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与柿子

老骥

<p class="ql-block">昵称 老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1250158</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已多次前往柳荫公园进行野外拍摄,主要原因是在园中发现了几株高大挺拔的柿子树,枝头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远远望去宛如一盏盏小灯笼,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柿”与“事”谐音,人们常将“柿柿如意”“事事顺心”等美好祝愿寄托于这小小的果实之上,赋予其吉祥如意的寓意,令人倍感亲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外,由于这些柿子挂在高高的枝头,采摘颇为不便,人们往往选择不予采收,于是自然就成了秋冬季节里野生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对于像我这样刚入门不久的“打鸟”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拍摄机会。以往每次背着沉重的长焦镜头和三脚架以及相机出门,虽能听见林间此起彼伏的乌鸣声,却常常寻而不见,最终只能无功而返。而如今这几棵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成了我坚持守候的最大底气——只要它们想吃柿子,就必定会飞到树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树叶纷纷凋落,原本茂密的树冠变得疏朗通透,视线不再被遮挡,这为我捕捉鸟儿的身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透过镜头,可以清晰地看到鸟儿们灵巧地啄食果肉,有时成群结队地轮番前来觅食,甚至偶尔还能邂逅远道而来的鸟儿们。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身影,如今在柿子树上频频亮相,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生态图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眼下,树上的柿子已被啄食得所剩无几,裂开的果皮露出柔软的果肉,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终结。我意识到,这段“柿子喂鸟”的黄金拍摄期已进入倒计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此,只要天气晴好,我便抓紧时间赶赴公园,用镜头记录下这短暂却珍贵的自然馈赠——每一张照片,都是秋天最后的诗意注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公园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查看今天的拍摄成果。浏览照片时,惊喜地发现灰椋鸟出镜率颇高,显然成了此次野拍的“主角”。于是,我特意挑选了几张相对成像清晰、构图优美的灰椋鸟照片,写了这篇文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常见却常被忽视的鸟类,向大家介绍灰椋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态中的独特角色,希望借此唤起更多人对身边自然之美的关注与热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灰椋 (hui liang)鸟,是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的鸟类。俗名:白颊椋鸟。具看似肮脏的外观,全身深灰褐色,颊部有不同大小的白斑,有时覆盖大部分头部。分布于欧亚地区的东部,从俄罗斯东南部和日本至中国中部和朝鲜半岛,冬季迁徙至中国东南部等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形特征 :</b><b style="font-size:20px;">灰椋鸟体长约22-24厘米,重约68-95克。雄鸟额、顶和颈背黑色,具蓝绿色光泽,颊部白色,常带暗灰色条纹;雌鸟较雄鸟颜色更浅,无黑色顶冠,但有白色颊部、白色臀部和尾羽内侧白色尖端。幼鸟似雌鸟,但颊部具棕色条纹,臀部灰白色,翅膀和尾羽缺乏光泽,喙角质色,腿角褐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灰椋鸟是食虫益鸟,对控制害虫和保护植物具有重要意义,需注意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观鸟与拍鸟,我不仅拓展了对鸟类的认知,丰富的识鸟的知识,还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心灵的宁静与愉悦。每当置身于自然之中,聆听鸟鸣婉转,静候它们在枝头或水面灵动的身影,内心便不自觉地变得平和而充实。与此同时,为了捕捉最佳瞬间,我常常需要背负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林间小径、湖畔湿地来回奔走,长时间的徒步与等待无形中锻炼了体能,提升了身体素质。这样集学习、审美享受与体能锻炼于一体的活动,真正实现了身心双修,可谓一举多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