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由行:第二十四天(11月1日)

玻璃水

<p class="ql-block">清晨九点,我们驶离普兰县城,车轮碾过晨雾未散的街道,向着180多公里外的吉隆口岸进发。初时天色尚算明朗,远处的雪山在晨光中泛着淡蓝的轮廓,河谷两岸的草木带着藏地特有的清冽气息,风里裹着几分高原特有的寒凉,一切都顺着预设的轨迹铺展。</p> <p class="ql-block">不料刚驶出县城,前方路面骤然被车流阻断——交通管制的标识在风中摇曳,值守人员告知,前方孔塘拉山脉一带即将出现强降雪,为保障通行安全需临时管控。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在路边停靠等候,这一等,便是整整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多,管制解除的通知传来。重新上路时,路面已被碾出两道清晰的车辙,积雪最深处几乎没过车轮一半。</p><p class="ql-block">驶出县城不过十余公里,天空果然渐渐阴沉下来,起初只是零星的雪粒夹杂着寒风掠过车窗,转瞬便成了鹅毛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如撕碎的棉絮,从铅灰色的云层中倾泻而下,密密麻麻遮天蔽日。风裹挟着雪花横扫而过,打在车窗上发出簌簌的声响,视线所及的世界迅速被白色吞噬,远处的山峦、河谷、玛尼堆,甚至路边的矮丛,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被厚雪覆盖,天地间只剩一片纯粹的白,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色。偶尔有牦牛从雪幕中缓缓走过,蹄印在雪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转瞬又被新的雪花填平,仿佛从未出现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行至孔塘拉山脉深处,一道黝黑的隧道入口在雪雾中渐显——这便是连接藏西腹地与吉隆口岸的关键通道“孔塘拉隧道”。驶入隧道的瞬间,外界的风雪与喧嚣骤然隔绝,平整的路面上,映出车辆前行的光影。隧道全长4.68公里,内壁整洁光滑,通风系统带来清新的空气,与洞外的凛冽风雪形成鲜明对比。车行其中,只能听见轮胎碾过路面的平稳声响,两侧的反射灯光飞速向后掠去,仿佛穿越一条时空长廊。透过车窗望向隧道深处,出口处的光亮如指引的灯塔,短短十余分钟的穿行,竟有种跨越寒暖的奇妙体验。</p> <p class="ql-block">再往南行,气候愈发温润,便踏入了第三重天地——既无雪的清寒,也无秋的萧瑟,唯有草木繁茂的温润秘境。两岸的灌木丛缀着细碎的野果,山间云雾缭绕,偶有山泉从崖壁间滴落,溅起晶莹的水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在这片秘境中的开热瀑布,便是途中最动人的惊喜。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崖壁上倾泻而下,水流撞击岩石,溅起漫天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淡淡的彩虹。瀑布下方的水潭清澈见底,倒映着崖壁上的绿植与天空的流云,水声轰鸣却不喧嚣,与周围的静谧融为一体,透着原始而纯粹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吉隆口岸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吉隆沟内,是中尼边境重要枢纽,既是216国道终点,也是千年蕃尼古道起点,距加德满都约150公里,自古便是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通道。</p><p class="ql-block">口岸所在的吉隆县素有“珠峰后花园”美誉,受印度洋暖湿气流滋养,气候温润、风光旖旎,冰峰、森林、溪流与飞瀑相映成趣。作为中尼文化交融前沿,这里可感受边境贸易活力、品尝融合美食、邂逅特色边民生活,周边更有吉普峡谷、吉隆沟等自然秘境,以及达曼村人文、国门打卡点,是兼具历史厚度与异域风情的边境旅游优选地。</p> <p class="ql-block">下午二点半抵达吉隆口岸后,我们吃饭,并简单游览了这个口岸城镇。因为口岸关闭,我们稍作休整便踏上归途。</p><p class="ql-block">回程的风景因心境不同更添韵味,而吉普峡谷的雄奇,恰是归途最震撼的馈赠。峡谷两岸壁立千仞,岩层陡峭,经千万年风雨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奇特地貌,赭红、青灰等色彩交织,宛如大自然挥洒的油画。谷底的吉隆藏布江奔腾不息,江水裹挟着泥沙,冲击着两岸的岩石,发出雄浑的声响。峡谷中段的吊桥横跨江面,走在桥上,脚下是湍急的江水,身旁是险峻的崖壁,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既有惊心动魄的壮阔,又有藏地秘境的幽深。风从峡谷中穿堂而过,带着江水的湿气与草木的清香,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今天往返普兰到吉隆口岸,360多公里的路程,一场雪阻的耽搁,一次隧道的穿行,三重天地的流转,再加上归途峡谷的回响,构成了藏西自驾最难忘的篇章。鹅毛大雪的苍茫、隧道穿行的静谧、秋日河谷的明丽、温润秘境的清幽,还有瀑布的灵秀与峡谷的雄奇,都随着车轮的转动,深深镌刻在这段奔赴与回望的旅程里,成为岁月中最珍贵的藏地记忆。</p><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半,回到了普兰县城黄河商务宾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