,桥身横跨山谷,工人们早已在桥面上忙碌起来,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他们穿着醒目的安全服,站在桥边专注作业,仿佛在为大地缝合一道裂痕。</p> <p class="ql-block">列车缓缓减速,经过一段高架路段时,我看见几名电力工人正攀在电线杆上。他们动作稳健,手中的工具在空中划出细微弧线,像是在调试一首未完成的乐章。黄色背心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明亮,梯子倚靠着桥体,与护栏、电缆交织成一幅工业与自然共存的画面。风从山谷吹来,拂动他们的衣角,也吹动了我心中对建设者们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下了高铁,我换乘一辆小巴,朝着金洲大桥的方向驶去。越靠近工地,视野越开阔。那座桥已初具轮廓,像一条巨龙卧在水面上,桥面高悬,支架林立。工人们站在高处的平台上检查结构,身影在天光下剪影般清晰。远处山峦起伏,电线纵横交错,勾勒出城市边缘的天际线。我能听见风穿过钢架的低鸣,那是工程进行时的呼吸声。</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下仰望,更能感受到它的气势。几名工人在高架平台上走动,检查着桥体的连接处。他们穿着统一的安全服,在蓝天背景下如同移动的光点。电线在头顶延伸,连接着远方的变电站,仿佛这条桥不仅承载交通,也承载着能量的流动。我忽然明白,现代基建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叠,更是无数人用时间和汗水编织的网络。</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沿着河岸步行,看到两名工人正在电线杆附近作业。一人站在梯子上紧固线路,另一人则在空中短距离移动,动作熟练得如同舞蹈。他们的安全绳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是一条隐形的生命线。蓝天无云,电线在空中拉出整齐的线条,与远处正在建设的桥体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动态的施工图景。</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震撼的是高压线上的作业场景。一名工人悬挂在电线上,身体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却丝毫不见慌乱。他手中的工具精准地触碰每一个节点,仿佛在演奏一曲高风险的独奏。另一人站在梯子上配合,两人默契十足。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勇气与责任的体现。他们守护的不只是电路,更是千家万户的光明。</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回到桥边。夕阳正缓缓沉入水面,金色的光洒在桥面上,整座桥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暖色。一艘小船从桥下穿过,划开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细长的波纹。岸边的建筑在余晖中轮廓柔和,栏杆上映着晚霞的倒影。这一刻,建设的喧嚣仿佛退去,只剩下宁静与壮美交织的黄昏。</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又来到工地。一台巨大的起重机正缓缓吊起一段桥体,稳稳地安放在桥墩上。桥墩深深扎入水中,像巨人的脚掌牢牢踩在河床。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机械与桥身的影子。远处山峦依旧沉默,树木静立,仿佛这片土地也在见证一场无声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雾气在清晨的水面上弥漫,金洲大桥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座通往未来的空中走廊。起重机的身影在朦胧中矗立,像守望者般注视着工程的每一步进展。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水域上传得很远。我站在岸边,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这是人类用智慧与双手,在大地上写下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桥体在空中延伸,下方是成排的黄色立柱,稳稳支撑着整个结构。一台大型起重机正缓缓转动臂架,协助安装新的桥段。水面平静,倒映着桥与机械的轮廓,仿佛另一个世界也在同步建造。阴沉的天空并未压抑工地的活力,反而让整个场景多了几分庄重。我知道,每一根钢梁的对接,都是通往便利与连接的一小步。</p> <p class="ql-block">河边,一位女子蹲在水边,手中拿着木板,仔细清洗着。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物品。波光在她脸上跳跃,映出日常生活的温度。不远处就是轰鸣的工地,但这里却有一种奇异的和谐——建设的宏大与生活的细微,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平衡。</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女子站在河边,将一件粉色衣物浸入水中,弯腰的动作透着生活的惯性。背景里,桥梁与高压电塔并立,现代工程的骨架与日常生活的片段奇妙地共存。橙色浮标在河面漂浮,像一个小小的标记,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生活始终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兰江边上,一位农家妇女在淘糯米,准备酿造黄酒,兰溪人叫缸米黄。</p> <p class="ql-block">岸边,一名穿红衣的人正弯腰清洗物品,黄色水桶旁停着几艘小船。背后是正在崛起的桥梁,桥墩林立,起重机忙碌运转。工程的规模令人惊叹,但更打动我的,是这些在水边劳作的身影。他们不属于施工队伍,却也是这片土地生活图景的一部分。建设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叠,也是人与环境、人与生活之间的重新连接。</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我走进施工区外围。一名工人正用工具清理地面,身旁放着黄色的桶和几件器械。他动作利落,神情专注。远处,桥梁的结构已大半完成,起重机与施工设备有序运转。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与桥影。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条桥就会迎来第一辆车,而今天的一切喧嚣,终将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回头望了一眼。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道连接现在与未来的弧线。而那些在高空中行走的身影,那些在水边低头劳作的人们,都是这条弧线上最真实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11月1日下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拍摄于金建高铁沿线区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