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甘甜,美名白沙井

李行山海

<p class="ql-block">拍摄者:李行山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31300</p> <p class="ql-block">白沙井,这口静卧于长沙城南回龙山西麓的古井,与其说是一处水源,不如说是一座活着的纪念碑。它没有显赫的碑石,却以千年不息的脉动,在青石井栏上刻满了岁月的年轮。</p> <p class="ql-block">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据载,其名最早见于唐代,明清方志中已赞其“清香甘美,通明不浊”。这八个字,像一句古老的谶语,道尽了它绵延不绝的宿命。井畔,曾留下朱熹、张栻等理学大儒的足迹,他们在此品茗论道,让哲学的思辨浸润了井水的甘洌;更传说青年毛泽东在此吟咏“白沙饮泉,洲城铸剑”,革命的理想似乎也汲取了这地下的力量。它见证了长沙的烽火与太平,城池倾覆又重生,而它始终深澈如初,成为这座古城不屈精神的隐秘泉眼。</p> <p class="ql-block">然而,白沙井的真正灵魂,在于它与市井百姓水乳交融的亲密。无论寒暑,晨光熹微中,取水的人们便提着塑料桶、拎着旧水壶,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形成一道绵延不绝的风景。青石井栏被无数双手磨得温润光亮,那是属于人民的包浆。</p> <p class="ql-block">人们俯身于井口,用各种各样的瓢,一瓢一瓢的装满水桶。他们用这水泡茶,茶叶的清香能被彻底激发;他们用这水煮饭,平凡的米粒仿佛也多了几分甜糯。老长沙人会笃定地告诉你:“用白沙井水泡的茶,味道就是不同些。” 这里没有高墙阻隔,无需门票购买,它以一种古老的慷慨,向每一位居民敞开怀抱,是这座城市最平等、最无私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风云在上面沉淀,而日常的烟火在其中流淌。白沙井,就这样在名士的传奇与百姓的依赖中,静静地活着,成为长沙这座城市跳动不息的心脏,一处真正“活”着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