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教诲永不忘

东篱采菊

<p class="ql-block">文图:东篱采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3695244</p><p class="ql-block">歌曲:《红枣树》</p><p class="ql-block">演唱:丹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家位于龚家村,老屋在一块田地中间,祖父少年丧失父母双亲,依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生活虽不是那么富足,但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恰如屋后那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有趣的是,那棵树长有四根枝桠,其中三粗一稍细,每根生出许多枝杈,祖父正好生有三儿一女,每个儿子都生有七个子女。如此巧合之美,难怪村民们啧啧称奇,戏称祖父为大树,三粗枝桠为其三个儿子,一细枝桠为其女儿,繁多的枝杈为其众多的孙子孙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时跟随外婆在县城读书,与祖父祖母接触的时间主要在寒暑假和春节期间。尽管如此,祖父的教诲从小就牢牢记在心中,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直至如今两鬓斑白也丝毫不敢忘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父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还到外面闯荡过,比一般乡下人多一些见识。他谆谆教导儿孙后辈为人要正直,轻财重仁义;对师长要尊敬,谦恭莫失礼;读书要勤奋,虚心不自满。最让我铭记的是,祖父曾这样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好好读书,学到了文化是为你们自己好。” </p><p class="ql-block">  “做人要大方,有自己吃的,就要有别人吃的。”</p><p class="ql-block">  “借人一根针,还人一头牛,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p><p class="ql-block">  “要学会忍让 ,忍得一时之气,能解百日之忧。” </p><p class="ql-block">  “与他人要和睦共处,特别是兄弟之间更要搞好团结,今生是兄弟,下辈子不一定是兄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堂兄堂弟堂姐堂妹20多人没有辜负祖父的教导,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谁有困难大家都会出手相帮。有一次深夜,我弟弟细明驾驶满载货物的货车在离老家20余里的地方,汽车发生故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段时期治安形势不够好,弟弟十分害怕车上的货物出问题。老家在家的几个堂弟闻讯,连忙翻身起床,骑摩托车赶到现场,陪同细明看护货物,天亮后又帮忙找来修理工,直到车子修好方与细明告别。前些年堂弟彬文的妻子重病几乎成了植物人,我们兄弟纷纷捐款资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6月我毕业分配到湖北工作,祖父给我的第一封信对我的殷殷嘱咐更让我刻骨铭心。信不长,只有133个字,字字句句牢记心头。原件如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寥寥数语,纸短情长,谆谆教导,力透纸背。既有对我离家在外的不尽牵挂,又有对我初出茅庐的详尽指教,更有对我为人处事的原则遵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记住了“向厂老同志学习 不耻下问”,记住了“同学们在外省要有团结照顾 遇到同学有困难也要接济 平常金钱要节省 不要浪费” 。信中的“康主任”是我曾经的老师,他一直关心我的成长,所以祖父叫我“经常写信他”,莫忘师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父的教诲让我受益一生 ,虽然没有当官发财,但脚踏实地,像祖父一样凭自己的诚实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即使退休了也没闲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余热,既充实了自己,又服务了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