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仔的京都靓影

知行雨

<p class="ql-block">乙巳年寒假,侄孙宁远来京小住,我便带着这少年在京城里走了一遭。十日光阴,脚步丈量过古今交汇的街巷,相机定格下无数笑脸与风景。几百张照片里,挑出这些片段,不为炫耀,只为留存一段祖孙共游的暖意。京城的冬,风硬却情浓,而宁仔的身影,总在那一抹红羽绒服里跳跃着,像一团不灭的火苗。</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走进一处展厅,迎面是几幅巨大的剪纸,红得热烈,绿得清亮,橙与蓝又如晚霞映水。宁远站在画前,仰头细看,光线从窗格间斜洒下来,落在他发梢和剪纸的边缘,仿佛给每一道刀痕都镀了金。那些繁复的纹样,像是把年节的祝福都藏了进去,而他,正一点点读着这无声的诗。我忽然觉得,这孩子不是在看画,是在听祖辈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长廊,两壁挂满红色剪纸,头顶悬着硕大的装饰,像云,又像花。他走在中间,脚步轻快,地面映出他小小的倒影,上下呼应,仿佛踏在节日的河流上。我跟在后头,看他时不时回头笑一下,那笑容比灯笼还亮。那一刻,他像从年画里走出来的娃娃,踩着喜庆的节拍,一路向前。</p> <p class="ql-block">一座仿古的门楼立在厅中,红灯笼层层叠叠,彩布随风轻摆。宁远站在门前,像要跨进某个传说。现代的穹顶在上,几何线条冷峻,却压不住这一角的喧腾喜气。他抬手摸了摸灯笼穗子,说:“爷爷,这儿像不像庙会?”我点头:“比庙会还热闹,这是把年,搬进了屋子里。”他笑了,眼睛弯成月牙,仿佛已经听见了鞭炮声。</p> <p class="ql-block">另一间厅堂,窗棂透光,屏风立着,绘着牡丹与梅兰。他倚在木边,不说话,只是静静看。那画面温润,像旧时人家的厅堂,而他站在其中,竟也显得沉静了。我忽然觉得,这孩子不只是来玩的,他也在悄悄接收着某种文化的回响。那一刻,他不再是城市少年,倒像是某个老宅里长大的孩子,懂得静看花开。</p> <p class="ql-block">他张开双臂,站在一片斑斓背景前,像个要拥抱整个世界的少年。那圆图案在身后旋转似的,色彩流动,他笑得毫无顾忌。那一刻,我忘了他是谁的孙子,只觉得他是春天派来的信使,专程来提醒我:快乐,本就该这样简单而盛大。风没来,可他衣角扬起,像在奔跑。</p> <p class="ql-block">一幅大画前,梅花开得热烈,公鸡昂首,四周鸟语花香,全是吉祥的寓意。他穿着红羽绒服,毛领蓬松,衬得脸蛋红扑扑的。画里是传统,他身上是现代,可站在一起,竟毫无违和。或许,传承从来不是复制,而是让旧日的光,照进新的一代眼里。他问我:“这鸡为啥这么神气?”我笑:“因为它知道,自己是年画里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他又一次张开双臂,站在一个巨大的圆形装饰前,花鸟缠枝,金线勾勒。他不说话,只是站着,像在感受某种气场。我忽然想起,这些图案,曾出现在祖母的绣鞋上,曾贴在老屋的窗纸上。如今,它们以更宏大的方式重现,而宁远,正站在它们的中心。他没说话,可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心里生了根。</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他靠着栏杆,鸟巢在远处闪耀,塔楼刺向晴空。湖水映着天光,也映着他小小的身影。他忽然说:“北京真大,像科幻片。”我笑:“可再大,也有湖,有树,有人。”他点点头,没再说话,但我知道,他在心里画着自己的地图。那一刻,风从湖面吹来,带着冬的清冽,也带着少年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人声鼎沸,灯笼高挂,彩带飘摇。他站在中央,像被节日围住的小主角。左侧的装饰树挂满红球,右侧的模型楼阁飞檐翘角。他左顾右盼,眼睛不够用。我拍下这一刻——不是为了纪念景,而是为了记住他眼里的光。那光,是好奇,是欢喜,是童年最本真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又一处展厅,灯笼如雨,彩带如虹。舞狮的头、鼓架、红绸,都在诉说着年味。他穿行其间,时而驻足,时而快走,像在参加一场无声的庆典。我跟在后面,看他与陌生人擦肩,却始终带着笑意,仿佛这热闹,本就该属于他。他走过的地方,像是被点亮了一小片年。</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他背对镜头,坐在长椅上看大屏幕。古装人物在演着什么,背景是雕梁画栋。牌匾上写着“村晚大舞台”,金光闪闪。他看得入神,连我靠近都没察觉。那一刻,他不是城市少年,而是某个村庄里,守着电视看春晚的孩子,心早已飞进了那方戏台。我悄悄退后,不忍惊扰他的梦。</p> <p class="ql-block">一面彩镜前,他和另一个孩子并肩站着,镜中光影交错,图案如梦。他们低头、侧身,试图看懂那变幻的色彩。我站在稍远,看着他们的倒影在镜中重叠,像两个时代在对话——一个用眼睛看,一个用心记。童年的默契,从来不需要言语。</p> <p class="ql-block">他们蹲在一面装饰墙前,头凑在一起,不知在讨论什么。墙上的图案神秘而奇幻,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我悄悄按下快门,没打扰。有些时刻,大人只需退后,让童真自己生长。他们的小声嘀咕,像是在破解某个古老密码。</p> <p class="ql-block">他再次张开双臂,站在展厅中央,身后是庙宇模型,红灯高挂。他笑得开怀,像要把这满堂喜气都揽入怀中。周围人来人往,拍照的、聊天的,而他,是这热闹中最生动的一笔。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这抹红,不只是衣服的颜色,是年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市集般的展厅,摊位林立,灯笼如星。他站在中央,像在挑选年货的小掌柜。我问他想买什么,他摇头:“不用买,看看就高兴。”我心头一暖——原来快乐,有时只是“在场”。他不需要拥有,只要看见,就已满足。</p> <p class="ql-block">龙形装饰盘旋 overhead,金红相间,气势非凡。他仰头看,脖子都酸了还不肯移开。那龙,是传说,是图腾,也是我们血脉里的回响。他小声说:“它好像要飞起来。”我答:“它一直在飞,飞在我们心里。”他点点头,眼神亮得像星。</p> <p class="ql-block">石塔前,他坐在圆台,手里握着一瓶饮料,静静看着灯笼摇曳。展厅红得热烈,他却显得安静。那一刻,他不像在游玩,倒像在思考什么。或许,节日不只是喧闹,也有让人停驻的魔力。他没说话,可我知道,他在心里记下了一个画面。</p> <p class="ql-block">银色的艺术树下,他仰头看,枝条如星河垂落。绿植环绕,灯光温柔。他伸手,似要触碰那光。我忽然觉得,这孩子,正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这座城市的诗意。他不读诗,可他本身就是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蛇年大吉”的金色字样下,他站得笔直,像在与新年合影。背景现代,装饰传统,他站在中间,恰好是连接点。我按下快门,心想:这不只是照片,是时间的交接。他站在当下,却连着过去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走廊,他快步前行,墙上照片讲述着过往。绿灯笼悬在顶上,像春天提前到来。他脚步轻快,仿佛历史不是沉重的,而是可以奔跑着去迎接的。他边走边笑,像是在和时光赛跑。</p> <p class="ql-block">古门前,他驻足,门上红饰飘动,剪纸在墙,灯笼在顶。他不进去,也不走开,就那么站着,像在等待某个故事开启。我懂——有些门,不必推开,光是站在前面,已足够动人。他静静站着,像在听风里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p>